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IO监控分析

基本概念

  • 磁盘:为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持久化存储
  • 文件系统:在磁盘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用来管理文件的树状结构
  • 索引节点和目录项:
    • 索引节点,简称为 inode,用来记录文件的元数据,比如 inode 编号、文件大小、访问权限、修改日期、数据的位置等。索引节点和文件一一对应,它跟文件内容一样,都会被持久化存储到磁盘中。所以记住,索引节点同样占用磁盘空间。
    • 目录项,简称为 dentry,用来记录文件的名字、索引节点指针以及与其他目录项的关联关系。多个关联的目录项,就构成了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不过,不同于索引节点,目录项是由内核维护的一个内存数据结构,所以通常也被叫做目录项缓存。
    • 注意点:
      • Linux 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都分配两个数据结构,索引节点(index node)和目录项(directory entry),它们主要用来记录文件的元信息和目录结构。
      • 目录项本身就是一个内存缓存,而索引节点则是存储在磁盘中的数据。
      • 为了协调慢速磁盘与快速 CPU 的性能差异,文件内容会缓存到页缓存 Cache 中,这些索引节点自然也会缓存到内存中,加速文件的访问。
  • 逻辑块:磁盘读写的最小单位是扇区,然而扇区只有 512B 大小,如果每次都读写这么小的单位,效率一定很低。所以,文件系统又把连续的扇区组成了逻辑块,然后每次都以逻辑块为最小单元,来管理数据。常见的逻辑块大小为 4KB,也就是由连续的 8 个扇区组成。
  • 存储区域:磁盘在执行文件系统格式化时,会被分成三个存储区域:
    • 超级块,存储整个文件系统的状态
    • 索引节点区,用来存储索引节点
    • 数据块区,则用来存储文件数据

image.png

  • 虚拟文件系统:
    • 目录项、索引节点、逻辑块以及超级块,构成了 Linux 文件系统的四大基本要素。不过,为了支持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Linux 内核在用户进程和文件系统的中间,又引入了一个抽象层,也就是虚拟文件系统 VFS(Virtual File System);
    • VFS 定义了一组所有文件系统都支持的数据结构和标准接口。这样,用户进程和内核中的其他子系统,只需要跟 VFS 提供的统一接口进行交互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再关心底层各种文件系统的实现细节;
    • 支持的文件系统分类:
      • 第一类是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也就是把数据直接存储在计算机本地挂载的磁盘中。常见的 Ext4、XFS、OverlayFS 等,都是这类文件系统。
      • 第二类是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文件系统。这类文件系统,不需要任何磁盘分配存储空间,但会占用内存。我们经常用到的 /proc 文件系统,其实就是一种最常见的虚拟文件系统。此外,/sys 文件系统也属于这一类,主要向用户空间导出层次化的内核对象。
      • 第三类是网络文件系统,也就是用来访问其他计算机数据的文件系统,比如 NFS、SMB、iSCSI 等。
      • 注意:这些文件系统,要先挂载到 VFS 目录树中的某个子目录(称为挂载点),然后才能访问其中的文件

image.png

  • 文件系统I/O:文件读写方式的各种差异,导致 I/O 的分类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缓冲与非缓冲 I/O、直接与非直接 I/O、阻塞与非阻塞 I/O、同步与异步 I/O 等。
    • 第一种,根据是否利用标准库缓存,可以把文件 I/O 分为缓冲 I/O 与非缓冲 I/O。
      • 缓冲 I/O,是指利用标准库缓存来加速文件的访问,而标准库内部再通过系统调度访问文件。
      • 非缓冲 I/O,是指直接通过系统调用来访问文件,不再经过标准库缓存。
    • 第二,根据是否利用操作系统的页缓存,可以把文件 I/O 分为直接 I/O 与非直接 I/O。
      • 直接 I/O,是指跳过操作系统的页缓存,直接跟文件系统交互来访问文件。
      • 非直接 I/O 正好相反,文件读写时,先要经过系统的页缓存,然后再由内核或额外的系统调用,真正写入磁盘。
    • 第三,根据应用程序是否阻塞自身运行,可以把文件 I/O 分为阻塞 I/O 和非阻塞 I/O:
      • 阻塞 I/O,是指应用程序执行 I/O 操作后,如果没有获得响应,就会阻塞当前线程,自然就不能执行其他任务。
      • 非阻塞 I/O,是指应用程序执行 I/O 操作后,不会阻塞当前的线程,可以继续执行其他的任务,随后再通过轮询或者事件通知的形式,获取调用的结果。
    • 第四,根据是否等待响应结果,可以把文件 I/O 分为同步和异步 I/O:
      • 同步 I/O,是指应用程序执行 I/O 操作后,要一直等到整个 I/O 完成后,才能获得 I/O 响应。
      • 异步 I/O,是指应用程序执行 I/O 操作后,不用等待完成和完成后的响应,而是继续执行就可以。等到这次 I/O 完成后,响应会用事件通知的方式,告诉应用程序。

