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退役记

这两天参加了 “‘步青’学术见习计划” ,选了一门和算法相关的课程。在博客上写学习笔记,又翻到了曾经在博客里写下的“蒟蒻日记”。和以前一样,每每回忆起当时备战OI(即Olymipc of Information, 信息竞赛的简称)时的那股热忱而沉浸其中的感觉,又大概是不得不面对没法继续OI生涯的现实,总会有一种难受、喘不过气的感觉。

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篇写了一半的退役记,这大概是个不错的契机来写下这篇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写完的文章。

初次和OI见面,是在2021年的7月。不知是初三的什么时候,从小就对计算机着迷的我开始有了进军信息竞赛的想法。中考结束的我开始享受美妙的暑假,打开了那本早已买回家的《信息学竞赛一本通》,安装上Dev-cpp,写下了那个著名的输出“Hello world!”的程序。开始的一些语法练习自然是手到擒来,一路过关斩将。不过没过几天,就接到“噩耗”,我考到了数学竞赛的名额,要进行一整个暑假的培训,随后的日子便几乎每天在国权路度过,只有偶尔几天的休息可以打打代码。父母甚至不太希望我在准备数学竞赛的同时花很多精力在OI上,在家里打代码像是在偷偷打游戏一般紧张。

不得不说这个时间开始学习OI极晚,周围人里在学OI的,基本都是初一甚至预初就开始学习了,后来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些高中初学者,目标也只是NOIP(即省级联赛)的一等奖。当时的我,对信息竞赛满怀憧憬,甚至有冲省队拿牌子的想法,可又时常觉得这个目标遥不可及,而不进省队在功利上作用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可能没有功利上的好处这一点也让我不敢贸然下决定。

真正让我做出选择的,大概是一个著名信息竞赛选手hzwer。他也是高中开始学,最终在NOI(信息竞赛的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了银牌。这里面当然有hzwer是14、15年的选手,整体环境不卷,知识体量没有现在大的因素在,甚至说可能那时候高中开始学竞赛的常见的,但仍然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至少给了我遵从内心的勇气。

高一的第一学期,鼓起勇气跑去找到信息老师,也是学校的信息竞赛教练cxb老师,说自己想要学信息竞赛。老师给我推荐了洛谷的《深入浅出》一书,回家就买来开始埋头刷。那时候住宿的我为了能够带电脑学信息和父母大吵一架,甚至为了能够在图书馆学OI琢磨老半天在cloudstudio上搭建了一个云编程环境。

不过当时的我也是真社恐,竟然接下来的一整个学期都没有找过cxb老师问过关于信息竞赛的事。

image

云编程环境如图,基于vscode,有时候也会像图中这样加载不出:(

那时候依然在OI,数竞,和综合学习之间挣扎,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综合学习,不过也没学多好就是。除了自己的不知所措,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的不支持,毕竟这里不是深圳,信息从来不是高考的科目。

时间来到寒假,我也终于把《深入浅出》给刷完,也就是大概那时我终于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开始勇敢追梦。高一上学期是在迷茫,探索以及和父母的争吵中度过的。

开学后找到cxb老师,想再问问他关于信息竞赛学习的事。比较可笑的是他似乎都不太记得我了。他告诉我最好还是要找老师系统性的学习一下。然而学校里是没有这样的资源的,于是把我推荐到了gk老师那里,报了他的一个以提高组一等奖为目标的课。一开始头铁地报了线下课,体验了一下被一群低自己两三岁的小朋友包围的羞耻感。

好在因为疫情,课程很快变成了线上课,除了无需体验这样的羞耻感也在学校学习转线上的同时获得了大量了竞赛学习时间,省队的目标在脑中也变得具象,虽然像太阳般遥不可及,但也像太阳般令人充满希望。然而有得必有失,我的数竞和文化课大摆烂。这也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和父母更激烈的争吵,他们并不太能接受这样程度的文化课的放弃,甚至不是很能接受对数竞的放弃。

