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第一部分:如何用P.A.R.A方法构建第二大脑,让生活更轻松

P.A.R.A第一部分:如何用P.A.R.A方法构建第二大脑,让生活更轻松

内容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如何利用第二大脑,减轻大脑负担,提高人生效率的方法。

对于努力、忙碌但效果欠佳的朋友,可以阅读做参考。

如果你自己明明很努力、很忙,但是好像没啥效果,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针对的问题:

  1. 无成就感:每天忙忙碌碌,好像干了很多,但是写总结时,有发现没啥写的;
  2. 资料混乱:这件事以前做过,当时还写过笔记,但是现在找不到,又得重来;
  3. 没啥积累:所做的事情无序、无法串起来,成为明天成长的基石,无法享受复利效应。 正确的应该是:现在的每一步,都要成为明天积累,才能越爬越高。
  4. 无聚焦:感兴趣的太多,关注的太多。怎奈人的精力有限,今天这个研究一下、明天那个研究一下,很难出结果。 造成自己看起来很努力,但是没啥成果的局面,很让人沮丧。

这一系列文章,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这套方案已经过多年验证。 作者是Tiago Forte,个人知识管理专家和畅销书《 构建第二大脑》的作者。这套方法是剑桥学霸阿里力荐的。

文章很长(约8000字),对于没有建立自己成长体系、瞎忙、迷茫的人来说, 非常值得一读 。

如果你在阅读中,感觉哪里不顺,这种感觉是对的。

因为文章是翻译的,参考了多篇别人的译文尽力翻译。但是个人的能力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

遇到这种问题,2种解决方案:

一、阅读英文原文:https://fortelabs.com/blog/para/

二、阅读其它的译文:挑了篇写得很好的译文:

参考译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9610578

PARA: 一种通用管理数字信息的方法

想象一下,一个完美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告诉你资料应该放到哪里,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找到它。

这个系统应该是:

  • 通用性 ,可以管理来自任何来源的资料
  • 灵活,能够适应过去、现在、将来的任何项目
  • 简单,无需过多维护、分类、打标签、重新整理
  • 可操作 ,与任务管理和项目管理方法无缝集成
  • 跨平台,能够与任何现有的,或尚未开发的应用程序一起使用
  • 结果导向 ,以支持产出有价值的工作成果为导向,组织信息
  • 模块化 ,允许根据当前任务,显示或隐藏不同级别的细节
  • 可积累 ,过往的工作,可以成为之后工作的基础。在基础上做事,比从零开始容易多了。

我相信,我已经开发出了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数字信息管理系统。

这些年来,我把它介绍给不同的人,最后确认,这套方法是有效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尝试告诉你,如何操作。 P.A.R.A. 是 项目(Project)、领域(Area)、资源(Resource)、 档案(Archive)的简称。

这4个大类,可以涵盖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信息。

P.A.R.A的定义:

项目(project): “与目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每个都有完成期限” 。例如:完成app的原型;写项目计划;执行商业开发活动;写博客;确定产品参数;参加会议。

领域(area of responsibility): 日常精进、提升的领域,需要自己对其负责。 例如:健康、财务、职业发展、旅行、爱好、朋友、公寓、车、生产力、下属、产品开发、写作。

资源(resource): 持续感兴趣的主题。 例如:养成习惯、项目管理、超人类主义、咖啡、音乐、园艺、网络营销、SEO、室内设计、建筑、笔记。

档案(archives) : 前三个分类中,不再继续做的项目,但以后可能用得着的。 例如:已完成的项目、停止的项目、不再维护的领域、失去兴趣的资源。

用图片来说明,可能会更直观。

我们每天做的任务,属于某个项目。而这个项目,又归属于某个领域。

例如,你正在写一篇文章,这与产品发布的项目有关,它隶属于“产品开发”领域。

这可能只是你在工作中负责的领域之一。 你还要负责“商业战略”、“招聘/人员配置 “和 “财务报告”。

在你的个人生活里,还有更多需要负责的领域,例如“育儿”、“爱好”和“公寓”。

项目(project)与领域(areas)的关系

这2个词的定义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关注一下它们的区别。 我发现很多人经常很难区分它们。我认为,很小的混淆,可能会导致很大的生产力问题。

项目要有一个能实现的“目标”

项目里的任务,是彼此独立的,完成后,可以从待办清单里划掉。 这个目标,一定要有一个“完成期限”。完成期限可以是外部给的,也可以是自己设定的。

领域要有一个需要维护的“标准 ”

这里没有截止日期和最终结果,投入的时间也会增加或减少。 但是,要给予一定的注意力,来维护最低的标准。

项目最终要归到领域里。 举几个例子:

