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语句(一)

很快,我们就进入到我们数据库课程的核心章节,语句章节,首先我们先谈谈sql,其是结构化查询语句,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同时,sql也是一个通用,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其特点有五个,分别为

1)综合统一 

2)高度非过程化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5)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我们先说说综合统一

n  集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功能于一体。

n  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  定义关系模式,插入数据,建立数据库;
  •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更新;
  •  数据库重构和维护
  •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等

用户数据库投入运行后,可根据需要随时逐步修改模式,不影响数据的运行

数据操作符统一

 

然后说说高度非过程化

v  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纵语言“面向过程”,必须制定存取路径

v  SQL只要提出“做什么”,无须了解存取路径。

 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的操作过程系统自动完成

 

然后再说说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v  非关系数据模型采用面向记录的操作方式,操作对象是一条记录

v  SQL采用集合操作方式

  •  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  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然后再说说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SQL是独立的语言

    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

SQL又是嵌入式语言

    SQL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例如C,C++,Java)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

 

最后说说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Sql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我们也要了解,分别为三级模式结构图,基本表,存储文件,视图,首先先了解sql支持关系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图:

然后看看基本表:

    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

   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

 

再看看存储文件:

     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

     物理结构是任意的,对用户透明

 

最后看看视图:

    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视图是一个虚表

    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了解到这些基础知识之后,然后我们就进入主题了,就是我们的语句,首先先说说我们sql的数据定义,sql的数据定义功能分:模式(数据库)定义,表定义,视图和索引的定义,具体的语句如下:

嘿嘿嘿,说了数据定义功能的四个分类,现在我们就先说模式的定义与删除(sql serverlar版本):

定义

不说其他,我们直接上代码,简单直白,通俗易懂:

   [例1]定义一个学生-课程模式S-T

          

  CREATE SCHEMA “S-T” AUTHORIZATION WANG;

             为用户WANG定义了一个模式S-T

  

   

 [例2]CREATE SCHEMA AUTHORIZATION WANG;

            <模式名>隐含为用户名WANG

  

注意:如果没有指定<模式名>,那么<模式名>隐含为<用户名>

 

分析我们的模式:

v  定义模式实际上定义了一个命名空间(数据库中再建立一个数据库)

在这个空间中可以定义该模式包含的数据库对象,例如基本表、视图、索引等。

v  在CREATE SCHEMA中可以接受CREATE TABLE,CREATE VIEW和GRANT子句。其语句块通式如下:

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表定义子句>|<视图定义子句>|<授权定义子句>]

例子:

CREATE SCHEMA TEST AUTHORIZATION ZHANG

    CREATE TABLE TAB1(                       COL1 SMALLINT,

                                            COL2 INT,

                                            COL3 CHAR(20),

                                            COL4 NUMERIC(10,3),

                                            COL5 DECIMAL(5,2)

                                          );

    为用户ZHANG创建了一个模式TEST,并在其中定义了一个表TAB1。

  

 

删除

删除很简单,只需要把握一条语句语法,以及语句的两大关键词(级联和限制),不说其他,直接总结如下:

   DROP SCHEMA <模式名> <CASCADE|RESTRICT>

CASCADE(级联)

    删除模式的同时把该模式中所有的数据库对象全部删除

RESTRICT(限制)

   如果该模式中定义了下属的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等),则拒绝该删除语句的执行。

   当该模式中没有任何下属的对象时 才能执行。

 

然后我们就说数据定义的第二大模块,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

定义:

一、定义基本表

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如果完整性约束条件涉及到该表的多个属性列,则必须定义在表级上,否则既可以定义在列级也可以定义在表级。

 

嘿嘿嘿,看到没,这边有个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那么数据类型又有什么,约束条件又有什么呢?那么就得继续往下看,首先看看数据类型吧

而约束条件有点多,而sql的约束有以下类型:

然后我说说表的一些补充,就是表和模式的关系:

v  每一个基本表都属于某一个模式(一个数据库一般有多个模式)

v  一个模式包含多个基本表

v  定义基本表所属模式

方法一:在表名中明显地给出模式名

Create table “S-T”.Student(......);   /*模式名为 S-T*/

Create table “S-T”.Course(......);

Create table “S-T”.SC(......);

方法二:在创建模式语句中同时创建表

方法三:设置所属的模式

 

v  创建基本表(其他数据库对象也一样)时,若没有指定模式,系统根据搜索路径来确定该对象所属的模式

v  RDBMS会使用模式列表中第一个存在的模式作为数据库对象的模式名

v  若搜索路径中的模式名都不存在,系统将给出错误

v  显示当前的搜索路径: SHOW search_path;

v  搜索路径的当前默认值是:$user, PUBLIC

v  DBA用户可以设置搜索路径,然后定义基本表

     SET search_path TO “S-T”,PUBLIC;

     Create table Student(......);  

结果建立了S-T.Student基本表。

RDBMS发现搜索路径中第一个模式名S-T存在,就把该

模式作为基本表Student所属的模式。

 

修改

其语法如下所示:

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

[ADD <标记完整性约束>]

[DROP <列名>]

[ DROP <完整性约束名> ]

[ ALTER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其中ADD子句用于增加新列,新的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和新的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DROP COLUMN子句用于删除表中的列,如果指定了CASCADE短语,则自动删除引用了该列的其他对象,比如视图;如果是RESTRICT短语,则如果该列被其他对象引用,RDBMS将拒绝删除该列。

DROP CONSTRAINT子句用于删除指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ALTER COLUMN子句用于修改原有的列定义,包括修改列名( alter table test change  column address address1 varchar(30)--修改表列名)和数据类型

 

 

删除

DROP TABLE <表名>[RESTRICT| CASCADE];

n RESTRICT:删除表是有限制的。

  • Ø 欲删除的基本表不能被其他表的约束所引用
  • Ø 如果存在依赖该表的对象,则此表不能被删除

n CASCADE:删除该表没有限制。

  • Ø 在删除基本表的同时,相关的依赖对象一起删除

 

 

然后我们要说说数据定义的第三个模块,索引的建立与删除,在说索引的建立与删除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基础知识,具体如下:

建立索引的目的:加快查询速度

v  谁可以建立索引

  • DBA 或 表的属主(即建立表的人)
  • DBMS一般会自动建立以下列上的索引

             PRIMARY  KEY

             UNIQUE

v  谁 维护索引

     DBMS自动完成 

v  使用索引

     DBMS自动选择是否使用索引以及使用哪些索引

v  RDBMS中索引一般采用B+树、HASH索引来实现

B+树索引具有动态平衡的优点

HASH索引具有查找速度快的特点

采用B+树,还是HASH索引则由具体的RDBMS来决定

索引是关系数据库的内部实现技术,属于内模式的范畴

CREATE INDEX语句定义索引时,可以定义索引是唯一索引、非唯一索引或聚簇索引

 

嘿嘿嘿,好了,了解完一些基础之后,我们就进入到建立和删除的知识点了

建立

v  语句格式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例13] CREATE CLUSTER INDEX Stusname  ON   Student(Sname)

  • 在Student表的Sname(姓名)列上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Sc表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建表注意事项:

在最经常查询的列上建立聚簇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一个基本表上最多只能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经常更新的列不宜建立聚簇索引

 

修改索引

对于已经建立的索引,如果需要对其重新命名,可是使用ALTER  INDEX语句。其一般格式是:

ALTER INDEX <旧索引名> RENAME TO <新索引名>;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索引名>;

删除索引时,系统会从数据字典中删去有关该索引的

描述。

[例15]  删除Student表的Stusname索引

            DROP INDEX Stusname;

 

posted @ 2017-12-12 22:59  鹏达君  阅读(412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