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 workfolw 总结

  
个人将数据挖掘的流程简单表示为“ 数据特征模型 ”。
 
  • 首先,明确问题的性质和任务(分类、回归、聚类、推荐、排序、关联分析、异常检测等);
  • 其次,理解数据(含义、类型、值的范围),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bing data)和可视化分析(visualizing data)等工作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
  • 然后,明确与预测结果显著相关的特征/变量(以kaggle-Titanic为例),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特征工程);
  • 最后,进行模型选择、建模、调参、交叉验证、模型评估,并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思考下来整个数据建模的过程,重点不在于建模,而在于前者,即如何理解数据,处理数据,针对模型的需求和特点做数据工程、特征工程,将数据以更好的方式特征化。在实际的数据挖掘过程中,前者占据差不多70%的工作量。

以 Titanic 为例,以下是数据挖掘 workflow 总结。

明确任务目标:预测泰坦尼克号的乘客是否生还。它是个二分类任务,生还为1,否则为0。

前期准备:导入相应的库

pandas → 载入数据
matplotlibseaborn → 可视化
sklearn → 机器学习
 
# data analysis and wrangling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as rnd

# visualization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machine learning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LinearSVC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

 

step 1. 读取数据

使用Pandas DataFrame读取数据。
# 使用Pandas DataFrame读取数据

train_df = pd.read_csv('./xxx/train.csv')
test_df = pd.read_csv('./xxx/test.csv')
combine = [train_df, test_df]

 

step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查看总共有哪些特征;
    •  ['PassengerId' 'Survived' 'Pclass' 'Name' 'Sex' 'Age' 'SibSp' 'Parch' 'Ticket' 'Fare' 'Cabin' 'Embarked'] 共12个特征/变量
  • 简单展示数据;
  • 查看数据的类型和缺失值;分辨清楚数据的类型有助于挑选合适的图案进行可视化。
  • 查看数据离散分布情况(箱型图: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分位数、最大值、众数、中位数),描述事件总体情况及相关细节。
  • 查看离散型变量的分布情况。
# column 列名 index 行名  查看总共有哪些特征
print(train_df.columns.values)
# preview the data
train_df.head() train_df.tail()
# 查看数据类型和缺失值
train_df.info() print('_'*40) test_df.info()
# 查看数据离散分布情况
train_df.describe()
# 只输出离散型变量的分布情况
train_df.describe(include=['O'])

 

下图介绍了不同的数据类型。数据可以按 Nominal(名义)、Ordinal(顺序)、Interval(区间) 以及 Ratio(比率) 分;也可以按 Discrete (离散)、Continuous (连续)分;还能按照 Int (整数)、Float (浮点数)或者 String (字符串)、Object (对象)区分。

 

数据观察和假设

Correlating

我们想知道哪些特征与 Survival 相关。

Completing

  1. 我们想填充 Age 特征的缺失值,因为这个特征与 Survival 显著相关。
  2. 我们也想填充 Embarked 特征因为它可能与 Survival 相关。

Correcting

  1. Ticket 特征可能会在我们的分析中被移除,因为它有较高的重复率(24%),因此 Ticket 与 Survival 之间可能不存在联系。
  2. Cabin 特征可能会被移除,因为它在训练集以及测试集中存在大量缺失值。
  3. PassengerID 可能会被移除,因为它对 Survival 没有贡献。
  4. Name 特征不是非标准的数据,不能直接对 Survival 产生贡献,因此可能被移除。

Creating

  1. 我们可能基于 Parch 和 SibSp 新建一个 “Family” 特征,计算每个家庭登船的总成员数。
  2. 我们可能要从 Name 特征里提取新特征 Title 
  3. 我们可能根据 Age 进行分组,新建特征。将连续型数值特征转化为次序级分类特征。
  4. 我们也可能创建 Fare 分类特征如果它有助于我们进行分析。

Classifing

  1. Women(Sex=Female)更容易幸存下来。
  2. Children(Age<?)更容易幸存下来。
  3. The upper-class passengers(Pclass=1)更容易幸存下来。

 

step 2.2 旋转特征分析

特征,即变量。在建模之前,我们要寻找与预测结果显著相关的特征【特征选择】,判断哪些特征与预测结果具备显著相关性(正相关或者负相关)。

为了证实我们的假设,我们可以通过旋转特征来分析特征的相关性。在这一阶段,我们只能分析不存在缺失值的特征。比如 categorical(Sex)ordinal(Pclass)以及discrete(SibSp,Parch)类型的特征。

