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浅析

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浅析

来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84014915

 

今天谈谈“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现实解体”(derealization)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


“人格解体”,瑞士哲学家Amie在1880年首次使用这个词语来描述自我从自身脱离出来时的奇怪感受,1898年Ludovic Dugas将“人格解体”用于临床术语,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行为、身体或者周边的世界感觉很陌生的现象。在DSM-5中如此解释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人格解体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感觉、躯体和行动的不真实的、分离的、或者作为旁观者的体验,比如感知的改变、时间感的扭曲、自我的不真实感或者缺失感、情感和躯体的麻木;“现实解体”指的是对环境的不真实或者分离的体验,比如感觉个体或者物体是不真实的、像做梦一样的、模糊的、没有生命的或者在视觉上发生了变形的。

同属于“分离性障碍”,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与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或者其他分离障碍有明确的不同之处: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体验者对于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记忆、对于自身机体功能的支配以及对于外界的反应是清晰的、协调的,只是抽离出了另外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着生物身体里“自我”的思想状态、感觉和行为,这种超凡脱俗的视角使得个体的情绪体验变得与众不同。人格解体与人格分裂有很多相似和重合之处,比如对自我感受和体验的不真实感、似乎有另外一个自己在身体里而另外一个在身体之外观察等。但是人格解体与人格分裂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人格解体里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生物身体里思想行为的执行者,另外一个是游离于虚空之中的观察者,思想行为的执行者与观察者具有一致的人格,而且意识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人格分裂会分裂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角,而且这些主角具有各自鲜明的彼此不同的人格,例如执行思想行为的人格是残暴、容易被激怒的,观察者则可能是宁静平和且有高度同理心的,或者执行思想行为的有两个不同的人格,第三个人格看着这两个在对一些想法和行为进行激烈的争斗,这些不同的人格会轮流占有生物性身体的支配权。有相当一部分人格分裂的体验者在一些特定人格占据生物性身体支配权的时候会遗忘其他人格占主导地位时候做过的事情。

高强度的情绪情感的消逝是人格解体最典型的特征。情绪到底是什么?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但是我们一般认为“情绪”的产生、发展与生理性的以及社会性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是人的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也是人体的一个检测系统:对于引起积极情绪的事物起到加强联系和协调的作用,对于引发消极体验的事物起到破坏和瓦解的作用,这种加强或者削减的作用是通过协调其他心理功能比如注意、知觉、思维等一起来实现的,正如利铂所说的:“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行为”。“情绪”有三种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情绪和心境的神经基础的生物行为科学叫做感情神经科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大量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积极情绪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消极情绪有关,杏仁核对识别和产生消极情感有重要作用,扣带回前下部主要与情绪加工有关系,而美国心理学家林斯里(lindsley)的研究表明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情绪,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网状结构的激活功能失常有可能与人格解体的症状有很大关系。

大量的相关案例表明有些因素容易引发“人格解体”或者“现实解体”的症状,包括:习惯于逃避的性格、严重的生理或者心理创伤、脑部器质性病变、巨大的压力、长期的抑郁或者焦虑、致幻药品的使用,身体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或者人在自然衰老死亡的过程中也有很大概率会经历这种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状态。在一生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偶尔有这种“人格解体”或者“现实解体”的体验,但是如果不是持续地或者反复出现的并且伴随着明显不愉快情绪的体验一般都对个人生活状态没有明显的影响。医学界对于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成因、定义仍然还是不确定的,对于痛苦的病人一般会先检查是否是由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确定的神经障碍引起的症状,如果不是由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神经障碍疾病引起的状况,通常会采用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加强身体的锻炼、催眠或者给一些苯二氮卓类或者三环类药物等。


我完全理解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体验可能会让人多么惊惧: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本质就是对“自我”的彻底摧毁,银行的存款、珍爱的东西、付出心血的事业、寄托灵魂的爱好、家人甚至自己的身体和昨天晚上的一场梦并无区别,除了极少数主动追求这种境界的人,极少有人在“自我”面临被彻底摧毁危险的时候还不害怕,作为一个资深的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的体验者,但是我现在可以对这些现象控制的很好,甚至这对我来说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认为如果不是由身体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症状,对于由其他原因产生的这种体验其实大可放心。我甚至认为“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是很多真诚的修行者或者称之为探究生命真相的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佛家天天念叨四大皆空,写了那么多经典著作来论述阐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就是为了让人看破红尘,让人了解身体、思想甚至这个世界都犹如流沙一样是不坚固的、不恒常的、不是真正实有的吗?其他从瑜伽经的锻炼方法、现代物理学、心理学等等各个方面也可以论证所谓的“人格”、“现实”本来就是和一般人所感受体会到的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有兴趣,我们甚至可以思考这些问题:彻底的人格和现实解体是否等同于佛教中所论述的“业”的彻底溶解呢?彻底的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是否有助于我们达到中国道家所追求的彻底无为的境界呢?

体验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的人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和技术方法,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体验产生困惑和恐惧,从众心理是人获取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人不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强大的视觉、肌肉和运动能力,离开人群之后很难生存下去,大部分人一旦感觉自己偏离了群体就会产生焦虑。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体验会让人感觉自己很“变态”,是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对于自己没有信心和信仰的人一定渴望摆脱“症状”,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在预期内“恢复正常”,在惊恐和压抑中变得抑郁消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于未知的恐惧和明确地感知自己变成“怪物”的体验也足以让一个普通人产生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长此以往必然也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病”。

如何面对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除了抗拒,我们应该有而且也确实有更好的应对之道:只要这两个问题还让我们产生困惑和苦恼,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还没有达到彻底的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程度。一个实现了彻底的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人不可能会感受到不安、焦虑和惊恐,因为思想情感是人格的范畴,彻底的人格解体意味着情绪情感的终极安宁,不会再有任何焦虑、惊恐等情绪。事实上,除了进入不可逆转的死亡过程的老人和已经完全深入开悟得道的修行者,一般的人也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彻底完全地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有两个方向上的选择:第一种是藉由这个因缘探究“人格”和“现实”到底是什么,从而实现宗教上所说的“终极自由”,另外一种就是正确地认知自己的状况,下定决心回归平常的生活状态:通过身体的锻炼、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一些人或者事物有意识地建立深度的连接、通过解决引发自己“防御机制”的问题、通过让自己变得更有欲望、更有动机,让我们的感觉系统重新生气勃勃地活跃起来,从而让我们的意识流可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

如laluka所说:在人格和现实的重新建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End

 

posted @ 2020-09-16 07:29  lsgxeva  阅读(134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