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birthday BNTang!

4 zookeeper集群和基本命令

4 zookeeper集群和基本命令

集群思路:先搞定一台服务器,再克隆出两台,形成集群!

1 安装zookeeper

我们的zookeeper是安装在/opt目录下


2 配置服务器编号

  • 在/opt/zookeeper/zkData创建myid文件
vim myid
  • 在文件中添加与server对应的编号:1
  • 其余两台服务器分别对应2和3

3 配置zoo.cfg文件

  • 打开zoo.cfg文件,增加如下配置
    img
#######################cluster##########################
server.1=192.168.204.141:2888:3888
server.2=192.168.204.142:2888:3888
server.3=192.168.204.143:2888:3888
  • 配置参数解读 server.A=B:C:D
    • A: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号服务器
      集群模式下配置的/opt/zookeeper/zkData/myid文件里面的数据就是A的值
    • B:服务器的ip地址
    • C:与集群中Leader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
    • D:选举时专用端口,万一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
      出一个新的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

4 配置其余两台服务器

找到虚拟机安装的位置进入
img

  1. 在虚拟机数据目录vms下,创建zk02
    img

  2. 将本台服务器数据目录下的.vmx文件和所有的.vmdk文件分别拷贝zk02下
    img

  3. 虚拟机->文件->打开 (选择zk02下的.vmx文件)
    img

  4. 开启此虚拟机,弹出对话框,选择“我已复制该虚拟机”

  5. 进入系统后,查看ip,修改/opt/zookeeper/zkData/myid中的数值为2

还需要注意目录中集群的ip哦是否一致

img

第三台服务器zk03,重复上面的步骤


5 集群操作

  1. 每台服务器的防火墙必须关闭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 关闭集群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查看状态
    
  2. 启动第1台

需要进入到zookeeper的bin 目录

[root@localhost bin]# ./zkServer.sh start
  1. 查看状态
[root@localhost bin]# ./zkServer.sh status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zookeeper/bin/../conf/zoo.cfg
Client port found: 2181. Client address: localhost.
Error contacting service. It is probably not running.

注意:因为没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所以集群失败 (防火墙没有关闭也会导致失败)

  1. 当启动第2台服务器时
    • 查看第1台的状态:Mode: follower
    • 查看第2台的状态:Mode: leader

6 客户端命令行操作

启动客户端

[root@localhost bin]# ./zkCli.sh

显示所有操作命令

help

查看当前znode中所包含的内容

ls /

查看当前节点详细数据

ls -s /
  • cZxid:创建节点的事务
    • 每次修改ZooKeeper状态都会收到一个zxid形式的时间戳,也就是ZooKeeper事务ID。
    • 事务ID是ZooKeeper中所有修改总的次序。
    • 每个修改都有唯一的zxid,如果zxid1小于zxid2,那么zxid1在zxid2之前发生。
  • ctime:被创建的毫秒数(从1970年开始)
  • mZxid:最后更新的事务zxid
  • mtime:最后修改的毫秒数(从1970年开始)
  • pZxid:最后更新的子节点zxid
  • cversion:创建版本号,子节点修改次数
  • dataVersion:数据变化版本号
  • aclVersion:权限版本号
  • ephemeralOwner:如果是临时节点,这个是znode拥有者的session id。如果不是临时节>点
    则是0。
  • dataLength:数据长度
  • numChildren:子节点数

分别创建2个普通节点

  • 在根目录下,创建中国和美国两个节点
create /china
create /usa
  • 在根目录下,创建俄罗斯节点,并保存“普京”数据到节点上
create /ru "pujing"
  • 多级创建节点
    • 在日本下,创建东京 “热”
    • japan必须提前创建好,否则报错 “节点不存在”
create /japan/Tokyo "hot"

获得节点的值

get /japan/Tokyo

创建短暂节点:

创建成功之后,quit退出客户端,重新连接,短暂的节点消失

create -e /uk
ls /
quit
ls /

创建带序号的节点

  • 在俄罗斯ru下,创建3个city
create -s /ru/city # 执行三次
ls /ru
[city0000000000, city0000000001, city0000000002]
  • 如果原来没有序号节点,序号从0开始递增。
  • 如果原节点下已有2个节点,则再排序时从2开始,以此类推

修改节点数据值

set /japan/Tokyo "too hot"

监听节点

  • 监听 节点的值变化 或 子节点变化(路径变化)

    1. 在server3主机上注册监听/usa节点的数据变化
    addWatch /usa
    
    1. 在Server1主机上修改/usa的数据
    set /usa "telangpu"
    
    1. Server3会立刻响应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DataChanged path:/usa
    2. 如果在Server1的/usa下面创建子节点NewYork
    create /usa/NewYork
    
    1. Server3会立刻响应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Createdpath:/usa/NewYork

删除节点

delete /usa/NewYork

递归删除节点 (非空节点,节点下有子节点)

不仅删除/ru,而且/ru下的所有子节点也随之删除

deleteall /ru
posted @ 2022-07-16 17:04  look-word  阅读(6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