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 - 软件构件技术
【原创】 http://www.cnblogs.com/luoguoqiang1985
- 软件构件基本属性
- 构件是可以独立配置的单元。因此构件必须自包容。
- 构件必须严格封装。它必须与外部环境和软件分离。
- 构件在适当的环境可以被复合使用,因此必须提供清晰的API接口规范,以便与外界交互。
- 在任何环境中,最多仅有一份构件的副本。
- 软件构件按不同的侧面
- 开发过程:分析件,设计件,程序件和数据件。
- 功能:
【基础层】 数据构件和系统支撑构件
【中间层】 各种通用的中间件
【顶层】 各种领域构件和子系统构件
3. 构件的结构
原子构件以及由各种构件组合而成组合构件。
- 构件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可复用的零部件。A系统可以用,B系统也可以用。
面向构件的技术是面向对象技术的扩展,认知事物的视角从个体上升到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
构件技术是以面向对象为基础,以即插即用型构件为中心,通过构件的组合来建立应用的技术体系,是通过构件的组合来支持应用开发环境和系统的总称。
实现构件技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有标准的软件体系架构,保证构件通讯协议的统一,实现同步与异步操作控制,突破本地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2)构件有标准接口,保证系统可以分解为功能独立的单元,用构件组装而成。
3)构件提供版本兼容语言来实现应用系统的更新和扩展。
构件技术的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构件获取
3.2 构件模型
构件的本质特征与构件之间的关系。
3.3 构件的描述
以构件模型为基础,解决构件的精确描述、理解和组装问题。
A、构件类型信息说明。
B、构件的实现说明及特征。包括接口信息、使用方法说明、核心算法说明、实现语言、开发方法、构件版本号、制作时间、关联构件以及参考构件。
3.4 构件的分类与检索
分类策略、组织模式以及检索策略。
3.5 构件的复合与组装
组装:代码级组装与运行时组装。
3.6 构件的标准化
- 构件化的软件体系结构
1、互操作 。
体现在语言与平台的无关性。
2、动态调用。
运行时装配构件。
3、可置换性。
组件可以灵活地进行更替。
构件化的软件系统分为功能构件和链接构件。构件化系统主要描述了系统构件以及构件之间的关系。构件间的关系从3个角度去描述:静态关系、动态关系和物理信息。
- 常见软件体系结构
1. 链接式体系结构
构件的接口只定义了对外提供的服务,而没有定义构件对外要求的服务(隐藏在代码实现中)。
2. 接口链接式体系结构
不但定义了对外提供的功能,也定义了其要求外部提供的功能。
3. 插头插座式体系结构
为了解决构件接口功能及接口的链接规模,考虑到构件之间的通讯往往涉及到构件接口中功能的成组链接。
高抽象、信息隐蔽、功能独立、结构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