    • Pclass
      一等座(Pclass=1)的幸存率高达62%,符合假设(classifing #3).
    • Sex
      女性的幸存率(Sex=Female)高达74%,符合假设(classifing #1).
    • SibsP和Parch
      对于确定的值没有显著相关性。建议创建新特征(creating #1).
# 分别计算一等座、二等座、三等座的存活率,并按存活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train_df[['Pclass', 'Survived']].groupby(['Pclass'],as_index=False).mean().sort_values(by='Survived', ascending=False)
# 得出结果 存活率:一等座>二等座>三等座

# 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的存活率,并按存活率从高到低排序
train_df[['Sex','Survived']].groupby(['Sex'],as_index=False).mean().sort_values(by='Survived',ascending=False)
# 得出结论 存活率:女性>男性

# 分别计算不同的配偶和兄弟姐妹数量的存活率,并按存活率从高到低排序
train_df[['SibSp','Survived']].groupby(['SibSp'],as_index=False).mean().sort_values(by='Survived',ascending=False)
# 分别计算不同的父母和子女数量的存活率,并按存活率从高到低排序
train_df[['Parch','Survived']].groupby(['Parch'],as_index=False).mean().sort_values(by='Survived',ascending=False)
# 没有规律可循,后面创建新特征查看

 

step 2.3 可视化分析

以 Age 变量为例。

直方图对于分析连续的数值变量(比如 Age )很有用,能够通过形状以及范围来识别样本特征。直方图还可以指定样本分布的区间,有助于我们分析特定问题(婴儿的生还率是否更高?)。

X轴:Age

Y轴:Survived

Observations

  • 婴孩(Age<=4)有很高的生还率。
  • 高龄乘客(80岁)幸存下来。
  • 大多数乘客年龄在15~35岁之间。
  • 15~25岁年龄段的乘客大部分没有生还。

Decisions

这一阶段的分析帮助我们证实假设并为后面的工作作出决定。

  • 我们应该在模型训练中考虑 Age(classifing #2)。
  • 我们应该为 Age 填补缺失值(completing #1)。
  • 我们应该将连续的数值 Age 离散化。(creating #3)。

 

step 3 特征工程

在特征选择后,根据做出的decisions,我们要进行特征工程,下图为特征工程的工作内容。
 

Correcting by dropping features(删除特征)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通过删除特征,我们可以处理更少的数据点,提高运行速度,简化分析。

根据我们的 assumptions 和 decisions ,我们将删除Cabin(correcting #2)和Ticket(Correcting #1)特征。

注意,在合适的情况下,我们同时对训练集和测试集执行操作,以保持一致

print("Before", train_df.shape, test_df.shape, combine[0].shape, combine[1].shape)
# 删除特征 train_df
= train_df.drop(['Ticket','Cabin'], axis=1) test_df = test_df.drop(['Ticket','Cabin'], axis = 1) combine = [train_df, test_df] "After",train_df.shape, test_df.shape,combine[0].shape,combine[1].shape

 

Creating new feature extracting from existing (从现有特征里提取新特征)

在删除 Name 和 Passengerid 特征之前,我们尝试从 Name 提取 Title 特征 (头衔/称谓),并测试 Title 和 survival 之间的相关性。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正则表达式提取 Title 特征。RegEx pattern (\w+\) 匹配 Name 特征中以点字符结尾的第一个单词。expand=false 标志返回 Dataframe。

# 使用正则表达式提取 Title 特征。RegEx pattern (\w+\) 匹配 Name 特征中以点字符结尾的第一个单词。expand=false 标志返回 Dataframe。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Title'] = dataset.Name.str.extract('([A-Za-z]+)\.', expand=False)

pd.crosstab(train_df['Title'],train_df['Sex'])

# 用更加常见的名称来替换大量 titles ,或者将它们归类为 Rare(稀有的)。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Title'] = dataset['Title'].replace(['Lady','Countess','Capt','Col',\
                                                 'Don','Dr','Major','Rev','Sir','Jonkheer','Dona'],'Rare')
    
    dataset['Title'] = dataset['Title'].replace('Mlle','Miss')
    dataset['Title'] = dataset['Title'].replace('Ms','Miss')
    dataset['Title'] = dataset['Title'].replace('Mme','Mrs')
    
train_df[['Title','Survived']].groupby(['Title'], as_index=False).mean()

# 将分类变量(categorical)转换为顺序变量(ordinal)。
title_mapping = {"Mr": 1, "Miss": 2, "Mrs": 3, "Master": 4, "Rare": 5}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Title'] = dataset['Title'].map(title_mapping)
    dataset['Title'] = dataset['Title'].fillna(0)

train_df.head()