疫情很给力地撑到了期末,时间来到暑假。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几乎是每一个竞赛生都梦寐以求的时光。在这个暑假,你可以抛掉一切文化课学习的烦恼(并不),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学习中。(我到暑假最后才知道可以申请免作业而不是不太体面地直接摆烂,还麻烦了班主任和cxb老师,不要学我)中途还参加了一下数竞集训,保持手感。在条件令人羡慕的国际部宿舍住着,每天晚上训练结束和一群好基友玩耍也不失作为一种独特的经历。

开学后的几个月,文化课全面摆烂,作业能不做就不做。参加各种集训,比赛,和老师申请停晚自习,停课。这大概是我高中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段时间。

或许在这个时候,我已经在不断的训练之中逐渐麻木了,让我坚持下去的,或许是那种想证明自己的心,又或许是觉得不可能半途而废,不然道理和面子上都说不过去,而非对OI的热情。

NOIP很快就到了。在考场上困的一比,但却全程思路清晰,手上就没停过。出来估分100+15+100+52=267似乎还算不错,甚至感觉可以继续冲一波省队。

兴奋劲没有持续多久,在估分网站上输入赛时代码,发现挂了100多分。虽然不是正式成绩,但是也大概知道自己分数段了,光速退役。

刚看见的分数的时候心情不是很记得请了。大概是释然的,毕竟只学一年,考场上挂点分也属实正常,技不如人呗。

但是我清晰地记得几天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后感受到的愤怒。有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生气,但更多是对出题人的埋怨。出题人下了个毫无考察意义的套,而中了套的我则痛骂OI赛制的不合理之处。或许整个OI都不是合理的东西,当然那是后话了。

退役之后我就越发颓废了,对文化课提不起兴趣,生活中大概也没什么像OI那样的事情能够激起那种热情了。

迷茫……


有时候真的感觉竞赛是个有两重性的东西。

一方面它给了无数对某一门学科有极大兴趣与热情的人开了一扇大门,让他们得以从这扇门真正窥见学科的魅力,也给了他们一条不同于高考的路。

可是竞赛的偶然性也让无数不敢梭哈的竞赛生望而却步,让无数梭哈了的竞赛生满盘皆输。一个字符,一个数字,又或者是什么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便足以改变一个人高中阶段的轨迹,这从来不是合理的事情。

我以及我身边的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实省队是按照联赛分数和省选考试分数加权计算排名的,我那个联赛的分数依然是有机会进队的,但是要求省选一点也不失误,而且省选前足够努力。可是我没有勇气再往下走了,因为不敢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几个莫名其妙的字符。我已经投入了太多了,再投入就真的梭哈了。

而我的一个朋友,考了和我差不多的分数,选择了继续省选,最终也没能入选省队。

前两天NOI第一天结束,分数赚麻的大有人在,可更多的是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失误而破防的人。

在某些佼佼者享受赞美的时候,也有人在偷偷落泪,但是可怕的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决定他能否享受赞美的不是他的水平,而是运气。只要一个人没有国家队水平,能不能进国集都是运气;只要一个人没有国集水平,能不能进省队都是运气。

而竞赛背后意味着的无数高强度训练也是对学生们的热情的一大考验,有不少人在得到这条路所带来的最终功利目的后便不再碰竞赛了,因为他们对学科的热爱已经被无情的分数给盖住了。考试是机械的,冰冷的,反人性的,但是我们除了考试别无选择,不论是学竞赛还是文化课。

说了这么多,我讨厌OI吗?我说不上来。

但是如果让我再回到那个夏天,我还是会选择学习信息竞赛。选择信息竞赛或许可以被认为是青春期的叛逆,但不论怎样是我第一次自己的选择。

我可以在学习OI的时候认真地做好每一道题的整理,对每一种做法的仔细思考,可以看一个有趣的算法看几个小时,这些都是我在学习文化课的时候感受不到的。

在OI的学习中,我不再是在父母的期望,压力之下去学习,而是去追逐自己的目标。某种意义上,我找到了我自己。它给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代替的。

最后,感谢一路上的人。

image

一些书,有两本借给了同学,一本是洛谷的深入浅出,还有一本是一本通。

image

一些总结,后面基本都写在博客上了。因为只是给自己看的,字就写的比较随意。

image

一些博客。

image

Codefores账号,经常在上面熬夜打模拟赛。

image

...

posted @ 2023-07-26 00:54  思考人生中…  阅读(19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