磁盘

  • 磁盘是可以持久化存储的设备,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常见磁盘可以分为两类:机械磁盘和固态磁盘:
    • 第一类,机械磁盘,也称为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r),通常缩写为 HDD。机械磁盘主要由盘片和读写磁头组成,数据就存储在盘片的环状磁道中。在读写数据前,需要移动读写磁头,定位到数据所在的磁道,然后才能访问数据。显然,如果 I/O 请求刚好连续,那就不需要磁道寻址,自然可以获得最佳性能。这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连续 I/O 的工作原理。与之相对应的,当然就是随机 I/O,它需要不停地移动磁头,来定位数据位置,所以读写速度就会比较慢。
    • 第二类,固态磁盘(Solid State Disk),通常缩写为 SSD,由固态电子元器件组成。固态磁盘不需要磁道寻址,所以,不管是连续 I/O,还是随机 I/O 的性能,都比机械磁盘要好得多。
  • 无论机械磁盘,还是固态磁盘,相同磁盘的随机 I/O 都要比连续 I/O 慢很多:
    • 对机械磁盘来说,我们刚刚提到过的,由于随机 I/O 需要更多的磁头寻道和盘片旋转,它的性能自然要比连续 I/O 慢。
    • 而对固态磁盘来说,虽然它的随机性能比机械硬盘好很多,但同样存在“先擦除再写入”的限制。随机读写会导致大量的垃圾回收,所以相对应的,随机 I/O 的性能比起连续 I/O 来,也还是差了很多。
    • 此外,连续 I/O 还可以通过预读的方式,来减少 I/O 请求的次数,这也是其性能优异的一个原因。很多性能优化的方案,也都会从这个角度出发,来优化 I/O 性能。
  • 机械磁盘和固态磁盘还分别有一个最小的读写单位:
    • 机械磁盘的最小读写单位是扇区,一般大小为 512 字节。
    • 而固态磁盘的最小读写单位是页,通常大小是 4KB、8KB 等。
    • 注意:
      • 如果每次都读写 512 字节这么小的单位的话,效率很低。所以,文件系统会把连续的扇区或页,组成逻辑块,然后以逻辑块作为最小单元来管理数据。常见的逻辑块的大小是 4KB,也就是说,连续 8 个扇区,或者单独的一个页,都可以组成一个逻辑块。
  • 除了可以按照存储介质来分类,另一个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接口来分类:
    •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 SAS(Serial Attached SCSI)
    • SATA(Serial ATA)
    • FC(Fibre Channel)
    • 注意:
      • 不同的接口,往往分配不同的设备名称。比如, IDE 设备会分配一个 hd 前缀的设备名,SCSI 和 SATA 设备会分配一个 sd 前缀的设备名。如果是多块同类型的磁盘,就会按照 a、b、c 等的字母顺序来编号。
  • 常用磁盘架构-RAID:
    • 把多块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磁盘,构成冗余独立磁盘阵列,也就是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并且增强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 RAID0 有最优的读写性能,但不提供数据冗余的功能。而其他级别的 RAID,在提供数据冗余的基础上,对读写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优化。

通用块层

  • 在 Linux 中,磁盘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块设备来管理的,也就是以块为单位读写数据,并且支持随机读写。每个块设备都会被赋予两个设备号,分别是主、次设备号。主设备号用在驱动程序中,用来区分设备类型;而次设备号则是用来给多个同类设备编号。
  • 为了减小不同块设备的差异带来的影响,Linux 通过一个统一的通用块层,来管理各种不同的块设备。
  • 通用块层,是处在文件系统和磁盘驱动中间的一个块设备抽象层。它主要有两个功能 :
    • 第一个功能跟虚拟文件系统的功能类似。向上,为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访问块设备的标准接口;向下,把各种异构的磁盘设备抽象为统一的块设备,并提供统一框架来管理这些设备的驱动程序。
    • 第二个功能,通用块层还会给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发来的 I/O 请求排队,并通过重新排序、请求合并等方式,提高磁盘读写的效率。
  • 对 I/O 请求排序的过程,也就是 I/O 调度。Linux 内核支持四种 I/O 调度算法,分别是 NONE、NOOP、CFQ 以及 DeadLine:
    • 第一种 NONE ,更确切来说,并不能算 I/O 调度算法。因为它完全不使用任何 I/O 调度器,对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的 I/O 其实不做任何处理,常用在虚拟机中(此时磁盘 I/O 调度完全由物理机负责)。
    • 第二种 NOOP ,是最简单的一种 I/O 调度算法。它实际上是一个先入先出的队列,只做一些最基本的请求合并,常用于 SSD 磁盘。
    • 第三种 CFQ(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也被称为完全公平调度器,是现在很多发行版的默认 I/O 调度器,它为每个进程维护了一个 I/O 调度队列,并按照时间片来均匀分布每个进程的 I/O 请求。类似于进程 CPU 调度,CFQ 还支持进程 I/O 的优先级调度,所以它适用于运行大量进程的系统,像是桌面环境、多媒体应用等。
    • 第四种 DeadLine 调度算法,分别为读、写请求创建了不同的 I/O 队列,可以提高机械磁盘的吞吐量,并确保达到最终期限(deadline)的请求被优先处理。DeadLine 调度算法,多用在 I/O 压力比较重的场景,比如数据库等。

