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特质 —— 建筑的永恒之道节选
建筑的空间模式和内部设计会影响发生于其中的事件和活动的模式,而正是这些事件和活动的模式的反复重演,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因此,要使我们的生活接近于内心所期望的那样舒适自由,就要学会去发现和改善建筑内部的空间模式和设计,比如家用品的格局与摆设,别致的设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生活习惯,提升生活体验,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只要明白“空间模式-事件活动-生活质量”的互动原理,我们就有能力去设计适合自己所喜爱和期望的家居。那些家居设计师所知道的或许比我们更多,但我们所需要用到的却并不多。要相信自己的本能,它与自然一起诞生,与自然的奥妙相通, 你生而拥有这种创造能力,只需发现和释放它。
建筑或城市只有踏上了永恒之道,才会生机勃勃。
【章节概要】
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质,它是人、城市、建筑或荒野的生命与精神的根本准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追寻这种特质是任何一个人的主要追求所在,是任何一个人的经历的关键所在,它是对我们最有生气的那些时刻与情境的追求。
每个地方的特征是由不断发生在那里的事件所赋予的。
这些事件模式总是同空间中一定的几何形式相连接的。实际上,每一建筑和每一城市根本上是由这些空间模式而非其它所构成的,这些模式是构成建筑和城市的原子和分子。
组成建筑和城市的特定模式可以是有活力的,也可以是僵死的。模式达到了有活力的程度,它们就使我们的内部各力松弛,使我们获得自由;当它们僵死时,便始终将我们困于内部冲突之中。
一事物(房间、建筑和城市)中有活力的模式越多,它就越作为一个整体唤起生活, 就越光彩夺目,就越具有这无名特质自我保持的生气。
而当建筑具有这种生气,它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海浪或者草叶,其各部分由万物借流而产生的无尽的重复和变化的运动所支配。这便是特质本身。
【节选】
有一条永恒的建筑之道。 它存在了千百年之久,至今依然如故。
它是一个建筑或城市的秩序径直从其中的人、动物、植物及物品的内在本质中成长起来的过程。
它是一个允许任何个人、家庭和城市的生活自由自在繁荣兴旺,生气勃勃,以致自然地产生借以维持这一生活的自然秩序的过程。
一旦领悟了它,你就可以使你的房间充满生活气息;你就会同家人一起来设计你们的住房;设计孩子的花园;设计你工作的场所;设计你闲坐遐思的露台。
无须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帮助,倘若你走上了永恒之道,一个城市将在你的手下,宛若园中的花儿一样,从容地成长起来。
……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梦想着建造一个充满生气的世界,一个天地。
每个人都以各自的形式编织着这一美梦: 不管你是谁,你定会梦想着有一天为自己的家庭建起一座最美最美的房子,建个花园、喷泉、鱼池,一个光线柔和的大房间,外面花团锦簇,嫩草清香。
……
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使建筑有生气,但我们的能力却被冻结了。我们有这个能力,却害怕运用它,我们的畏惧使我们丧失了活动能力,而用来克服这些畏惧的方法和意象同样使我们丧失了活动能力。
我们自己已被那些以为要使房屋或城市有生气就非做不可的准则、方法、概念所困扰,变得害怕起自然发生的事情,而是确信必须在“系统”和“方法”中进行工作,因为没有它们,我们的环境就会在混乱中变得摇摇欲坠。
最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克服我们的畏惧,回到确切知道如何使建筑有生气的、我们自己的本能之中。它是深植于我们之中的一个过程,只需释放。
使建筑优美的能力已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之中。它是一个如此简单和深入的核心,以致我们同它一起诞生。 你此刻就有能力创造它。
……
许多人不完全忠实于自己的内在天性,或者是不完全“真实”。实际上,对于许多人来说,努力成为忠实于自己的人是生活的中心问题。当你遇到了忠实于自己的人,你就会立刻感到,他比旁人“更真实”。因而,在复杂的人的层次上,也就存在着“忠实于自己”和“不忠实于自己”的系统之间的界限。不是所有的人同样真实、同样完整的。
在我们之外,被称作我们的世界的那些更大的系统中,亦是同样。世界的所有部分并不都是忠实于自己的,并不都是同样真实、同样完整的。其实,这个内在矛盾的微妙复杂的自由正是事物得以生存的真正特质。
