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科研]系列(3)青教赛中授课与幻灯片制作的感悟

关键词:青教赛 讲课 幻灯片 日期:21/11/2022

不知什么原因,今年北林对青教赛的重视程度远甚从前,从学校到学院再到教研室,无不对青教赛空前重视,于是我们青年教师也有点被赶鸭子上架的意味,学院的大部分青年教师们也都参与其中了。

我还是遵循着自己的小信条:既然要做,就尽量做好吧

1. 话题的选择

以前听过青教赛获奖教师的经验分享,合适的话题是成功的一半。我深以为然,毕竟这是比赛而非真正的讲课。既然是比赛,那么就要照顾评委们的观感,吸引他们的眼球,维持他们的注意力,保证他们的兴趣。因此我觉得:

  • 话题要有趣或者足够吸引人,切记太难太晦涩的话题;
  • 尽量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或者熟悉的科学问题中引入,内容亦不能太浅,保证评委能听懂大部分但又不能全懂;

而对于真正给学生们讲课,虽然也要尽量提升学生们的兴趣,但是我们没有选择话题的权利,而且要保证知识体系要系统,即便晦涩难懂的课程要不能避而不纳。

我在教研室内部试讲阶段,选择的话题是“另眼看森林:近红外观测与建模”,当时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要与森林相关;要与我讲授的遥感课程相关;近红外影像是大家不太熟悉但又非完全不懂的东西;利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来反演森林结构和生化特性能够提升深度。

但不得不说,尽管我已经试图最大化地简化课程中的理论与数学建模,但是教研室的非遥感研究方向的老师们依然说大部分听不懂,甚至遥感方向的老师也说这个话题选的太难了。由此,我确认这个话题选的确实不甚合适。

经过两个夜晚睡前的冥思苦想,我决定将话题名修改为“光谱遥感森林健康诊断”。这一话题的理论深度浅很多,而且森林健康诊断这个事可以与人体健康诊断进行非常自然的类别,采用光谱遥感的方式进行健康诊断,对于大同行或者其他领域专家来说,还算是相对有新意一些。

自然而然,基于这个话题,可以将课程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太阳电磁波从原理上能够用于森林健康诊断;二是如何将太阳电磁波光谱数据用于森林干扰或胁迫的评估。

我向学生们试讲了一下,从学生们那里得到的反馈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基本都能听懂,回答问题基本都能答的八九不离十。

2. 幻灯片制作

我对课程幻灯片的制作有种执念,即便我限于个人水平讲课讲不好,也一定要尽最大所能,把课程幻灯片制作好。我对于好的课程幻灯片有如下认识(课程PPT与学术报告PPT还是有一定不同的哦):

  • 逻辑层次清晰:一节课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引入、剖析问题、衔接良好的内容模块、适当的思考题、小结。

推荐模块化构建,可参考BOPPPS课程设计,但是也不可全盘照搬,一定要适合自己的课程才好;

  • 版式简洁、图表美观:排版要有对称美,文字不要多,空间布局合理,图片清晰且色彩有美感,所有页面的幻灯片要模式(色彩、布局、字体等)基本一致。

对于是否美观,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至少简洁清楚是核心。

在具体制作时,不要做完一页再做下一页,这样很容易造成前后逻辑有问题。我推荐

  • 先构建一个大致的思路,标注好每页大概要讲些什么,放什么图;
  • 然后再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细化的东西,可以再额外增加幻灯片;
  • 每制作完成一页幻灯片,在其备注中标注好该页讲授的逻辑,尤其是该页对上一页的衔接与对下一页的引出。

这一方式适合学术报告、课程、汇报等各类型PPT的制作。

3. 课程讲授

我自我感觉自己的讲课水平着实不行,讲过很所次课,从未令人有引人入胜的感觉,课程内容有难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感觉自己很多知识没有融会贯通、如臂使指。当然,我不否认有的人很会讲故事,有的人就是不擅长讲故事(我属于这一类吧)。

我也发现有的老师PPT做的不一定很好,但是课程讲的绘声绘色,很动听。 当然PPT和授课是相辅相成的,那些评价较好的老师确实两方面做的是出色的。

课程永远都是不打磨不成器,经过精心雕琢,多次反馈的课程,才会逐渐的趋于好的课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和学习,怎么样去精雕细琢一门课程。

虽说大学课程是一个良心活,但如果有一门被人评价很高的课程,是令人振奋的,也是我不断的追求。

听评委专家们对各个参赛选手的评价,发现评价好的选手在话题的本身、故事的逻辑性、语音语调、神情姿态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我目前似乎真的难以总结出讲好课的关键。

从参赛的角度来说,课程内容中的要素要与评分标准契合,保证条条都有,比如课程思政,比如师生互动等环节

我把两轮的幻灯片截图放上来,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第二轮青教赛幻灯片


光谱遥感森林健康诊断

第一轮青教赛幻灯片


另眼看森林:近红外观测与建模
posted @ 2022-11-22 20:36  李二的阳台  阅读(31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