I/O 栈

  • 清楚了磁盘和通用块层的工作原理,再结合上一期我们讲过的文件系统原理,就可以整体来看 Linux 存储系统的 I/O 原理了。
  • 可以把 Linux 存储系统的 I/O 栈,由上到下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文件系统层、通用块层和设备层。这三个 I/O 层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这其实也是 Linux 存储系统的 I/O 栈全景图:
    • 文件系统层,包括虚拟文件系统和其他各种文件系统的具体实现。它为上层的应用程序,提供标准的文件访问接口;对下会通过通用块层,来存储和管理磁盘数据。
    • 通用块层,包括块设备 I/O 队列和 I/O 调度器。它会对文件系统的 I/O 请求进行排队,再通过重新排序和请求合并,然后才要发送给下一级的设备层。
    • 设备层,包括存储设备和相应的驱动程序,负责最终物理设备的 I/O 操作。

磁盘性能指标

衡量磁盘性能的五个基本指标:使用率、饱和度、IOPS、吞吐量以及响应时间。

  • 使用率,是指磁盘处理 I/O 的时间百分比。过高的使用率(比如超过 80%),通常意味着磁盘 I/O 存在性能瓶颈。
  • 饱和度,是指磁盘处理 I/O 的繁忙程度。过高的饱和度,意味着磁盘存在严重的性能瓶颈。当饱和度为 100% 时,磁盘无法接受新的 I/O 请求。
  • IOPS(Input/Output Per Second),是指每秒的 I/O 请求数。
  • 吞吐量,是指每秒的 I/O 请求大小。
  • 响应时间,是指 I/O 请求从发出到收到响应的间隔时间。

性能监控

  • 工具:df,/proc,vmstat,iostat
  • 容量查看
    • 总体磁盘信息

image.png

  • 查看单独磁盘或分区

image.png

  • 缓存查看
    • free输出的cache等于Cached和Slab(SReclaimable)之和

image.png
image.png

  • 磁盘I/O查看
    • 输入参数:iostat -x -d 1 5
      • -x 显示扩展统计
      • -d 显示设备利用率报告,默认显示所有设备,可指定
    • 输出参数:
      • %util  ,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磁盘 I/O 使用率;
      • r/s+  w/s  ,就是 IOPS;
      • rkB/s+wkB/s ,就是吞吐量;
      • r_await+w_await ,就是响应时间。

image.png

  • 进程 I/O 查看
    • 输入参数:pidstat -d 1 5
      • -d:报告I / O统计信息
    • 输出参数:
      • 用户 ID(UID)和进程 ID(PID)  。
      • 每秒读取的数据大小(kB_rd/s) ,单位是 KB。
      • 每秒发出的写请求数据大小(kB_wr/s) ,单位是 KB。
      • 每秒取消的写请求数据大小(kB_ccwr/s) ,单位是 KB。
      • 块 I/O 延迟(iodelay),包括等待同步块 I/O 和换入块 I/O 结束的时间,单位是时钟周期。

image.png

  • 总体I/O查看:iotop

image.png

分析IO瓶颈步骤

  • 先用 iostat 发现磁盘 I/O 性能瓶颈;
  • 再借助 pidstat ,定位出导致瓶颈的进程;
  • 随后分析进程的 I/O 行为;
  • 最后,结合应用程序的原理,分析这些 I/O 的来源。

IO指标和工具

  • 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包括容量、使用量以及剩余空间等;
  • 索引节点的使用情况,它也包括容量、使用量以及剩余量等三个指标;
  • 缓存使用情况,包括页缓存、目录项缓存、索引节点缓存以及各个具体文件系统(如 ext4、XFS 等)的缓存;
  • 文件 I/O 的性能指标,包括 IOPS(包括 r/s 和 w/s)、响应时间(延迟)以及吞吐量(B/s)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posted @ 2022-03-03 08:18  longtds  阅读(60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