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深渊

慢慢走进程序的深渊……关注领域驱动设计、测试驱动开发、设计模式、企业应用架构模式……积累技术细节,以设计架构为宗。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e2e7b0100cpwx.html

 Myspace和Facebook都是很优秀的社交类网站,它们拥有的用户和fans之多,大家都很清楚。


Myspace是一个基于.NET平台的,而Facebook更多是基于LAMP的。
我们来看看MySpace配合.NET+Windows Server 2003+Sql Server 2000/2005+IIS怎么创造传奇的

文章正文如下:

在每个里程碑,站点负担都会超过底层系统部分组件的最大载荷,特别是数据库和存储系统。接着,功能出现问题,用户失声尖叫。最后,技术团队必须为此修订系统策略。
虽然自2005年早期,站点账户数超过7百万后,系统架构到目前为止保持了相对稳定,但MySpace仍然在为SQL Server支持的同时连接数等方面继续攻坚,Benedetto说,"我们已经尽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里程碑一:50万账户
按Benedetto 的说法,MySpace最初的系统很小,只有两台Web服务器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那时使用的是Dell双CPU、4G内存的系统。

单个数据库就意味着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一个地方,再由两台Web服务器分担处理用户请求的工作量。但就像MySpace后来的几次底层系统修订时的情况一样,三服务器架构很快不堪重负。此后一个时期内,MySpace基本是通过添置更多Web服务器来对付用户暴增问题的。

但到在2004年早期,MySpace用户数增长到50万后,数据库服务器也已开始汗流浃背。

但和Web服务器不同,增加数据库可没那么简单。如果一个站点由多个数据库支持,设计者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让多个数据库分担压力。

在 第二代架构中,MySpace运行在3个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上——一个为主,所有的新数据都向它提交,然后由它复制到其他两个;另两个全力向用户供给数据,用以在博客和个人资料栏显示。这 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效果很好——只要增加数据库服务器,加大硬盘,就可以应对用户数和访问量的增加。

里程碑二:1-2百万账户

MySpace 注册数到达1百万至2百万区间后,数据库服务器开始受制于I/O容量——即它们存取数据的速度。而当时才是2004年中,距离上次数据库系统调整不过数 月。用户的提交请求被阻塞,就像千人乐迷要挤进只能容纳几百人的夜总会,站点开始遭遇"主要矛盾",Benedetto说,这意味着MySpace永远都 会轻度落后于用户需求。

"有人花5分钟都无法完成留言,因此用户总是抱怨说网站已经完蛋了。"他补充道。

这一次的数据库架构按照垂直分割模式设计,不同的数据库服务于站点的不同功能,如登录、用户资料和博客。于是,站点的扩展性问题看似又可以告一段落了,可以歇一阵子。

垂 直分割策略利于多个数据库分担访问压力,当用户要求增加新功能时,MySpace将投入新的数据库予以支持它。账户到达2百万后,MySpace还从存储 设备与数据库服务器直接交互的方式切换到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用高带宽、专门设计的网络将大量磁盘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而数据库连接到SAN。这项措施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正常运 行时间和可靠性,Benedetto说。

里程碑三:3百万账户

当用户继续增加到3百万后,垂直分割策略也开始难以为继。 尽管站点的各个应用被设计得高度独立,但有些信息必须共享。在这个架构里,每个数据库必须有各自的用户表副本——MySpace授权用户的电子花名册。这 就意味着一个用户注册时,该条账户记录必须在9个不同数据库上分别创建。但在个别情况下,如果其中某台数据库服务器临时不可到达,对应事务就会失败,从而 造成账户非完全创建,最终导致此用户的该项服务无效。

另外一个问题是,个别应用如博客增长太快,那么专门为它服务的数据库就有巨大压力。

2004 年中,MySpace面临Web开发者称之为"向上扩展"对"向外扩展"(译者注:Scale Up和Scale Out,也称硬件扩展和软件扩展)的抉择——要么扩展到更大更强、也更昂贵的服务器上,要么部署大量相对便宜的服务器来分担数据库压力。一般来说,大型站 点倾向于向外扩展,因为这将让它们得以保留通过增加服务器以提升系统能力的后路。

但成功地向外扩展架构必须解决复杂的分布式计算问题,大型站点如Google、Yahoo和Amazon.com,都必须自行研发大量相关技术。以Google为例,它构建了自己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另外,向外扩展策略还需要大量重写原来软件,以保证系统能在分布式服务器上运行。"搞不好,开发人员的所有工作都将白费",Benedetto说。

因此,MySpace首先将重点放在了向上扩展上,花费了大约1个半月时间研究升级到32CPU服务器以管理更大数据库的问题。Benedetto说,"那时候,这个方案看似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如稳定性,更棒的是对现有软件几乎没有改动要求。

糟糕的是,高端服务器极其昂贵,是购置同样处理能力和内存速度的多台服务器总和的很多倍。而且,站点架构师预测,从长期来看,即便是巨型数据库,最后也会不堪重负,Benedetto说,"换句话讲,只要增长趋势存在,我们最后无论如何都要走上向外扩展的道路。"