  • 跑马拉松是一个项目,健康是一个领域
  • 出版一本书是一个项目,而写作是一个领域
  • 节衣缩食3个月是一个项目, 而财务是一个领域
  • 去泰国度假是一个项目,而旅游是一个领域
  • 计划一个结婚纪念日晚餐是项目,而婚姻是一个领域

在所有的例子中,项目都有一个完成期限, 一个项目,要么是已完成的,要么是未完成的,没有第三种状态。 而领域,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维护的标准。

 

制作项目清单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基本原理。 这里我给你演示一下:细微的混淆“项目”和“领域”, 是如何产生大量问题的。

作为一个生产力教练,和客户交流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们的项目清单, 从中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类型、工作量和想要的结果。

他们通常会给我一个类似这样的东西:

|400

看到问题了吗?这里面没有一个是“项目”。“休假”会有截止日期吗?你能一劳永逸地把生产力划掉吗?不能,这些都属于“领域”的内容,而不属于“项目”。

那又怎么样呢?这些都是语义小问题而已。

“项目”和“领域”混淆的后果

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你不把“领域”拆分成可清晰描述的“项目”, 将会遇到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是:你根本不知道具体要做啥。

我经常被问到这类问题:

  • 我需要增加工作量,还是减少工作量?
  • 在一定的时间里,我要安排多少个项目?
  • 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该如何组合安排?(如研究与生产、计划与执行、分析与总结、或其它需要二分法的东西)

在对他们的工作量和项目安排有一定的了解之前,我根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看看上一张图片左边的“招聘/人员安排”, 我们无法看出它的工作量及工作内容。完成它可能需要几分钟,也可能需要几天,无法给人有用的信息。

再看看上一张图片右边的项目清单:可以对这个人的工作量、工作内容有更好地了解。

只有你知道具体要做什么,才能做出改变, 这里要做的,不应该是空泛的责任,而应该是能有具体结果的清单,也就是——项目。

第二,你无法把当前的努力与长期目标联系起来:

我常常说,知识工作者最大的瓶颈是:早起。 知识工作不仅仅需要时间和努力,还需要投入和创意。 所以说,个人积极性是所有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领域是很少变化的。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日复一复,甚至年复一年地看到左边的清单是什么感觉:无论你投入多少,这份永远不变的领域清单,只能让人更加沉重和崩溃。

这简直就是扼杀个人积极性最好的方式。

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持续产生的新鲜感,对满意度的高低非常重要。

通过将“领域”分解成小而简单的“项目”(如右边的清单),你可以让你的项目清单每周都有变化。 这创造了一种完成项目的节奏和动力,它可以保持你的积极性。

而且,总有办法把“领域”分解成更小的“项目”。

对于那些需要多年研究,才能有成果的项目(例如上面的例子),项目中包含的一个个实验,也会有成果,虽然成果可能是“假设得到验证”或“获得结果”。

记住,项目是没有固定结构的,如何定义自己说了算。不必拘泥于经理、团队或组织对它的定义。

第三,你不知道是不是离目标更近: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写年终总结时,根本想不起来今年做了些啥。这会让你很沮丧,更不要说去经理办公室谈升职加薪的事情了。

想象一下,你把领域里的“事件”分解成一个个计划、执行的项目。 它不仅会清晰地显示出你的进步和成长,还可以方便地看到自己的成果。

有了这些成果,写年终总结时就不用发愁了。

你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清单,而是一个以后可以重复使用的资源宝藏:你为每个已完成的项目建立了单独的文件夹,在这些文件夹里,包含笔记,相关资源,还有学习成果。

项目与领域最重要的区别是:他们需要用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工具来对待。

项目要求我们以结果为中心,目的性非常强。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忽略一切让我们分心的事物,最终拿到一个结果。

而领域则不同,它需要人际关系、各方面平衡等等。这是习惯、常规、仪式的综合。领域需要内省和自我意识,因为判断你是否达到你的标准的依据:是一种直觉,而不是分析。

不难看出,如果混淆领域和项目,将让人感到很沮丧。

常见错误一:“项目”当做“领域”,例如:写一本书是一个项目,如果把它当做领域,就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这辈子就别想写完了。

常见错误二:“领域”当做“项目”,例如,“减掉20斤”的健康成果,这应该属于“领域”里,需要经常做维护、保持。 如果把它当做“项目”,目标达成后,不久就会反弹。 因为你没有设计一套标准,让它继续维持。

划重点:没有目标的项目是“爱好”,没有项目的目标是“白日梦”

当你做完一个清晰的项目清单后,把它和你的目标清单连起来:

大多数人发现它们不会完全匹配。一个没有相应“目标”的“项目”,只能称作是“爱好”。 如果你无法准确地描述你想要的结果,那你一定是做着玩玩。

如果你的“目标”,没有相应的“项目”, 它只能称作是“白日梦”。尽管你可能非常渴望达到这个“目标”。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可执行的“项目”,你不会有任何进展。

