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原理(七)——动态表(Dynamic tables)
前言
本文是结合Flink官网,个人理解所得,若是有误欢迎留言指出,谢谢!文中图皆来自官网(链接[1])。
本文将随着下面这个问题展开,针对该问题更为生动的解释可以参见金竹老师的分享(链接[2])。
SQL适合流计算场景吗?
对于流计算,每一条数据的到来都会触发一次查询产生一个结果,并发射出去。我们发现对于相同的数据源,使用相同的SQL查询时,批、流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在不同模式下,SQL的语意是一致的(One Query One Result),最终的结果是一致。
1、动态表与连续查询(Dynamic Table&Continuous Query)
和动态表对应的是静态表——常规的数据库中的表或批处理中的表等,其在查询时数据不再变化。动态表是随时间变化的,即使是在查询的时候。怎么理解了?流上的数据是源源不断的,一条数据的到来会触发一次查询,这次查询在执行时还有下一条数据到来,对表本身数据是在变化的。
对动态表的查询是连续的,即连续查询(Continuous Query)。实质上, 动态表上的连续查询与定义物理视图(Materialized View)的查询很相似。物理视图定义为SQL查询,就像常规的虚拟视图一样,不同的是物理视图会缓存查询结果,这样在访问时不需要重新计算,而缓存带来的挑战是有可能提供过时的结果,Eager View Maintenance则是用于及时跟新物理视图的技术,这里就不展开了。
流、动态表、连续查询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用一句话概括是:流被转换为动态表,对动态表的连续查询生成新的动态表(结果表),然后结果表被转换为流。
2、流上定义表
2.1 定义表
为了在流上使用关系型查询,需要将流转换成表。下面的分析过程均采用官网(Ref[2])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1)点击事件流的schema如下:
1 [ 2 user: VARCHAR, // the name of the user 3 cTime: TIMESTAMP, // the time when the URL was accessed 4 url: VARCHAR // the URL that was accessed by the user 5 ]
2)从概念上来说,流上的每天记录都是动态表进行INSERT修改。从本质上讲,是从一个INSERT-Only(仅插入)的ChangeLog流上构建一个表。点击事件流上构建表如下图所示,且随着更多点击流记录的插入,生成的表不断增长:
Note:定义在流上的表在内部是没有实现的。
2.2 连续查询
连续查询不会中止,会根据输入表来更新结果表,下面介绍两种查询的例子。
1)简单的GROUP-BY Count聚合查询
下图中,左边是输入表click,是随着时间updata增加的,右边是查询的结果表。开始clicks表中只有一条数据[Mary, ./home]时其结果表是表-1,当clicks表中新增一条数据[Bob, ./cart]时,其结果表是表-2,依次下推。每一条新数据的到来会对之前表行进update或INSERT操作,SQL语句就会根据现有数据更新的结果表。
2)带有窗口(window)的聚合查询
窗口的时间间隔是1个小时,窗口-1对应的时表-1,窗口-2对应的时表-2,依次类推。和第一种查询不一样的是,每一张时表只是统计对应窗口的数据,之前窗口的数据对其没有影响,对不同窗口的查询结果是以追加的形式写入result表中的。
2.3 Update和Append查询
2.2中的两种例子分别对应的两种查询方式,
1)例子1对应着Update查询,这种方式需要更新之前已经发出的结果,包括INSERT和UPDATE两种改变。改变之前已经发出的结果意味着,这种查询需要维护更多的状态(state)数据;
2)例子2对应着Append查询,这种方式查询的结果都是以追加的形式加入到result表中,仅包含INSERT操作。这种方式生成的表和update生成的表转换成流的方式不一样(见下文)。
2.4 Restrictions查询
对于有些SQL查询会因需要保留的state多大或重新计算已发出的记录用来更新的代价太大而得不偿失。
1)state size:例如下面的SQL,在连续查询中,当一条新的消息到来时,为了更新之前已发出的结果(联想2.2中例1),需要保存之前的计算结果即state。当时当连续查询持续很长时间时,需要保存的state的容量会很大,且随着时间的递增会越来越大,更糟糕的是若不断有新用户(分配不同的username)加入,其要保存的count会随着时间更加恐怖,最后有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1 SELECT user, COUNT(url) FROM clicks GROUP BY user;
2)computing updates:例如下面的SQL,当clicks表新增一条记录,为计算rank,需要对之前所有的重新计算和更新已发出结果的中很大一部分,一条记录的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很多user的rank变化。
1 SELECT user, RANK() OVER (ORDER BY lastLogin) 2 FROM ( 3 SELECT user, MAX(cTime) AS lastAction FROM clicks GROUP BY user 4 );
3)查询配置(链接[3])
在常见的场景中,对长期的运行的job做连续查询,为了防止保存的state过大超出存储而任务失败,可能会对state的大小做一定限制即删除state。但这种方式可能引发另一个问题——查询出来的结果可能不准确。Flink Table API和SQL中提供查询参数试图在准确性和资源消耗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Idle State Retention Time含义是state的key在被删除之前多长时间没有被更新,即没有被更新state的保存时间。使用方式如下:
1 StreamQueryConfig qConfig = ... 2 3 // set idle state retention time: min = 12 hours, max = 24 hours 4 qConfig.withIdleStateRetentionTime(Time.hours(12), Time.hours(24));
3、Table到流的转换
可以通过INSERT、UPDATE、DELETE像修改常规表一样去改变动态表。将动态表转换为流或将其写入外部系统时,需要对这些更改进行encode。 Flink的Table API和SQL支持三种encode改变动态表的方法:
1)Append-only Stream(仅追加流):仅通过INSERT操作得到的动态表可以发射插入行来转换为流(联想2.2中例2),这种方式转换的流中数据都是片段性的,一个片段代表一个窗口;
2)Retract Stream(回溯流):restract stream有两种消息:添加(add)消息和回溯(retract)消息。将动态表转换为回溯(retract)流,通过将INSERT更改encode为添加消息,将DELETE更改encode为回溯消息,将UPDATE更改endcode为更新(上一个)行的回溯消息以及添加消息更新新的行 。 下图显示了动态表到回溯流的转换。
流上每条消息都有一个标识位,其中+标识INSERT操作,-标识DELETE操作。在clicks表中第一、二行消息[Mary, ./home]和[Bob, ./cat]被转换为流中1第、2条消息,当clicks表中第三行[Mary, ./prod?id=1]转换时,会先将已发出的第1条信息标记为DELETE告诉下游,然后第4条消息重新插入user为Mary的消息,依次类推,这样可以保证输出结果的正确性。
3)Upsert Stream(上插流):Upsert流包括upsert消息和删除消息。 动态表要转换为upsert流需要(可能是复合的)唯一键。 通过将INSERT和UPDATE 操作encode为upsert消息,并将DELETE更改encode为删除消息,可以是具有唯一键的动态表转换为流。 流运算需要知道唯一键属性才能正确应用消息。 与回溯流的主要区别在于UPDATE使用单个消息((主键))进行编码,因此更有效。
(个人理解待验证)Upsert流和Retract流的区别在于数据存在第三方系统中时,前者可能存在重复数据,后者没有。
NOTE:在将动态表(dynamic table)转换为数据流(Data Stream)时,仅支持append和retract两种方式。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