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年初,在中国互联网还处于一个原始发展阶段的初期,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的时候,张朝阳在其导师尼葛洛庞帝以及麻省理工教授爱德华•罗伯特的引荐下,正式引入了22万5千美金的天使投资,算是正式开辟了利用风险投资为中国互联网创业以及发展的一个先河。

  十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风生水起,在见证一批追潮者的兴衰之后,搜狐的发展似乎一直在稳步前行,创业之初,搜狐借鉴雅虎模式,以中国第一个分类搜索引擎的身份问世;1999年,搜狐奠定门户网站的雏形;2000年,搜狐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并购ChinaRen首创门户矩阵模式;2002年,搜狐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率先全面盈利;2003年,搜狐收购焦点房产网和17173,建立中文世界最有价值的网络资产搜狐门户矩阵;2004年,搜狐推出独立域名搜索引擎“搜狗”,并开始实施“技术驱动、产品导向”战略;2005年,搜狐成为百年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赞助商;2006年,搜狐将中国互联网由图文时代带入视频时代,又成功推出世界首款互联网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2007年,搜狐推出全球首个收录100亿中文网页的搜狗3.0;2008年,搜狐在国内率先推出博客开放平台,从此将中国互联网带入个人门户时代。

  张朝阳坦言三年低潮尤如长征

  “搜狐从创业之初到今天矩阵门户的成形,还是经历了许多的磨难,1999年、2000年、2001年,是搜狐经历磨难的三年,特别艰难,这个过程有点像长征,每天都感觉被华尔街拿着鞭子抽,那段时间是我最焦虑的时候。”在搜狐十周年庆典的媒体见面会上,谈到搜狐曾经走过的历程,张朝阳未免有些感慨。

  其实96年也很艰苦,融资融得非常艰难,97年的探索非常艰难。但是第一次融资以后,搜狐的几个股东也比较简单,也没有那么多要求,就是由我们在国内探索。所以,日子过得压力还是比较小,去探索各种东西。但是98年推出搜狐以后,搜狐迅速的成名。99年以后,包括各种压力,股东的利益等等。02年开始就缓过劲来,02年开始找到短信盈利。03年开始反思。04年开始搜狐的转型,是这样一个基本的阶段。转向融资、创业、探索商业模式、宣传、品牌的营销,到进入了一种股东的压力、矛盾、技术的缺失、不盈利引起的投资者的置疑,上市以后到后来逐渐在高压下找到了短信的盈利,同时来解决股东和董事会的矛盾的问题。解决了问题,包括团队的冶炼和大浪淘沙形成了一个战斗力的团队,确定一个从营销文化、品牌文化到对技术和产品的追求、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的过程,是这样的十年。”

  在亲自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十年发展之后,张朝阳明显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对于今后的决策似乎也显得信心十足,“我们是大浪淘沙活下来的公司。过去十年在我身边倒下来的公司不计其数,我们也是等于幸存者。我们现在等于是获得了进入决赛圈的门票。我们曾经犯的错误,走的弯路,或者说我们的股东、投资者和我本身缺乏经验导致犯的错误,导致现在我们只能说是进入了决赛圈,而未来的发展当中,谁将会成为霸主,我们无法预测。”
不谈退休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成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更加验证了一个真理,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是技术,动力是创新,这一点与早期张朝阳所提出的“技术驱动、产品导向”战略相当吻合。

  当时,无线业务正值鼎盛时期,众多网站并不缺乏盈利手段,搜狐的选择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共鸣,但时间却印证了搜狐当时的决策先机,从并购到自主研发输入法和搜索引擎以及张朝阳“搜狐3.0”概念的推出到游戏的成功研发运营,搜狐不光是在技术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领先者,更是成功利用博客概念将原先的矩阵模式进行了有序的打通,在用户的黏性上有了很大的增强。

  “当WEB3.0到来的时候。互联网的应用是人跟人的交流、互动,这才是互联网的本质,分享。所以,如果我们不早布下这种矩阵,对于技术产品的追求的话,我们可能也跟新浪一样,集中在一件事,最后我们把新浪超过了也没有意义了,因为所有的网民都去干别的事了。但是尤其对于中国来讲,互联网门户对于网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只做资讯是很危险的。因为80后的网民根本不看这些资讯,他们完全在干别的。”在谈到搜狐的成功时,张朝阳难掩自豪。

  毫无疑问,搜狐博客的成功以及网游的崛起无疑给张朝阳打下了一剂强心针,甚至在谈到超越老对手新浪这个敏感问题的时候,张朝阳都毫不谦虚的许在了下一个季度。

  而在谈到有没有想过功成身退这个话题时,张朝阳则表示:“我没有一个明显的退休的概念,因为搜索现在越做越顺了,从我必须去做,和我喜欢做、我想做,如果变成了每天我都想做这件事,它变成了我生活的乐趣,就不存在退休的问题。我希望以后我对搜狐觉得我每天做着很好玩,培养梯队、团队,把我的角色定义得更加窄一点来突破这些东西。很难定义我什么时候退休,它是一个缓慢的逐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