 

Completing a categorical feature(填充分类特征)

Embarked 特征涵盖 S、Q、C 值。我们的训练集缺少两个值。我们简单地用众数来进行填充。

# 众数填充
freq_port = train_df.Embarked.dropna().mode()[0]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Embarked'] = dataset['Embarked'].fillna(freq_port)
    
# 旋转特征分析
train_df[['Embarked','Survived']].groupby(['Embarked'],as_index=False).mean().sort_values(by='Survived',ascending=False)

 

Create new feature combining existing features(从现有特征创建新特征)

结合 Parch 和 Sibsp, 为 FamilySize 创建一个新特征。这使我们能够从数据集中删除 Parch 和 Sibsp 。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FamilySize']=dataset['SibSp'] + dataset['Parch']+1
    
train_df[['FamilySize','Survived']].groupby(['FamilySize'],as_index=False).mean().sort_values(by='Survived',ascending=False)

# 创建一个名为 IsAlone 的新特征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IsAlone'] = 0
    dataset.loc[dataset['FamilySize']==1,'IsAlone']=1
    
train_df[['IsAlone','Survived']].groupby(['IsAlone'], as_index=False).mean()

 

converting a categorical feature (分类特征离散化)

现在,将包含字符串的特征转换为数值。这是大多数模型算法所要求的,同时也将帮助我们实现特征 completing 的目标。

首先,将 sex 特征转换为一个名为 gender 的新特征,其中 female=1,male=0。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Sex'] = dataset['Sex'].map({'female':1, 'male':0}).astype(int)

train_df.head()

 

Quick completing and converting a numeric feature(快速填充和离散化数值特征)

使用 mode 获取 Fare 特征最常出现的值并填充测试集中存在单个缺失值的 Fare 特征。

test_df['Fare'].fillna(test_df['Fare'].dropna().median(),inplace=True)
test_df.head()

# 创建新特征 FareBand
train_df['FareBand'] = pd.qcut(train_df['Fare'],4)

train_df[['FareBand','Survived']].groupby(['FareBand'],as_index=False).mean().sort_values(by='Survived',ascending=True)

# 基于 FareBand 将 Fare 特征转换为 顺序级
for dataset in combine:
    dataset.loc[ dataset['Fare'] <= 7.91, 'Fare'] = 0
    dataset.loc[(dataset['Fare'] > 7.91) & (dataset['Fare'] <= 14.454), 'Fare'] = 1
    dataset.loc[(dataset['Fare'] > 14.454) & (dataset['Fare'] <= 31), 'Fare']   = 2
    dataset.loc[ dataset['Fare'] > 31, 'Fare'] = 3
    dataset['Fare'] = dataset['Fare'].astype(int)

train_df = train_df.drop(['FareBand'], axis=1)
combine = [train_df, test_df]
    
train_df.head(10)

 

step 4. 模型选择、建模和评估 

现在,训练模型并预测解决方案。有60多种预测建模算法可供选择。我们必须了解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方案的要求,以便将建模算法的选择范围缩小。我们的问题是一个分类和回归问题,确定输出(存活与否)与其他变量或特征(性别、年龄、港口…)之间的关系。当我们使用给定的数据集训练模型时,我们也在执行一类称为监督学习的机器学习。有了这两个准则——监督学习加上分类和回归,我们可以将模型的选择范围缩小到少数。其中包括:

  • Logistic Regression
  • KNN or k-Nearest Neighbors
  •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 Naive Bayes classifier
  • Decision Tree
  • Random Forrest
  • Perceptron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RVM or Relevance Vector Machine

Random Forrest

随机森林模型是最流行的模型之一。随机森林或随机决策森林是一种用于分类、回归和其他任务的集成学习方法。它在训练时构造多个决策树(n_estimators=100),并通过输出类别(分类)或预测个别树均值(回归)来输出分类结果。-参考维基百科。

到目前为止,随机森林模型的置信度得分是所有模型中最高的。我们决定使用此模型的输出(y_pred)来提交预测结果。

# Random Forrest

random_forest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100)
random_forest.fit(X_train, Y_train)
Y_pred = random_forest.predict(X_test)
acc_random_forest = round(random_forest.score(X_train, Y_train)*100, 2)
acc_random_forest

保存预测结果。

submission = pd.DataFrame({
        "PassengerId": test_df["PassengerId"],
        "Survived": Y_pred
    })

submission.to_csv('submission.csv', index=False)

 

posted @ 2019-09-18 22:42  LuckySher  阅读(39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