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的产品经理,该有的三种个人修为
3-5年的产品经理,该有的个人修为
产品能力修为
1. 1秒钟变傻瓜
当带着用户的视角去观察一个App时,1秒钟变傻瓜是因为这些用户画像已存在脑海中,你瞬间忘记自己是谁——这就是人格分裂。
比如,如果我要跟面前的这位女生握手,我所有的念头和行为切片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已经想跟它握手了,接下来我的手在哪?
我要伸出手,抬起大臂,然后手向前伸,然后腿再向前迈一步,脚落地,然后手再向前伸,然后观察他的反应,这是肢体切片。
再比如看APP的时候,把它变成毫秒级别的:
一打开欢迎页晃了我的眼睛,第一个页面是这样的,然后没有按钮——噢,下面有那小点点,我划一下试试;噢,是可以滑动的。
然后翻到最后一个页面的时候,小点点没有了,那怎么进去呢?找不到按钮,噢,原来有一个“立即体验”,这个叫使用产品,我就点了一下“立即体验”,进去之后页面还有一个加载的过程,噢,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个过程叫一秒钟变傻瓜,把所有的这种东西想出来讲出来,讲出来之后到底哪地方体验好,哪地方体验不好。
2. 同理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感受)
同理心的核心用法就是人类用户画像大数据,同理心很重要但很也缺乏。
那么,如何培养呢?
方法有很多,方法之一是观察,人类用户画像大数据就是观察后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时只看客观事实,千万不要带入个人主观意见,观察后要找机会去确认。
比方说:
一个仪表堂堂的哥们也能骂出脏话来,这是客观事实,因为脏话就是脏话,但如果说一个仪表堂堂的哥们素质不咋滴,这个就不对了,因为有些人就习惯性地说脏话,并不一定素质不好。
还有一个办法是表演,例如报表演班、看话剧、看电影。
有些场景,不到一定年龄体会不到,那就把它抽象出来,然后不断的放大这个场景。
我做产品经理,做的时间越长,看电视剧哭的可能性越高,是因为看的时候我就总是会把自己带进去感受,不是感动了自己,而是被剧中的他的苦涩所感动。
3. 沟通表达
不仅仅是跟产品团队的人沟通,更多体现在如何跟陌生人沟通。
我现在最愿意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我特别有成就感,因为这个行业的人是压抑在社会底层的人,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服务者。所以出租车司机心里是极其压抑的。
为什么出租车的司机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因为他憋屈,这个时候你去站在他的角度说:
师傅,你现在滴滴接单活干得好吗?
唉,就那样。
平台是不是压榨你们挺狠的?
马上共鸣产生,就是为了追求这种存在感和成就感。
把你自己的情绪先调整下来,说到底好在哪?那你们怎么看呢?你们互相之间聊吗?
我这是在做用户调研,抓住所有的跟陌生人沟通和接触的时间做用户调研。
在你想说话的时候,用一些办法,有些时候你跟司机聊天,他情绪不在的时候你就聊不出来。当做他的情绪很冷静,他给你的基本都是假话。
你问他你需要钱吗?我需要对吧,但是如果说你把他情绪调到嗨起来,说唉你现在生活这么幸福,你有个儿子女儿孙子的,你需要钱吗?唉呀不用,有孩子就行了——结果是不一样的,人在忘记自我和彻底放开的时候,说的大部分是真话。
沟通表达还表现在你未来的汇报上、跨行业沟通上。
我们是年轻人,愿意接受新事物,做互联网的反应快;但都有一个问题——不尊重传统行业。
其实传统行业很牛的。所有的需求来自于人肉体和精神,它不是你闭眼睛想创造就能创造出来的。所有的传统行业能发展100年1000年2000年,是因为一直围绕着肉体去做事情。
人总要出门,出门就要有工具有汽车;人总要睡觉,睡觉就要有床;人总要喝水,喝水就得有杯子;这些东西是一直存在的。
互联网只是把传统行业的信息更快速的给到我们,所以它是工具;传统行业提供的是实体,除了社交、搜索这些属于纯互联网产品,大部分互联网必须要依赖传统行业,才能把信息更快速的展现给用户,所以互联网本质上是工具。
未来一定要带着尊重和敬畏之心和传统行业人士去沟通,因为他们随口讲的一句话可能会颠覆你的三观,传统行业也是未来产品经理的一个出路。
思维视野修为
1. 行业内
但凡看起来是夸一个公司的文章,基本都是公关稿——很多公司在今日头条上发文章给谁看?给投资人看,给潜在投资人看,因为人家有静音放大的可能:我看这个公司还有新闻,他再冷静也会进行放大,所以投资的可能性就高了一些。
当看到一件热门事件,在行业内一定要静下心去理解其背后的本质。所有的事情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同样的东西,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所谓的新互联网模式的缩影,这些规律没有新的,全都来自生活。
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出现时,是因为好玩儿,还是因为真正明白什么是共享?
