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 - 书摘

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哦!所以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扮演、身份认同这些能量,把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头团团围住,也隔绝了爱、喜悦与和平!”

同时,它也显现出现代人最大的问题——能量争夺。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

“像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亲友之间,这种ego能量争夺战屡见不鲜。”

“现代社会像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权力驾凌于他人之上,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因为每个人的能量振动频率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就是你看得比较顺眼的人啦!”

“那么我怎么知道自己能量的振动频率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你周围吸引来的人、事、物就知道啦!”老人莞尔一笑,“因为你的思想、情感都带着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呀!这一点,以后我们在讨论到‘心想事成的秘密’的时候,我还会再说。”

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这次的功课是这样的——首先,要找一些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说明两者的区别和作用;再者,就是要找本书,把书上说的一些话抄下来;最后,老人给了若菱一份宣传单,是一个电影欣赏导读会的通知,让若菱去看一场电影。

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电影的名字很奇怪,叫作《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说是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探讨世界的种种现象,若菱很怕自己到时候会睡着。

若菱拿起了“大光头”,浏览这本叫作《万物简史》的书。虽然是繁体竖版,若菱每个字都看得懂,但是放在一起就每一句都不懂了,真奇怪。老人推荐的书会不会也这样?若菱打着哆嗦,看到了女主人,她鼓起勇气问:“请问您有没有看过这个人写的《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 ”

10.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经过她清晰生动的引导,若菱总算稍稍理解了刚才电影片段的意义。大体上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每秒要处理四千亿位元(位元,bit,二进制数字,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元)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两千位元的信息。

所以,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除掉。“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吗?”若菱想,但不好意思举手发问。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更糟糕的是,”女主人话锋一转,“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生成一种化学物质,叫作“胜肽”[插图],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应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应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11.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有些人命好,含着金汤匙出生,驾着六轮大车,或是聪明能干,或是美貌迷人。有些人命不佳,驾着两个轮子的小车要混一生,出生穷困,生不逢时,才智平庸,其貌不扬。而这路程,就是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径,而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

聪明的若菱已经明白了这匹马的角色是什么了,就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马车夫收紧了左边缰绳的缘故。

“那么这个马车夫代表的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了?”若菱问道。老人看出若菱的领悟,点了点头:“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老人看到若菱满脸的问号,谅解地说,“有一个父亲,抛弃了老婆和三个儿子,完全置他们于不顾。老大长大后,成为一个很好、很负责任的父亲,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不可以像我父亲一样伤害家人。老二终生未娶,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不信任婚姻,因为我可能也会和父亲一样。老三却做出和父亲一样的事,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要和我父亲一样。”

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一般心理学家都说,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插图]”

“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事件,看起来好像无足轻重,可是都潜藏着一些信息。比方说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要去考一个证,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啦、交通堵塞啦等等,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要走这条路。”

“瘾头,就是嘛,我怎么没想到!像有些人明明知道抽烟不好,可是阻止不了这种慢性自杀行为,这就是潜意识在操控的最好例证!”

13.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在身体层面的这个部分,所谓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联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体的95%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怎样找回与身体的联结呢?”“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信息。”

14.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和呼吸

“现在告诉我,你觉得哪里阻挡着你无法再向前?”“后脚筋,尤其是膝盖后方上面那个地方……”若菱挣扎着。“好,集中你的注意力,把你的觉知带到那个最紧绷的地方,深呼吸,每次呼气的时候,带着意念和那个地方沟通,让它放松一点儿。”老师慢慢地引导着。若菱专心地和她的双脚脚筋“沟通”,没多久,她居然可以向前,两只手握住脚板了。“哇!真神奇!”若菱兴奋地叫道。

“瑜伽还有一个和其他运动很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呼吸方法。像刚才,你就是用呼吸来和你的身体沟通。呼吸在瑜伽当中是自成一派,比我们做的各种姿势的体位还重要呢!”“呼吸?”若菱不解地问,“不是每个人都会呼吸吗?”“是呀,”老师笑笑,“可是呼吸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人,寿命会差很多呢!”