因 此,MySpace最终将目光移到分布式计算架构——它在物理上分布的众多服务器,整体必须逻辑上等同于单台机器。拿数据库来说,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将应 用拆分,再以不同数据库分别支持,而必须将整个站点看作一个应用。现在,数据库模型里只有一个用户表,支持博客、个人资料和其他核心功能的数据都存储在相 同数据库。

既然所有的核心数据逻辑上都组织到一个数据库,那么MySpace必须找到新的办法以分担负荷——显然,运行在普通硬件上的单 个数据库服务器是无能为力的。这次,不再按站点功能和应用分割数据库,MySpace开始将它的用户按每百万一组分割,然后将各组的全部数据分别存入独立 的SQL Server实例。目前,MySpace的每台数据库服务器实际运行两个SQL Server实例,也就是说每台服务器服务大约2百万用户。Benedetto指出,以后还可以按照这种模式以更小粒度划分架构,从而优化负荷分担。

当然,还是有一个特殊数据库保存了所有账户的名称和密码。用户登录后,保存了他们其他数据的数据库再接管服务。特殊数据库的用户表虽然庞大,但它只负责用户登录,功能单一,所以负荷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

里程碑四:9百万到1千7百万账户

2005 年早期,账户达到9百万后,MySpace开始用Microsoft的C#编写ASP.NET程序。C#是C语言的最新派生语言,吸收了C++和Java 的优点,依托于Microsoft .NET框架(Microsoft为软件组件化和分布式计算而设计的模型架构)。ASP.NET则由编写Web站点脚本的ASP技术演化而来,是 Microsoft目前主推的Web站点编程环境。

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MySpace马上就发现ASP.NET程序运行更有效率,与ColdFusion相比,完成同样任务需消耗的处理器能力更小。据技术总监 Whitcomb说,新代码需要150台服务器完成的工作,如果用ColdFusion则需要246台。Benedetto还指出,性能上升的另一个原因 可能是在变换软件平台,并用新语言重写代码的过程中,程序员复审并优化了一些功能流程。

最终,MySpace开始大规模迁移到 ASP.NET。即便剩余的少部分ColdFusion代码,也从Cold-Fusion服务器搬到了ASP.NET,因为他们得到了 BlueDragon.NET(乔治亚州阿尔法利塔New Atlanta Communications公司的产品,它能将ColdFusion代码自动重新编译到Microsoft平台)的帮助。

账户达到1千万时,MySpace再次遭遇存储瓶颈问题。SAN的引入解决了早期一些性能问题,但站点目前的要求已经开始周期性超越SAN的I/O容量——即它从磁盘存储系统读写数据的极限速度。

原因之一是每数据库1百万账户的分割策略,通常情况下的确可以将压力均分到各台服务器,但现实并非一成不变。比如第七台账户数据库上线后,仅仅7天就被塞满了,主要原因是佛罗里达一个乐队的歌迷疯狂注册。

某个数据库可能因为任何原因,在任何时候遭遇主要负荷,这时,SAN中绑定到该数据库的磁盘存储设备簇就可能过载。"SAN让磁盘I/O能力大幅提升了,但将它们绑定到特定数据库的做法是错误的。"Benedetto说。

最初,MySpace通过定期重新分配SAN中数据,以让其更为均衡的方法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是一个人工过程,"大概需要两个人全职工作。"Benedetto说。

长期解决方案是迁移到虚拟存储体系上,这样,整个SAN被当作一个巨型存储池,不再要求每个磁盘为特定应用服务。MySpace目前采用了一种新型SAN设备——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3PARdata。

在 3PAR的系统里,仍能在逻辑上按容量划分数据存储,但它不再被绑定到特定磁盘或磁盘簇,而是散布于大量磁盘。这就使均分数据访问负荷成为可能。当数据库 需要写入一组数据时,任何空闲磁盘都可以马上完成这项工作,而不再像以前那样阻塞在可能已经过载的磁盘阵列处。而且,因为多个磁盘都有数据副本,读取数据 时,也不会使SAN的任何组件过载。

当2005年春天账户数达到1千7百万时,MySpace又启用了新的策略以减轻存储系统压力,即增 加数据缓存层——位于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其唯一职能是在内存中建立被频繁请求数据对象的副本,如此一来,不访问数据库也可以向Web应用供 给数据。换句话说,100个用户请求同一份资料,以前需要查询数据库100次,而现在只需1次,其余都可从缓存数据中获得。当然如果页面变化,缓存的数据 必须从内存擦除,然后重新从数据库获取——但在此之前,数据库的压力已经大大减轻,整个站点的性能得到提升。

缓存区还为那些不需要记入数据库的数据提供了驿站,比如为跟踪用户会话而创建的临时文件——Benedetto坦言他需要在这方面补课,"我是数据库存储狂热分子,因此我总是想着将万事万物都存到数据库。"但将像会话跟踪这类的数据也存到数据库,站点将陷入泥沼。

增加缓存服务器是"一开始就应该做的事情,但我们成长太快,以致于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研究这件事情。"Benedetto补充道。

里程碑五:2千6百万账户

2005 年中期,服务账户数达到2千6百万时,MySpace切换到了还处于beta测试的SQL Server 2005。转换何太急?主流看法是2005版支持64位处理器。但Benedetto说,"这不是主要原因,尽管这也很重要;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对内存的渴 求。"支持64位的数据库可以管理更多内存。

更多内存就意味着更高的性能和更大的容量。原来运行32位版本的SQL Server服务器,能同时使用的内存最多只有4G。切换到64位,就好像加粗了输水管的直径。升级到SQL Server 2005和64位Windows Server 2003后,MySpace每台服务器配备了32G内存,后于2006年再次将配置标准提升到64G。

意外错误

如果没有对系统架构的历次修改与升级,MySpace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但是,为什么系统还经常吃撑着了?很多用户抱怨的"意外错误"是怎么引起的呢?

