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七四
07.01
能够选择做与不做,谓之自由。
理解原理,熟练驾驭,也是自由。
一个人不应当因为 AI 的到来而放弃谋生的技能。相反,他应当精炼技能,以达到 AI 无法企及的地步。人的才能具备一种与环境相结合的创造力,这是 AI 在短时间无法超越的,也是人应当努力的方向。
07.02
写作是一个需要持续输入、持续输出的活动。惟有坚持不懈的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才能提升写作技艺。
欢娱有尽头。
过于激烈会快速耗尽。所以要轻轻享受。要慢。慢慢感受每一个日常动作。有时可以什么都不做。发个呆,让时间缓缓流逝,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感受万物静动之韵。
感受每一寸阳光,每一粒雨滴,每一缕绿意,每一丛鲜丽。
静水流深,源远流长。
人生如须臾之萤光,片刻即逝。今人之所为,多为后人所摧毁。你今日之所为,有多少会流传于后世?即使是大家之作也少有人问津。
人类文明的进程,即是让大多数财富收敛于少数人手里,古往今来皆如此。
强将亡,弱亦将亡。衰亡是一切事物的最终命运,也是人类的终极命运。
人生是一场荒诞的戏剧。从荒诞中产生不了意义。
大多数人之所为,难以流传后世,不过为一时之口食,一时之徒劳,何不停下来好好欣赏世界?
读了点日志文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有点小感悟。
你以为你学习的是技术。其实那只是一些操作和应用手册而已。这就是我们很多程序员被称作“现代操作工人”的缘故。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太过肤浅。
真正的技术包括原理、内核、设计与实现一整套东西,而不是一系列 How-to。
真正的技术,—— 确实是令人激动的发明创造。
世界由两种人掌握:一种人拥有资源,一种人掌握原理和技术。但归根结底是属于掌握原理和技术的人。因为他们具备上帝视角的潜质。
是谁创造了相对论,让人类的智慧延伸到宇宙的深处?是谁发明了交流电,让光芒照亮了整个人类世界?
这些是永恒事业,不是一时的徒劳。
去做一个思想自由的人吧!
不自由,毋宁死。
07.03
有趣属于有知识有准备有耐心的人。
中国地理格局的奠定:秘密源自青藏高原。
我的地理课童年,—— 是在做语文数学作业中度过的[破涕为笑]现在是时候弥补一下了。
地铁都在搞副业,你为何不搞?[偷笑]
07.04
普通人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大多数人的直觉是原始的缺乏有力依据的容易陷入错误的,而专家的直觉却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与经验之上,是有力的相对可靠的。
大多数人看到苹果落地的直觉:啊,苹果熟了吧。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直觉:一定是有什么普遍性的力量把苹果拉到地面上。
我们都生活在浩瀚深邃的宇宙中。厚厚的大气层遮蔽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以为生活在温暖明亮的乐园中。
只有夜晚来临时,我们才能感受到,我们所在空间的本色:一望无垠的黑暗,幽深无底的太空深渊。若不是地球的力量把我们按在这片土地上。若不是厚厚的云层为我们遮蔽了那可怕的难以忍受的真空,若不是阳光帮我们驱散了无尽的黑暗。
黑暗与寂静,是世界的本色。而我将仰望黑暗,聆听寂静。
应无所住,只心耕耘。
07.06
息言,社禁。
掌握软件全貌:业务、产品、技术、数据。
07.08
保持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同时致力于实用技能学习和对生活的热爱。
抵达心之自由。写出了我对自由的理解。希望有一天能够抵达这样的自由。我也将为自由而战。
最近花了点时间整理笔记。200+笔记,勾勒出了我人生的内核:我的热望、喜爱与动机、价值观与人生目标、今日规划与目标管理、自我认识、精神世界、时间管理法则、为人处世原则、核心方法论、职业发展和专业精进、对事情的感悟。
应无所住,只心耕耘。
在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平凡之后,突然像召回了自己的灵魂。只要平平静静过日子就好了。如果生活的宁静被打破,也接受命运的赐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所住,不惦记得失对错,不惦记声色味触,不惦记过去现在将来。很难做到完全彻底不惦记,那就控制在少量的程度吧。
放下即成正果。
世人执于“我有”境界,故生无限烦恼。而达“我无”境界,得大解脱。
既然无法摆脱它,那就驾驭它。
欲得清静自在,须适当远离互联网。
07.09
这个世界不需要你太过操心。它自有自身发展的趋势。
在实战中学习。知行合一。
蝉声连成一片。似乎没有人嫌吵。喔,这是它们在开演唱会呢!夏意浓浓。
生活是使自己自在。
07.11
诗词,以凝练数笔勾勒所见所思所想。
医院是最不缺人来的地方。想要见识人生世相,就来医院逛逛吧!
07.14
难以预知未来会如何,那就怀着开放的心态,踏实过好每一个今天吧!
