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书笔记
一、阅读概述
《定位》是一本实用类书籍;作者主张通过对产品外在的包装,重组顾客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并以简洁的方式传播,从而争夺在顾客心智中的位置获得商业胜利;作者的论据是社会信息传播过度(媒体、产品、广告爆炸),而顾客心智有限,并且只接受与其经验匹配的信息。
从结构上,作者先解释“定位”概念及出现原因;进而提出了进入心智的方法(成为第一、与旧事物建立关联),及注意点;并分情况讲述了领导者、跟随者、为竞争对手的定位,还着重讲解了不同的命名情况;
二、从时代发展上来看“定位”
1、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使体力劳动者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时间缩短,教育时间延长,从而出现更多的知识工作者;
2、知识工作者的知识本身不能实现产出,必须借助生产组织来利用他的知识才能产出成果;德鲁克的《管理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大幅提升了组织的生产力;
3、组织生产力的发展,使知识社会进入了竞争社会,产生“过剩经济”;
4、最早的产品时代,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特点及顾客的利益上,寻求“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USP),但是USP容易被模仿;
5、进入形象时代,即打造品牌形象;但是也容易被跟风,且形象之间干扰程度高;
6、定位时代,信息过载且消费者心智有限,作者主张应重组已存在的认知,第一个潜入顾客心智;
三、从心智特点来看“定位”
1、了解文字
(1)文字本无含义,而是在使用这些词语的人身上;
(2)文字是触发器,能触发埋藏在人们心智中的含义;
2、了解人
(1)心智不能同时处理七个以上单位的信息;
(2)心智会自动分类简化处理;
(3)心智正常的人不断分析现实世界,使自己的想法去适应现状;
(4)心智不正常的人企图使现实世界适应自己心智中的想法;
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先前知识经验相匹配吻合的信息,用户看到的就是用户想看到的;
(5)大多数人心智不太正常;
(6)人们用词语思考,选择了正确的词语,就能影响思维过程本身;
四、运用“定位”
1、外部、客观
(1)虚怀若谷,排除自我;
(2)了解外部竞争者在人们心智中的认知;
(3)了解自己目前在外部心智中的认知;
(4)多保持客观的切磋想法;
2、聚焦自己的专业
3、提炼定位
(1)关联顾客现有的认知;
(2)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人对其视而不见;
(3)要精明,独一无二的定位+较大的市场需求;
4、通过命名、包装、价格等装饰定位
5、使用新定位指导、整合内部(一切为目标服务)
6、传播:
(1)适当的时机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
(2)向外从小市场开始占领自己的定位;(地域式、分人群、分年龄、分渠道)
(3)更好的广告标题不要把话说尽,让读者说出某个词或短语使意思更完整;
(4)在重要的宣传开始时需要搞戏剧化的东西吸引人,比如拍个视频
7、战略
(1)坚持长期战略,短期内更新战术,不乱阵脚;
(2)领导者不应驱逐竞争者,而是要强调正宗,且抓住改进机会提高产品实力
(3)有全球视野
五、关于成功
1、更加聪明,而非更加努力;管理自己的职业;
2、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一试;如果等尽善尽美才去做,就永远做不成;
3、成功更多靠的是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而不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1)公司:行业成长性、公司发展方向;不只关心现在能付多少工资,还要问今后可能付多少;
(2)上司:永远争取为你能找到的最精明、最出色、最有能耐的人工作;
(3)好友、好想法、信心、自己
(4)一个想法或概念如果没有与常理冲突的地方,根本不叫想法;好的想法要做好受人奚落和反驳的准备,不害怕冲突,反对强烈和持久比置之不理更好;
(5)对别人及别人的想法也要有信心,超越自我并到外面寻找财富;
六、从当下时代思考“定位”
(1)《定位》距今,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们获取信息更主动,途径更多,传播更快,更多的讨论
一个人心智有限,但是有更多外部支持可以影响心智(社群、搜索等)
(2)如果所有企业都使用了定位战略会如何?
(3)定位理论哪些过时,哪些还有用?
(4)对于互联网有什么启示?
七、个人收获
1、“企业竞争的是顾客的心智资源”,与我最近思考的产品意义设计方法原理相同;
2、心智特征的启示:
(1)从产品而言
产品设计应关注目标用户的心智模式,对心智进行影响是可行的;
(2)从竞争力而言
如果可以更清晰的看待自己的心智模式、团队的心智模式,就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3、心智特征的传播:
(1)现有认知:
应该从目标用户现有的认知入手,因大部分人们容易接受符合自己认知的观点;
(2)第一个进入:
当所有产品都期望带着某个定位“第一个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时,这么多“第一”是否还有效果;
(3)客观认知:
从外部消费者或许可以得到“客观”的认知,寻找到一个“客观独特”的定位,但是我认为不应单纯根据消费者的认知进行定位,而应消化后,从企业深层的价值观去提炼,只有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才能打动别人。
(4)转化认知:
作者提到不要尝试去改变人们的认知;
我认同转化认知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我猜想新的时代应该是转化认知的时代;
“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转换价值观的手段,新时代的竞争应该在于能否用好这个工具。
作者:捍道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14ced86940bb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