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背着你做了什么?

Kafka中有broker、主题、分区、副本等概念,底层有日志和日志分片。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概念,做个类比。

broker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台物理机,其实一台机器上可以有多个broker进程,但是为防止单机故障导致多个broker崩溃的情况出现,一般一台机器上只运行一个broker进程。所以把broker理解成一台服务器就好。

 

主题的出现是为了让消息队列能从逻辑上区分不同的消息类型。如果没有主题这个概念,那么消息队列就变成大杂烩了,什么类型的消息都有,都混在一起。就好比一个excel表格中只有一个sheet页面,所有的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不同类型的消息都塞到一个表格中了,那么就会感觉很乱。主题其实可以类比excel中的sheet页,一个excel中可以有多个sheet页面,每个sheet页面存放不同类型的信息,比如sheet1页存放学生信息,sheet2页存放课程信息,sheet3存放成绩信息等。

 

分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单个文件读写的瓶颈问题。我们还是拿excel表格作为例子,现在有一个员工表,公司有一万名员工,如果只有一份excel表格,大家都要往里填写自己的员工信息,那么这个1个员工在填写的时候,其他9999人只能干等着。这样串行的方式其实是效率很低的。那么如果引入分区的概念,比如我把excel表复制100份,然后分别重命名一下,员工1-99号.xls   员工100-199号.xls   员工200-299号.xls········这样就相当于有100个员工可以同时写入他们的信息到各自对应的excel表中了。只要读取所有员工信息的时候能先进行合并然后从100个文件中读取就行。这样理论上就实现了100倍的提速。所以分区的出现简单说是为了提升写入消息的并发度,从而提升写入速度。

 

副本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某个分区突然坏掉的情况。还是拿上面的excel表格举例。100个excel表格中的数据是互不重叠的,那么如果1个excel文件出现损坏打不开了。那么其实相当于就有100个员工信息丢失了。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解决。那么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现在好多人在用的wps自动备份、百度云盘自动备份、坚果云自动备份。只要检测到你的excel文件有变化,就会自动上传一份新的excel文件到云端。如果你本机的excel崩溃了打不开了,那么从wps云盘或者百度云盘或者坚果云下载一份回来就可以恢复数据。kafka也是类似的处理,把每个分区的数据都备份到不同的物理机器上去,平时99%的时间是派不上用场的,只有主分区挂了,这些备份分区才有转正的机会。

 

那么下面来说说当我们用kafka命令行工具来创建一个topic的时候,它底层做了什么事情。

 

比如我们用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5  --topic   page_visits

 

这个语句作用是:创建一个topic,topic名称是page_visits。要分成个5分区,这5个分区都不需要副本。

注意:--replication-factor  1 不代表复制一份的意思,而是每个分区只有一份文件,也就是1代表只有主分区,没有副本。2代表1个主分区,一个副本分区。设置为1的时候相当于坏了一个就丢了一部分数据。生产环境建议3起步。

当运行了这个语句后,因为我们是单机版本的kafka,所以所有的5个分区都会分布在这台机器上。运行完这个脚本,可以发现kafka日志存储文件夹中多出了5个文件夹。名称分别是page_visits-0  ;  page_visits-1  ;  page_visits-2  ;  page_visits-3  ;  page_visits-4 ;如图所示:

 

 

每个 文件夹里有2个文件,如下图

 

 

 这个.log结尾的就是存储消息的文件了,.index结尾的是索引文件。

那么如果我往这个消息队列中大量插入消息,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这里我运行一个测试程序指定往page_visits-0分区大量插入消息后,我们的page_visits-0文件夹下的文件变成了如下所示:

 

 

 这些.log结尾的文件其实都是日志分片。

这里我把log.segment.bytes 设置为10MB

当我不断向page_visits-0分区插入消息的时候,它会不断检查最初的000000000000000.log是不是已经达到10MB大小了。如果超过了10MB大小了,那么00000000000.log就会分裂成为两个文件,原来的00000000000.log被关闭,禁止继续写入。紧接着的消息都会被写入到新的.log文件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log文件是0000000000000368769.log。那么为什么第二个文件的名字是0000000000000368769.log呢?因为是规则是第二个文件名为上一个segment文件最后一条消息的offset值。也就是说0000000000000.log这个文件总共存储了368769条消息。发送给page_visits-0分区的第368770条消息就会被存储为000000000000368769.log这个文件的第一条消息。以此类推00000000000737337.log的第一条消息就是page_visits-0分区的第737338条消息。

到这里,我们对.log文件大致有个了解了。

那么我们到这里先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们想读取page_visits-0分区的第737399条数据,kafka底层是如何扫描的?

假如没有.index文件,只有.log文件,那么方法就是先把所有的.log结尾的文件名中的数字都拿出来,升序排列。找到737399是介于737337和1105814之间,那么就可以确定是在00000000000737337.log这个文件中,这时候就只能从头扫描到最后。这个顺序遍历是非常耗时的。所以就有了.index文件的出现。.index构造非常简单,就是以更细致的间隔记录一个值

 

 

 如上图,我逐个解释一下,首先看到左侧文件是0000000000368769.index文件,右侧是0000000000368769.log文件。

第一行 1,0        第一个1代表第368770(368769+1)条记录所在的位置是0000000000368769.log文件中物理偏移地址为0的地方

第二行 3,497    第一个3代表第368772(368769+3)条记录所在的位置是0000000000368769.log文件中物理偏移地址为497的地方

第三行 6,1407    第一个6代表第368775(368769+6条记录所在的位置是0000000000368769.log文件中物理偏移地址为1407的地方

···········

有了这个索引文件,page_visits-0分区的第737399条数据就很简单了,首先我们能确定它就在00000000000737337.log这个文件中,那么737399-737337=62

所以我们去00000000000737337.index中二分查找有没有等于62的索引点,如果找到直接就能得到物理偏移地址了。如果没有刚好等于62的索引点,利用二分法查找相对offset小于或者等于62的索引条目中最大的那个相对offset。比如index中只有60和65的索引记录点,那么先返回60的索引点对应的物理偏移地址。然后从这个位置开始向后顺序遍历,直到找到page_visits-0分区的第737399条数据。

ok,今天先写到这,后续再开一篇文章对kafka中的.log文件中的存储的消息头和消息体进行一个分析。

posted @ 2021-01-22 11:58  田野与天  阅读(9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