过一种安静恬淡的生活。
我喜欢漫步在清幽的小径。夜色下的小径。
07.15
如果暂时不能达到财富自由,那就争取做到技艺自由。
技艺自由,是指娴熟而高效地做某件事,在技艺具备某种创造力。
左拥三个大🍅 ,右抱四个大🍎 ,快乐地回家啊。
07.16
工作的两个方面:创造力与效率。创造力是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效率是把以前做过的事做得更好更快。
看看花草。白绿紫红,悦目。
这花卷的姿态,甚是奇特。
枝从壳里伸出,在枝的顶端,花朵生长出来。
且让它迎风飞扬。
植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从末端的点粒,生长出美丽的花。
看这纤细柔弱的枝干,如何托起一朵花的生长。
享受洗衣机便利的同时,要保持手洗的习惯。
一则是部分衣物不适合机洗,另一原因是手洗能够感受水的温凉,在夏天,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从最微末的小事中感受快乐,人生就不会缺乏快乐。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体现在模式上。
今天是生命中的普通的一天。天空铺了一层薄薄的云。无雨。天外不会突然砸下一颗陨石,头顶不会突然落下一枚炮弹。植物没有变异,依然葱绿繁茂生长。小昆虫也没有变异,不会对人发起疯狂攻击。没有奇怪的迷雾。流过身体的水珠依然比较洁净。
静静地坐一会吧!什么都不做。看天上的彩云,地上的草木。时光无声无息流动。片刻与天地同在的静谧。
这是平凡的幸福。
07.18
一天之中,要有一小段(15-30分钟)的闲暇时光,静静体会与万物同在的静谧。无论贫富,都可以拥有。只要不是到了下顿就吃不到米的境地。
人们常常显得自己很忙碌。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至少 30% 的时间在徒劳。因为人们不愿寻求进步,他们只是在当前受限的资源和能力范围内,无止境重复,一万天,两万天,三万天,直至生命耗尽。
而我想做一个精灵,自由奔走在天地之间,淡看人世沉浮,悲欢离合。一切将随风而逝。
我一抵达公交站,有轨就从站内缓缓出发了。
那就听着歌走回去吧!
07.19
令工作和生活变成探索的旅程。
普通人的危机,就是从未感受过即将破产、必须背水一战的危机。读《创业维艰》前三章有感。
有什么值得焦虑的呢?你只管勇往直前。
07.20
读诗,学诗的语言,诗的情怀。
07.21
婉转动听。深沉的爱,明亮的爱。
淋得好爽呀!
雨是上天的恩赐;而我接受这恩典。
07.22
将花露水涂抹在裂开皮的瘙痒的脚趾头中间部位,一种刺痛感猛烈袭来,而后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凉感。
痛,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体验之一。
几抹浅浅的紫红,给天空穿上了漂亮的衣裳。
07.23
这是生命中的普通的一天。父母还健在。无病,哥嫂子女安康。我经济上虽不充裕,但也还过得去日子,不缺衣食住行。金色的夕阳投射在对面的墙上,有一种艺术的光泽。
这是不易令人察觉的微小幸福。愿你也珍惜这样的日子。
怀开放探索之心。
07.25
重要的是,你要像树一样坚韧,立在人世间。
07.26
没有必要争对错;没有必要争论什么。没有必要非得背负什么。生命是自由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三千溺水,我只取一滴。
07.28
大半夜陷入脑循环内耗。朦胧意识之中,不断想一个问题却似乎像打了结。脑涨乏力。
起来漱漱口洗个脸,吃几个小番茄,听一首舒缓的歌。神智开始清醒。此刻入口入耳的都是真爱。
我是社会荒野之上的一位天涯行客。
白日,阳光给黑暗拂上了光亮的外衣,你很难感觉到被光照亮;夜深人静时,当满屋的黑暗被灯光照得通亮,你才能意识到黑暗与光亮的存在。
光是什么?黑暗是什么?光为什么能“驱散”黑暗?黑暗和寂静,难道不是世界的底色?而光亮和声音,难道不是世界的配色?
光亮和声音,难道不是幻相?人之所见,皆为幻相。只是在真相中生活太沉闷,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人们才醉生梦死在幻相中。
在晚间,在独处时,我像一个小孩子活着。多么短暂!而在白日,恢复那“理性”的幻相。
我是怎样的一具肉体凡胎!别对我有什么期望。
害怕的实质是因为自己太弱小。
花了三个小时破了一件“小案子”。测试同学用大量文件上报,触发了一个小概率场景。但经不住心思缜密的我抽丝剥茧、步步深入,把所有路径综合分析,终于找到真相啦!顿时感觉自己脑子还是能用的嘛!
问题特征:并发 + 时间差 + 多系统数据不一致。
07.29
我这二十多年,犯过近90种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的,我都记录下来了。
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从错误中可以全面深入认识自己,在错误中锻造理性坚韧的我。
人一生并不需要懂得什么大道理。他能把自身的毛病一一纠正,就能获得巨大的进步了。
心静下来,才能真正欣赏。令天地万物生长于心,不动不静,不声不响。
以诗词、音乐和舞蹈洗浴心灵,令灵魂洁净。
保留 5% 的世俗。世上 99% 的东西都是不必要的。唯一可珍贵的是你的内心。除此之外,都将随风而逝,一粒灰尘都不会留存。
07.30
《费曼经典》。像这样的书就挺好。既轻松有趣,又能获得许多启发。
有趣属于有好奇心有知识并能应用知识的人。
大多数人只是盲目地在这世界上活着。他们对自然的奇妙奥秘一无所知,沉溺在尘世间的锱铢必较中。
没有好奇心的人,生活基本就像被阉割了一样。
大师的风范,就是在你还压根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他已经一眼看到了结果。
预见力来自数学。因为数学不会说谎。
你没有义务为所在的这个世界负责。
保持诚实。
读书的问题在于,你只能学到书里帮你梳理好的东西,而不会从大千世界里直接学习。
所以,要面向社会学习。做足够的观察,当有困惑时,再去书里找找有木有新鲜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