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排序:堆排序
一、堆排序前传
1、树与二叉树简介
2、二叉树
3、两种特殊二叉树
4、二叉树的存储方式
5、二叉树小结
二、堆排序
1、定义
2、大根堆小根堆
4、一次调整过程
调整前 调整后
5、堆排序过程
- 建立堆
- 得到堆顶元素,为最大元素
- 去掉堆顶,将堆最后一个元素放到堆顶,此时可通过一次调整重新使堆有序。
- 堆顶元素为第二大元素。
- 重复步骤3,直到堆变空。
1、构造堆
构造前 构造后
2、挨个数
1、挨个数全过程
2、挨个数前和挨个数后对比
三、堆排序代码
1、一次调整
def sift(data, low, high): i = low #左孩子 j = 2 * i + 1 #父亲 tmp = data[i] while j <= high: #只要没到子树的最后 if j < high and data[j] < data[j + 1]: j += 1 if tmp < data[j]:#如果领导不能干 data[i] = data[j] #小领导上位 i = j j = 2 * i + 1 else: break data[i] = tmp
2、挨个数
def heap_sort(data): n = len(data) for i in range(n // 2 - 1, -1, -1): sift(data, i, n - 1) for i in range(n - 1, -1, -1): data[0], data[i] = data[i], data[0] sift(data, 0, i - 1)
四、堆排序基本思想及步骤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步骤一 构造初始堆。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a.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
2.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4.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由于[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换。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6最大,交换4和6。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
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a.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
b.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c.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8.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a.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b.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c.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