原 因之一是MySpace对Microsoft的Web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连Microsoft自己也才刚刚开始探索的领域。比如11月,超出SQL Server最大同时连接数,MySpace系统崩溃。Benedetto说,这类可能引发系统崩溃的情况大概三天才会出现一次,但仍然过于频繁了,以致 惹人恼怒。一旦数据库罢工,"无论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发生,未缓存的数据都不能从SQL Server获得,那么你就必然看到一个'意外错误'提示。"他解释说。

去年夏天,MySpace的Windows 2003多次自动停止服务。后来发现是操作系统一个内置功能惹的祸——预防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黑客使用很多客户机向服务器发起大量连接请求,以致服务器 瘫痪)。MySpace和其他很多顶级大站点一样,肯定会经常遭受攻击,但它应该从网络级而不是依靠Windows本身的功能来解决问题——否则,大量 MySpace合法用户连接时也会引起服务器反击。

"我们花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寻找Windows 2003服务器自动停止的原因。"Benedetto说。最后,通过Microsoft的帮助,他们才知道该怎么通知服务器:"别开枪,是友军。"

紧 接着是在去年7月某个周日晚上,MySpace总部所在地洛杉矶停电,造成整个系统停运12小时。大型Web站点通常要在地理上分布配置多个数据中心以预 防单点故障。本来,MySpace还有其他两个数据中心以应对突发事件,但Web服务器都依赖于部署在洛杉矶的SAN。没有洛杉矶的SAN,Web服务器 除了恳求你耐心等待,不能提供任何服务。

Benedetto说,主数据中心的可靠性通过下列措施保证:可接入两张不同电网,另有后备电源和一台储备有30天燃料的发电机。但在这次事故中,不仅两张电网失效,而且在切换到备份电源的过程中,操作员烧掉了主动力线路。

2007年中,MySpace在另两个后备站点上也建设了SAN。这对分担负荷大有帮助——正常情况下,每个SAN都能负担三分之一的数据访问量。而在紧急情况下,任何一个站点都可以独立支撑整个服务,Benedetto说。

MySpace仍然在为提高稳定性奋斗,虽然很多用户表示了足够信任且能原谅偶现的错误页面。

" 作为开发人员,我憎恶Bug,它太气人了。"Dan Tanner这个31岁的德克萨斯软件工程师说,他通过MySpace重新联系到了高中和大学同学。"不过,MySpace对我们的用处很大,因此我们可 以原谅偶发的故障和错误。" Tanner说,如果站点某天出现故障甚至崩溃,恢复以后他还是会继续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Drew在论坛里 咆哮时,大部分用户都告诉他应该保持平静,如果等几分钟,问题就会解决的原因。Drew无法平静,他写道,"我已经两次给MySpace发邮件,而它说一 小时前还是正常的,现在出了点问题……完全是一堆废话。"另一个用户回复说,"毕竟它是免费的。"Benedetto坦承100%的可靠性不是他的目 标。"它不是银行,而是一个免费的服务。"他说。

换句话说,MySpace的偶发故障可能造成某人最后更新的个人资料丢失,但并不意味着 网站弄丢了用户的钱财。"关键是要认识到,与保证站点性能相比,丢失少许数据的故障是可接受的。"Benedetto说。所以,MySpace甘冒丢失2 分钟到2小时内任意点数据的危险,在SQL Server配置里延长了"checkpoint"操作——它将待更新数据永久记录到磁盘——的间隔时间,因为这样做可以加快数据库的运行。

Benedetto 说,同样,开发人员还经常在几个小时内就完成构思、编码、测试和发布全过程。这有引入Bug的风险,但这样做可以更快实现新功能。而且,因为进行大规模真 实测试不具可行性,他们的测试通常是在仅以部分活跃用户为对象,且用户对软件新功能和改进不知就里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做真实的加载测试,他 们做的测试通常都是针对站点。

"我们犯过大量错误,"Benedetto说,"但到头来,我认为我们做对的还是比做错的多。"

MySpace Tech Roster
January 16, 2007
By David F. Carr
------------------------------------------------

个人的几个观点:
1,.NET平台很牛,很强大。
2,对于技术而言,局限性往往存在于程序员自身。
3,网站的分布式更多是为了提高性能,否则不要开始分布式。
4,网站的分布式更多体现在数据库方面,和目前.NET平台主流的分布式技术有点不同。
5,.NET平台企业级开发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有很多,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才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