因为在呼吸的时候,我们腹部突出,这时横膈膜就可以下降,按摩到了你腹腔内的许多器官,而且还留出了许多空间给肺部去扩展,所以空气可以大量地进入肺叶中。而呼气的时候,腹部紧缩,横膈膜被挤压向上,按摩心脏,并且压缩肺部,把肺里的脏空气挤出身体。

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若菱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看到老人都那么舒服,因为一个不批判、全然接受你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绝无仅有。

“我们虽然讲‘突破身体的障碍’,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联结。而为了把这条道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

“老人告诉我,‘怎么吃’比‘吃什么’来得重要。”李英杰说,“当时我胃不好,很多人建议这个、建议那个,但老人说了几个关键点,我照做了,效果奇好。”

“怎么吃”包括了以下几点:
1.食物的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的谷类,40%的水果、蔬菜,20%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2.吃饭的时间:早餐一定要吃得多,晚饭一定要吃得早、吃得少。两餐的间隔时间,不可以超过4小时,才不会耗你的老本儿(能量)。所以在两顿正餐之间,应该吃一些点心,补充一下能量。
3.食物的分量:轻食和少食多餐。每餐食物的分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分量的五倍,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
4.烹饪方法: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季节都适合;生食肉类(包括鱼肉)在现代的社会中问题太多,少吃为妙。少油的烹饪法——水煮、蒸是最营养、最好的。
5.吃的方法: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饮料不要太烫或太冷。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36.5℃),如此一来,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建议将饮料解冻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是呀,你看现代人多可怜,每天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女主人惋惜地说。

我们为自己的意识,带入了更多的觉知。就像我们的眼睛,虽然可以有很广的视野,但我们的注意力其实只是聚焦在前方很狭窄的范围

“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可以自问‘此刻我的姿势是什么?我的臀部和椅子接触时的感觉是什么?我身体的哪一个部分有紧缩的感觉?我可以试着去放松它’。这样留一部分注意力在自己身上,其他的注意力放在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上,你会发现,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地活在当下呢!”

17.“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很好,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种事……”
“……”若菱觉得老人有点儿莫名其妙,静默地等待他的解释。
“老天的事,”老人伸手指指上面,“你的事,他人的事。”
“你是说志明的事是‘他人的事’?我可不同意。”若菱反驳说,“他病了,他老了,倒霉的还不是我!”
“所以你管他的事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你爱他、需要他?”老人平静地问。
若菱哑口无言。关心志明,当然有一些成分是真心为他好,但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恐惧失去伴侣、恐惧造成麻烦呢?
“爱呀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老人摇头叹息。

“你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

“所以呀,记住,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老人提醒她,“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18.一场“ego b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

若菱看到大家的自我身份认同感都很强:我有一份好工作,我有一个好配偶,我有一双好儿女,我有很好的习惯,我有很好的人生观……言谈之中,都不免夸耀自己的各种成就,或是炫耀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劲爆的新闻和八卦,总之,这是一场ego boosting秀。

露露的胜肽是什么?显然她喜欢扮演受害者。所以当受害者情结出现的时候,露露的下丘脑就会分泌出“受害者”胜肽,随着血液传送到全身细胞,并且让细胞接收器接收。

她记得电影里面说,既然细胞习惯了这种胜肽,如果我们不喂养这种胜肽给它们的话,我们的生理需要会促使我们做出种种行为,放射种种能量的波动的频率,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可能是对能量比较敏感了吧,吸收了很多露露释放的负面能量,无法消化。回到家中,志明还没有回来。若菱拿出老人推荐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读到了老人要她抄写的那一段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

19.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所以,这些被否定、压抑的情绪,像你的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你的身体里,”老人又拿着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那些身体上的情绪标记周围画上了框框,“像是被笼子锁住一般,卡在你的身体中。”“这些能量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作‘痛苦之身’(pain body)。”

所以将来你做母亲以后,要记得,在情绪上,要给孩子无限的支持和认同。”

“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自成一家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20.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嗯,那个大学生是说什么去修行,打坐、念经,或是祷告、唱诗歌。可是我又没有宗教信仰,不想搞那些。她又说什么去练瑜伽,上什么工作坊、心理课程啦。听起来是很好,可是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和钱?我准备要离婚,然后自己一个人养孩子,根本没办法去做那些!”