共享经济古代就有类似的,它只是一种资源使用的模式。共享单车本质上是租自行车的一种形态,只是不需要去店里归还。
2. 跨行业
思考一下自己做的功能还是行业,因为功能容易被替代而行业不会。
一个职场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能力而是经验,经验的背后是时间;跨行业就是对每个行业要有自己的理解,只有时间带来的沉淀才能积累对行业的理解。
你的沉淀是最重要的,所以跨行业这件事情,尤其是对每个行业的理解特别重要,他是不断地沉淀下来的。
3. 社会洞察力
平时生活中遇到一种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做产品时要思考产品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就是做社会洞察。
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的,要看到这个社会的人,到底要的是啥?给他想要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当你做产品的时候,先不要说“啊,最简单的体验就是最好的”。
你要想:他急他浮躁,你要做的不是简单,而是满足他的急。比如说滴滴打车等待的时候,出现一秒两秒三秒没有意义,你加点别的——比如说你知道我是个男的,出一个小女生在那跳跳舞,十秒钟我都感觉不到啊。本来我就急,就不要再出倒数时间了。
情商心态修为
1. 自我:对自我深刻剖析和了解
我首先看清楚自己是谁,我是一个存在的这个世界上的一个20多岁的,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什么样的背景的一个人。
2. 他人:观察分析,换位思考
这个APP的使用者或者是现代社会群体分成哪几种,他们是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样的这个心理状态等。
3. 世界:多读史书,读史使人明智
我喜欢看历史,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不断的在一遍遍一模一样的上演,发现规律是那些,然后运转的形态可能也就那些。
古代的皇帝,有多少为了宠爱妃子死了?全都是这样,那为什么当皇帝的人还没有前车之鉴吗,它的成本有多大?国家亡了,财产没了,命也没了,那他怎么就不学呢?但他就是不学。
产品经理的出路
我认为未来产品经理出路有两条:
互联网+:
了解传统行业的基本规则,用互联网思维展现给用户。
第一,互联网+一定是互联网人干出来的,一定不是传统行业的人干出来的,虽然他们懂基本的知识,但是无论从体制还是从能力,从对互联网东西的了解和能力,它们都干不了。
只有外行的人,像我们这种天不怕地不怕,认为传统行业就这么两点一线,把中间环节全打掉的人可干,然后一脚踩进去,发现自行车还得维护呢!还有人专门毁自行车呢!那你踩进来了没办法了,只能是半年之内快速融资再融资,保证自己死不了,这事勉强干了。
第二,互联网+的行业非常非常多,如果身边有人的话,找工作5到10年的传统行业的人,跟他交换,你把互联网的东西告诉他,把一些想法告诉他,让他把行业的基本常识告诉你。
不要问它对行业的理解,因为行业理解是我们这行不行了,这行没什么意思了,你要问他基本情况。
我跟一个阿姨聊天,她做丝绸,只能在微信上朋友圈里挂,然后参加中国丝绸协会的大会,就跟人家讲:我在微信里卖一般丝绸这种东西——这样节奏很慢,而且客单价很高,很难出线。
我说你给我讲讲丝绸从养蚕到缫丝,到后面的工艺产品的基本常识;然后我问:你觉得在丝绸领域,一个普通中产阶级的入门级产品是什么?她说手帕,丝巾。我说不对,手帕跟丝巾有很多东西可以马上替换掉,而且体现不出丝绸的特点,那什么东西最能够体现出丝绸的全方面的特点?饱暖丝滑,贴身舒服,而且轻,是睡衣。
我跟她讲:睡衣绝对是你的爆品,而且穿过睡衣的人就会成为丝绸的忠实用户,你不要再去推丝巾了。这就是从互联网的思维角度了解了基本常识,给他一个解决方案。
全能岗位
大家有没有觉得:产品经理啥都会,但好像哪个都不太行?
有没有觉得:我要是会写代码就好了,有没有觉得:开发千万不要有产品思维,不然我就下岗,对吧?
但相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开发有产品思维。
你看到这种人是不是都闹心?我都不抢你写代码的活。还有设计师UI交互怼你,天天说为什么这么设计,那产品经理能干嘛?
产品经理以后能干全能,一个公司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分属各自的岗位——但总得有一种人,他需要了解全部。
比如,我们在做微信摇一摇电视平台的时候,总得有商务去跟电视台谈,商务可以给他讲,但是电视台说你能干A,那个A加B能干吗?蒙了吧?那个得基于我们接口能力,那哪个接口能力呢?不知道!开发又不会去参加这种会议,所以这是产品经理能干的事情。
产品经理就是问你一个人,就跟问所有人一样,效率也提高。
有些事情在一个人的脑子里面,好过整合在两个人脑子里面,就算两个人沟通再好,天天睡一张床上,得到的结论未必是好的。
所以,未来产品经理有可能成为全能的人,可能出现在公司转型的时候,重大项目的时候,跨行业的时候。
需要全能型的人,既要去谈,又要知道能力,要有产品的功能策划能力。
这是我觉得产品经理未来可能有的两个方向。
补充:一些应该参考的经验:
1.做产品主要做行业,不是功能。
2.找工作不可完全改行的跳,意难忘只有连带性的东西才有积累。
3.一定要培养好的迭代思想,不断的跟着互联网的产品形态对着自己的思维进行迭代式的更新
4.有全局观是锦上贴花的事,不是基础,基础是在某一个品类有自己的理解、方法论和套路,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全局观才是真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