当然,爱好和梦想,并没有错误,它们赋予生命意义和目标 。但是,不要把它们和“项目(的)目标”混淆。

你想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要有所舍弃,放弃另一个领域。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得到所有。

 

首先明确你的项目清单

这里的重点是:定义你的项目,否则它们会定义你。

在工作生活中,你可能经常被迫参与别人的项目。你会悲催地发现:即使别人想对你自己的项目给予帮助,但是你不知道自己的项目是啥。

这意味着,你在列项目清单的时候,不能完全依赖特定的软件和工具。只需把它们写在一张纸上或者一个空文件夹里,不被任何软件束缚。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在任何软件中,使用、扩展这些项目。

为什么这样做很重要呢?因为你最终需要多个软件来完成项目。

你可能会使用像印象笔记、飞书、石墨文档等工具。但是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劣势,不可能每一项功能都尽善尽美。

与其去寻找一个“完美的工具”,不如制定你的项目列表,并把它们复制到不同工具里(现在使用的工具,也可能是未来使用的工具)。建议:不同工具的列表清单的格式、标点符号等等,要尽量完全相同,这样可以无缝在不同程序之间切换。

我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同一个项目(project),人们在不同的软件中,使用不同的方案。他们的本意是:用不同的方案去适应不同的软件,以便最大发挥软件的优势。 但是,在切换软件时,不统一的方案,会加重大脑的负担,抑制了创新。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注意到,项目清单在所有的软件中,都是一样的,这样能很方便地扩展到其它软件里。 既可以发挥软件的特性,又能保证界面的统一,便于操作。

所以说, P.A.R.A.为您提供了兼容不同工具软件的最佳方案:既保持了项目的一致性,又能发挥不同软件的优势。

三个核心使用原则

原则1:层级不超过4(便于记忆)。

横向结构不超过4层(项目、领域、资源、档案),纵向深度也不超过4级(以印象笔记为例,4个级别为 应用(application) >笔记本组 > 笔记本> 笔记)。

“4”被称为“魔法数字”,研究表明,从工作记忆到物体追踪,再到快速列举,“4”似乎是自然认知过程的极限。在更多的研究中发现,原始部落中最大的数字是“4”,而动物似乎也只能区分最多4个单独物体。

不管“4”是不是真正的极限,但这个限制,可以解决笔记管理中的2个大问题:分类太多,层级太多。

原则2:与不同执行工具无缝衔接

P.A.R.A 完美地反映了你的任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系统。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领域,我们可以聊很多东西。但有一点我相信: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如果不能和操作工具很好地配合,那它注定是失败的。

如下图:4个顶级分类都是跨程序复制的。

原则3:区分可操作性和非可操作性(有聚焦)

P.A.R.A保留了任何生产力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区分可操作性和非可操作性,这样,你就可以把95%的信息放在一边,专注于眼前5%需要做任务。

如何提高可操作性的呢?认识到可操作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它只是一个根据情境而隐藏或展示的过度阶段,这遵循一个著名的设计原则:渐进式设计(progressive disclosure )——只向用户展示当下需要的信息,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知识工作者的认知负担。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我们都可以聚焦第一列,只看活跃项目相关的材料。这可能包含你的任务管理(或至少是任务管理器中的“今天”或“下一项”)。例如下面印象笔记中“项目”笔记本组那样:

进一步,例如,做周总结的时候,可以展开“领域”笔记本组,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在每个领域里,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标准?如果没有,有没有考虑添加新的项目、习惯、日常,或想开始、停止或改变其它实践?

(个人感想:领域要有维护的标准,放在领域里的东西,必须要有进步的,而且要定期检查,没有进步的东西,可以放到档案里了)

再进一步,例如在每个月的反思中,可以将关注的范围扩大到“资源(Resource)”里。是否想探索新的兴趣?是否想重启以前停滞的项目?有没有对目前项目(project)相关的地方产生兴趣?

“资源”笔记本组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 当寻找写文章的素材、给别人推荐、或是工作项目需要资料时,你可能会在“资源”里寻找, 这里的笔记往往最具有客观性、最优价值。

下面是我自己的收藏,很好地说明了我的兴趣。每个笔记本标题右边的数字,显示了我在这个主题上搜集的笔记本数量。

最后,“档案(Archives)”文件夹里存放一些已经完成的项目, 这些项目现在不活跃,但是以后很可能用得上,我发现一些能够重复使用的幻灯片、笔记、或其它资料,能为我节省大量的时间。这对像我这样什么都需要自己做的自由职业者尤为重要, 当搜索不到这些资料时,根据创建时间和相关的项目,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资料的位置。

除了保存可以重复使用的项目资料,“档案”还可以用于项目回顾、年度总结、简历、提案等需要展示你工作的地方。

posted on 2024-03-10 21:02  lcs-帅  阅读(25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