“首先哦,老人要我写下来一段话,每天要念、要写——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我也不太清楚耶,老人说,我们会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遭遇而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啦。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模式、习性。比方说你常常有不被爱的感受的话,你就写: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老人告诉我,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的功课要学,我的前夫只是来帮助我,给我功课做而已。你看,”老板娘指指周围,“我现在自己赚钱养孩子,日子过得很快乐、很充实,都是我前夫帮的忙啊!我怎么还会恨他!”

“不过老人也说啦,我书读得不多,心思比较单纯,所以很容易接受这些方法。有些人哦,书读得太多,想得太多,反而放不下,那种人就要去修炼了,用各式各样的灵修方法,要走很多冤枉路,才能稍微放下。”

“比如说,小孩子在吃晚饭前要吃糖,你不给他,他生气地在地上打滚儿。这时候,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真的很好吃,妈妈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完饭后,妈妈和你一起吃’。孩子如果还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哦,我让你摸摸它,跟它拉个钩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发泄情绪啦。”

老人说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呢!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呀!”

21.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管理员伯伯假装没听到。半晌,他回过头来,以怜悯的眼光看着若菱:“俺不知道,那是你们小两口的事,别问俺!”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22.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

“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你愤怒的感觉,在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最强烈?”
“胃部。”若菱说着揉了揉自己的肚子。

“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这种能量自然地流露出来,不要压抑!”老人从旁提醒。

“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呀!”老人摇头叹息,“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生活留给我这样一个巨大的创伤,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

23.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我们的头脑真的很会欺骗我们,”这是若菱深切的体会,“它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无关乎外在的条件、事实是什么!”

24.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所以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老人平静地说,“我们只能借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我会教你的。”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因为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

你不想面对自己内在的那个部分,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那个兔子洞一样,又深又暗,连耶稣、佛陀、任何大师都碰触不了。只有当你自己愿意进去探索,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疗愈,或是把光带到洞中,疗愈才会发生。

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26.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作业的题目叫“批评你周遭的人”,然后按照要求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一共六个题目。

“同样的,当你对某一类人或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其实,他们的那些缺点你都有,只是不承认罢了!”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

27.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思想的瘾头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静坐冥想是培养觉察和包容能力最好的方法,一开始五分钟也可以,慢慢地把时间拉长。这是迈向真我的不二法门,最基本的蹲马步功夫。”

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

她这才了解老人说的“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就像现在,她悠闲地坐在绿色的大地上,享受难得的冬日阳光,周遭的氛围是祥和的、宁静的,若菱的心却不是。她的思想一直在折磨着她,停止不了。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对,可以改变我们不想要的事实,但是现在若菱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脑袋在撞墙,真的是“徒劳无功”,而且对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她坐在长椅上,闭上眼睛,感受胸口那个沉重、抽痛的感觉,不去逃避,不去压抑,就只是不带任何预设立场、任何成见地去“允许”它的存在。逐渐地,若菱开始能够以爱和理解去接纳这种情绪了。过了好一会儿,若菱觉得胸口有种能量释放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地抽离,慢慢地,她觉得舒服多了,就张开了眼睛。

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你记得我们说的喜悦和快乐的差别吗?”老人问。
“嗯,快乐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而且它的范围比较小,也有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然后可以大范围地渗透到你的全身,而且不会递减……”若菱回答。

“我们和真我的距离愈来愈远的时候,会失去自我感,因此我们必须抓取一些东西来汲取我们的自我感,小我于焉产生。它不停地向外抓取,只为了加强它自己的真实性,好继续苟延残喘地存活下来。”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没有告诉孩子们,他们真正是谁,也没有教他们如何从内在汲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

这时若菱忍不住说:“然后我们出校门以后,自我的认同就变成了你的工作、你开的车、你住的房子、你的配偶、你的孩子等。”
老人同意若菱的说法,然后在最外圈加上了许多圈圈,上面写着各种我们以为是身份认同的东西。
“你看,”老人指着外面的圈圈说,“越向外抓取,我们就离我们的中心,也就是‘真我’越来越远。这就回答了你最早的时候问过的问题: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但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却这么少?”

