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的投资倾向性更多落在“成长型投资”上,而非“价值型投资”。这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后选择的,恰逢最近又看到一些关于成长与价值风格投资的争议,感觉依然是既有道理但又都略有偏颇之处,因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选择成长型投资模式与个人的状态有关

选择任何一种投资方式,一定不是书本上说什么好就是好,而一定是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哪种最适合。60岁和20岁,千万富翁与刚立业的小白领,其投资的倾向是显然大不相同的。而作为我个人而言,以成长型企业为主要标的,以长期集中持股为主要方式,就是最适合我的年龄,资金量,性格以及技能优势的选择,这点不多赘述。

 

第二,成长性,其实是股市得以发展的最核心根基

虽然可以在股市中存活的手段可能很多,但股市只所以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根基是什么呢?答案毫无疑问,就是企业的不断成长和新陈代谢。也许通过市场情绪的波动来进行套利或者其它的什么方法,也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但通过投资于最具有经营活力和潜力的企业,与企业一同发展壮大,享受企业的发展成果,则不但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动力相一致,且也符合最起码的价值投资原则:你投资的不是一个证券代码,而是一个企业生意的一部分。

 

第三,在投资的困难度上,价值型与成长型投资面临的困难是一样的

很多人喜欢说,成长型企业固然好,但是投资判断起来过于困难。我想从“困难”这个定性上而言肯定是正确的,因为股市要挣钱,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这点无须争论。需要认识到的是,价值型投资的困难其实也是相当高的,甚至某种程度而言,要比成长型投资更高。原因在于:

 

1,成长型企业的研究要点,并非是精确评估其未来每年的EPS,而是对其成长空间、竞争优势强度及持续度等方面的评估。换句话说,你不需要知道这个学生未来几次考试每次每门能考多少分(这么想的恰恰是不懂企业估值及分析本质的,比如当前的大多数券商机构们),你只需要评估出来,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有没有大概率的持续考出好成绩的可能?而这方面的企业评估体系已经较为完善,绝非捕风捉影难以窥察。

 

而价值型投资的要点,则必须对于其“价值”予以一个比较精确的估计----因为其成长性的缺乏,你不能对其未来予以什么期许,而必须就其当前的“最低价值含量”予以估算,这个价值的估算直接决定了你介入是否成功,但这种估算的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他既是一个定性,又更多是一个定量的过程。而表面上“极度错杀”的股票,其在基本面态势上、乃至于财务数据的不确定上又是比较大的,那么这一过程中一个不慎就将出现致命的错误-----就如同米勒在投资貌似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上15年顺风顺水,而在08年大举介入“极度错杀”的超级大蓝筹“两房”而惨遭破产命运!

 

2,价值型投资的时机把握更加关键。这点很简单,既然持续的成长性缺乏,其主要的投资机会将来自于市场的极度错杀并且一定要在市场较高评价其价值的时候再次卖出完成套利。那么就要求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很高明,特别是放在一个长期的投资周期内考虑,需要连续的对市场的时机进行很好的判断。我想这点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而成长型投资则更强调个体,举个极端的例子:从2007以来,假设对市场很迟钝一直持有股票到今天,我们发现好的成长型企业甚至都创出了新高,而价值型企业的套利如果没有完成,则很可能极长时间内都将是深套的结局。

 

3,成长型投资其实恰恰比价值型投资更加容易聚焦,更加适合“能力圈”的发挥。

这点是很多投资者忽略的。作为成长型投资,由于高成长、高价值型企业的同性特征是比较明显的,虽然可能横跨几个行业,但其共性要素往往非常大,比如:业务简单,行业稳定高,大的成长空间,高的竞争壁垒,轻资产高无形资产价值,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优秀诚实的管理层,初步提供了证据的财务特征等等。聚焦在这类企业上,实际上行业性分歧小于企业性的共性特征,是能力圈原则的一种很好体现(能力圈并非单指特定行业,也是指特定类型的企业----巴菲特说过企业可以分为好的、差的、复杂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而价值型投资面临的投资机会往往很不相同,这次可能是钢铁企业的极度错杀,下次可能是金融股,再下一次可能是煤炭或者船舶制造业,而不同企业类别的财务特征是相差很大的,又由于价值型投资更需要对“最低价值含量”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其难度可想而知----比如有的企业其净资产是绝对不可信的(重置价值往往比账面值更低,或者存货的计提风险),有的企业具有很大的隐藏风险(虽然高账面现金,但是可能有极高的或有风险等),有的企业长期经营前景完全逆转(其估值体系大幅度下移,历史不可参照)等等,不小心踩上任何一个,都绝对够受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