在生存物的世界中,每一系统可以或多或少地真实,或多或少地忠实于自身。因循那些外加应做的准则,系统就不可能更忠实于自身。这种完整或完整性的缺乏是任何事物的基本特质。不管它是在一首诗中,还是在一个人中,或者在一个挤满人的建筑中,或者在一片丛林中,在一个城市中,相关的每件事都来源于它。
……
大帽子的宽边,像张开的臂膀,敞向充满信心、其大无比的世界…… , 孩子的双臂,拥抱着草地……, 老人安然坐着,点着香烟,手放在膝上,休息,等候,静听。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无名特质是我们所见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而我自由生活,我就有此特质。
因为我们自己,就如同我们的作品,是自我创造的产物。所以只有当我们放弃了支配我们生活的意象时,我们才会有自由,才会有这种无名特质。
而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放手的畏惧,面临着让各种作用力自由地作用,让我们的结构忠实地适应这些作用力而成为我们自己的畏惧。
只要我们有自我的观念和见解,使我们顽固地支持,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怎样生活,而抑制了想象力,我们就无法放手。
只有当我们放松的时候,才有可能生机勃勃。旧的框框是有限的,旧框框之外还有截然不同的结构。变化无穷的现实的人需要以他们巨大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力量,进行伟大的创造,去发现自己的力量。在忠实地发现自己的力量中,人必须首先脱离旧的框框。
老人坐了三十年柜台,维持秩序。后来他患了胃癌,他得知六个月就会因此而死去。他努力生活,寻求快乐,时间不多了。最后,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帮助东京条件恶劣的贫民区建造了一个公园。他摆脱了恐惧,因为他知道他就要死去;他工作,工作还是工作,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他不再畏惧任何人,任何事情,他不再失去任何东西。因而在这短暂的时光中,他获得了一切。而后,在漫天飞雪中,在他所建造的公园的儿童秋千上,荡戈着,歌唱着,离开了人世。
在死神面前,我们每个人几乎生活“在绳索之上”, 不敢去做恐惧阻止我们去做的真正的事情。
“在高索上,那就是生活…… 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
建筑或城市的基本特征是由那些不断发生在那里的事件所赋予的。
比较一个建筑包含水的两种方式。
假定,一方面,你的房间外有一个混凝土的反射水池,除非反射天空,别无它意;
而假定,另一方面,你的房间外有一水溪,一扁舟荡漾其上,你可以去荡舟,躺在水流上,同水流搏斗……
这两者哪个更不同于房屋?自然是划船,因为它改变了房屋的整个体验。
是这些时刻的活动,参与其中的人,以及特殊的情境,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记忆。
住房、城市的生活不是由建筑的形状或装饰和平面直接赋予的,而是由我们在那儿遇见的事件和情境的特质所赋予的。总是情境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是我们周围的人,我们遇见他们,同他们在一起的最一般的方式,简而言之,是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的方式,才使我们有可能生机勃勃。
于是我们知道了,建筑与城市要紧的不只是外表形状,物理几何形状,而是发生在那里的事件。
要紧的是所有发生在那里的事件,——重复的情形所给予人的事件,物理事件,火车的飞奔,水的下落,结构的缓慢开裂,草的生长,雪的融化,铁的生锈,玫瑰花的开放,夏日的酷晒,烹调,爱恋,玩耍,死亡,而且不只是我们自己,还有构成整体的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的过程。
……
如果我诚实地考虑我的生活,我看到,它是由很少量的我一次次参与的事件的模式所支配的。
躺在床上,洗澡,在厨房吃早餐,坐在书房里写作,在花园里散步,同我的朋友们在办公室备餐吃饭,去看电影,带全家人去饭店吃饭,在朋友家中畅饮,在快车道上驾驶,又上床睡觉。没有更多了。
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若干极简单的事件模式反复重演所构成的。倘若这些模式是很好的,我们就能生活得很愉快,反之则不能。
然而,建筑和城市中支配生活的事件模式不能同它们所发生的空间分割开来。
在建筑和城市中展开的生活不只是固定于空间中,而是由空间本身组成。
正如前述, 建筑的不同的包含水的方式,会引发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将试图去发现理解空间的某种方式,这种方式以完全自然的形式产生其事件模式,这样,我们就能够成功地把事件和空间模式看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