看到若菱又是茫然的表情,老人笑笑说:“比方说,有些人就觉得受害者是他们的一种身份认同,如果此生不控诉那些所谓迫害他们的人的话,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那一年,我的夫人过世了。而我的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就在这个时候,屋漏偏逢连阴雨,我的健康也亮起了红灯。我一直是个非常乐观、坚强的人,但是一连串的打击太大了,我开始怀疑起人生的目的,还有自己的价值。”

就在这个时候,老人出现了,他让我看见,我的事业、家庭、成就,都不是真正的我,而我却如此地认同它们,认为我‘拥有’它们,可是老天爷可以在一瞬之间,把它们席卷一空。”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不再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太太。对我而言,老婆是和我一起过生活的,不是秀给别人看的,心灵相通最重要。比我年轻几十岁的女孩子,哪能懂得我的喜好、心意、心态呢?娶年轻女孩的人,通常都是希望在女孩身上满足一些小我的需求,这也是一种无谓的身份认同。”

“没错!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31.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

“所以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嫁一个如意郎君,表面上她很认真地在找,可是潜意识层面却相信自己不配得到一段好姻缘,而她的真我则是定好了她此生要学的功课——就是情感上要学习独立自主。那你想,她再怎么努力有什么用处?但是如果她能够学好这门功课,那么她真心想要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她,挡都挡不住。”

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那什么叫作‘真心想要’? ”若菱问。
“问得真好!”老人由衷地赞美,“那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你必须打心眼儿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

“可是,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没有在修炼他们内在的人,甚至连心地善良都谈不上,却能呼风唤雨,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是公平的吗?”若菱发出了不平之鸣。
“这要看你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了。如果你相信轮回,那么他们就是前世做了很多好事。如果你相信宿命,那么就是他们生对了时辰,适逢其会。如果你相信地球是个大教室的说法,那么每个人的功课不一样,他们选修的学分跟你的就不一样啰!重要的是要……”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管好自己的事,别理他人的事。”

“我们感恩的时候,就是在能量的层面跟宇宙说:‘多来点儿,多来点儿!’同样的,在你想要的事情还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去感恩、感谢,宇宙就不得不给你啦!”

很重要的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愈真实、清楚,愈好。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还有,”老人提醒,“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32.未实现就先感恩——最后的试炼

所以办公室的八卦、流言、小道消息她从来不知道,但也乐得清静。

“维持一个观察者的意识,看着你的这些负面情绪,不要批判,带着爱的觉知,在你的心口处迎接它们。”老人再度提醒,“深呼吸!”“特别去感受那个小我被贬低、缩减的感受,”老人指示,“只要你允许小我的缩编,你的内在空间会因此而扩大。记得,去允许,然后放下!”

“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若菱这时顽皮地一笑,“然后赖皮地在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嗯,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若菱离去时,老人破例给了若菱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看着若菱的眼睛提醒她:“也许,你也应该想想,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伴侣、什么样的婚姻。”

观想你已经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33.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

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若菱读完这封信,眼泪早已流满了脸颊,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把轻薄的信吹得飞了起来,若菱不舍地追逐空中飘扬的信纸,一阵狂飙之后,信还是飘远了。若菱怅然若失,但是当下臣服。

最终我发现,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时,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

34.婚姻是一场修行——亲密关系的联结

“被外遇,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扮演一个受害者,责怪对方,大家也都同情你。你有一个可以发泄愤怒、怨恨的对象。而你自己外遇,只能被内在那份愧疚感日日啃噬,这个滋味,就像被凌迟一样痛苦难受。”

“对一些婚姻来说,外遇其实是双方都想要更进一步亲密联结的手段。”

“不要期待一个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满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从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没有这回事。”若菱直截了当地说,“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啊!”

