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逐步学会“好好说话”的

熟悉我的人知道,平日里偶的脾气还算是“好好的”,可是在讨论问题争论不下时,声音会突然提高八度,方圆一公里的人都能听得见,而半径在5米的小伙伴则处于震源中心。偶也甚为苦恼,虽然事后也意识到非常不好,却常常抑制不住当时的性子。不过后来我找到了一个秘诀,现在好多啦。分享一下心路历程。

深情回顾###

要说我这讨论问题争论不下时的火爆性子,自然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和哥哥讨论虚无缥缈的各种“人生、哲理以及当下世事”的话题,拍桌子也不是新鲜事。父母也为之烦恼。丫就不能好好说话嘛!小时候,——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脾性爆发###

一转眼长大许多。一转眼工作了。似乎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出来,或许是我没有察觉,同窗也不忍指出。讨论的坏脾性似乎是隐藏了踪迹,在工作第三年才开始露出尾巴啦!需要讨论和权衡的事情多了,埋伏很久的脾性终于滋滋滴生长起来。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与基础平台小伙伴的两次争论。一次是,基础平台做升级,更换了底层接口,需要所有业务方修改客户端调用。根据软件透明性原则,要求所有业务方更改客户端调用不太合理。这样波及到业务方需要做不少测试工作,有些是调用量很大的业务,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故障。 基础平台小伙伴认为底层模型变化了,上层不得不做出调整,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为这事争执了半天,耗费了多个人的不少时间。 另一次是,为了统计一些不合法调用接口的来源,基于原来的工作经验,我期望日志平台能够提供一个数据拉取API,让业务方自行从日志数据中构建业务图表,而日志小伙伴基于某种原因,认为这个需求是意义不大的小众需求,也可能当时没法抽出人来做这个,争论了半天也没结果。

前一个事情,其实基础平台做出这样的改造升级,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多少也考虑到有这种问题,最终可能做出的决定是“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有解法就讨论出个解法,没有解法就暂时这样,以后汲取教训; 后一个事情,基于不同的立场,也没有达成共识。而我当时因为无法达到目的,就死硬着争执,导致很不好的影响。 拉出这件事,并非为了引起新仇旧恨,只是说明争议是怎么诞生和升级而造成负面影响的,以及当时自己的一些行为方式也有不当之处,供后来者作为前车之鉴。

另外一个事情,是因为一个设计的失当和产品同学的纠结。由于技术评审时事先没有考虑到某个环节,导致设计有漏洞,联调快结束时才发现,最后系统做了两三次补丁,算是弥补了下。当时很不高兴,在讨论如何修复漏洞时,当着他的面公开批评产品设计考虑不周。哎,真是太失当啦!这里,公开向这位产品同学致以诚挚的歉意!

经过几次战斗的历练,很快到了“逢人即燃”的程度。嗯,有些产品和技术小伙伴已经领教了滋味。多数时候,固执于自己的观点过于自信;有时说不过就硬撑着,带点胡搅蛮缠的感觉 :)

仔细自省###

看过晓磊同学推荐的《非暴力沟通》,其中提倡的“观察、感受、 需要、请求”,令我受到不少启发。《为什么易燥易怒以及柔润相处的练习》 是一次仔细的反省,想了一些办法,多数时候会有意识地察觉并遏制住,不过仍有时候难以抑制突然的爆发。

内省,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和成长的方法。我并不是个聪明人,通过学习优秀的思想和做法,以及反省日常,才收获了不少。内省,也是人的七大智能之一。

苦闷无解###

直到有一次,为了坚持一个很可能有争议的观点和做法,我对小组长无端地“提高了八度”。很快我意识到自己有点过了。其实最近大家都挺辛苦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观点伤了彼此的和气。我甚至觉得是不是自己某个表达基因缺失。尽管事后很快就能觉察到而缓和下来,可是当时似乎激素急速上涨而发作。

感觉有点没救了。。

攻克症结###

直到有一天,突然想到:其实自己的观点也是比较合理的。问题在于,容易带着负面情绪化的表达观点。带着负面情绪化地表达。就是它了!解决也很简单: 说话时移除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化,理性条理地表达即可。移除负面情绪化的说话,真可使人的表达情商直接提升一个等级!

有时,一句话,一个指点,可使一个人醍醐灌顶。可是,要达到这一步,有时会需要艰辛的历程。

现在,我能较好地控制自己不带情绪化地说话了。平静理性的语气自有一种内在的气韵和力量。要么就再想想,想清楚再表达。

艺术之熏陶###

欣赏文学、设计、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也大有裨益。艺术给人美的享受,使心境柔和。心境静了,表达也水到渠成了。艺术亦能丰富人的思想和语言,使表达更加多样多彩更柔和。

小伙伴的宽容###

也很感谢小伙伴们的宽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通过画图表达观点,将生活的文艺心境带入讨论,想得更透彻些等。木有小伙伴的宽容,我早就被驱逐了,哈哈~~

非急可缓###

如果一时无法说服别人,不必过于执着。可能论据还不足够充分清晰到让人意识到事情的实质和可能性,可能换个表达方式更有效果,可能事情本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迫而可以让时间说明一切,可能自己也还没想的足够清晰明澈。总之,事先思虑得足够明白,明晰地说明可与不可,明白人自然懂不会太为难。

放下,缓一缓,换个角度再多想想,会有更好的方式。

更优的共识###

如果目标定位在争论谁对谁错,谁应当听从谁,那么很容易陷入各执己见僵持不下的局面。可是,如果目标定位在一起讨论出更优的共识,充分尊重彼此的意见和智慧,就更容易化干戈为玉帛,朝着共赢的方式前进。

可以适当从参与者的身份转为主持者的身份,从集思广益的角度去参加会议,品味和记录各方观点异同,或许收获更多。

路漫漫兮###

学会心平气和地说话,只是表达的入门。要能表达的精练、贴切而入耳,还需要下更多功夫。 _

posted @ 2017-09-14 22:54  琴水玉  阅读(3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