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走出观念的牢笼

小雪这次倒是找到机会发挥了:“老人说过,只有你自己能够改变自己,愈是迷信大师或是埋头苦修,愈走不出自己的内在问题。”

“所以,老人这些年来不见我也是有原因的,他不希望我依赖他,他要我走出自己的路!”

“不过,在追寻大师和法门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一点,最终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却浑然不觉’。”

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其实,老人说的爱、喜悦、和平,都是真我的副产品,不是真我本身。它们是当你回归真我之后的自然状态。”

“再用通俗一点儿的话来说,我们人类以为快乐、满足是通过不断地累积‘有’而获得的,没有人去体会或是重视‘无’,每个人的做事、应对方式,想法、说话内容,都是在‘有’的世界里取舍打转儿,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损益观操控,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困在里面找不到出口。”若菱感慨地说。

/ 德芬全新体悟 /人最大的危机,是不知道自己有“病”

无论生活丢给你什么,如何回应和处理,才是你自己要努力和学习的。你此刻应对事物的态度,会接二连三地影响后面的事情,最后会制造出看得到的“因果关系”。

最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热衷于打压他太太和孩子的物质欲望。其实,他不是没有钱,而他的家人也一点都不贪婪。但是,他始终担心他们的欲望太强烈,会让他“负担不起”而遭受责怪,所以,他对家人非常刻薄小气。

先去安慰自己内在那个受惊的孩子,再去处理外在激发你这种情绪的人和事,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酷”的人——这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提到了很多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病识感”——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疾病(生理和心理)的觉知感受。

真正做出改变,学习该学的人生功课,继而把自己的生命掌控权拿回来,放在自己手中,成为一名优秀的玩家!

/ 德芬全新体悟 /你的生活是苦是甜,这两个人说了算

所有问题的核心,在你内心
这位妈妈最后没有被说服,她并不满意我的回答,因为我不符合她人生剧本的要求。

她想成为一名受害者,发问的目的是寻求同情和支持,最好有什么绝招,能够让她对抗、整治、反击“加害者”(生病的儿子和要离婚的老公)。对于反省自己,她毫无兴趣。

所以,我愈来愈深信,每个激起我负面感受的东西,都是来帮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如果我因为不想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排斥那个东西,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精力、时间花在“如何排除那个障碍”上,而不能回头看,问题的真正核心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而嫁给一个不合适的老公,也不是你的错。谁在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把对方完全认清楚了呢?结婚之后,拆掉外表的包装之后,这个人还是不是我们当初认定的那一个,谁也说不好,这里又是机运问题了,当然不能怪我们。

如果每次有负面情绪升起,我们都愿意“向内看”,去研究一下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那么很快,你会愈来愈心平气和,愈来愈归于自己的内心,看每个人愈来愈顺眼。

再版代跋 给读者的一封信

当时的我,非常无名,自知力很差,智能未启。想了半天,结论就是:我的老公不好,如果我找个新好男人,生个一男一女,我就一定会快乐起来。

这个辉煌的工作最后以我患了抑郁症收场。我看到了老天露出了一个促狭的笑容:你还要什么?你要的我都给你了,你还要什么?

我的确是深切地体会到“你创造自己的实相”——我们必须为进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头脑上的知道,并不能化解我们被业力牵引而在红尘人海中浮浮沉沉的命运,也不能免除我们作为凡夫俗子而需为生活奔波、为俗事烦恼的痛苦。我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个性的制约,还有如影随形、顽固不化的“潜意识自动化反应模式”。

正值生命谷底的2010年,我碰到一个自称会“接信息”的人(我一向不太喜欢这种事),他转达了一位神祇交给我的一首诗,说是我的任务:“思本无为出云端,想象事实本两般。导出源头精微处,引导世人出谜团。”

而我心里明白,自己是一个很发心分享的人,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突破了重重迷雾,找出或是体验到了人生的实相和本然——不敢说是开悟,只是能够了悟这个世界的真实本质,解开了谜团,那我一定会尽全力和大家分享的。我感觉那一天不远了。
我期待它的来临。

posted @ 2022-07-25 22:28  zh89233  阅读(51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