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1 20221421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第十二周学习总结

作业信息

班级链接:https://edu.cnblogs.com/campus/besti/2022-2023-1-CFAP
作业要求:https://www.cnblogs.com/rocedu/p/9577842.html#WEEK12
作业正文:2022-2023-1 20221312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第十二周学习总结 - 221421李旻奇 - 博客园 (cnblogs.com)

这周对于C语言的进度推得很快,已经学完多文件代码了,对于头文件的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此我一直追求的破解代码冗余的手段又多了一种,目前与有了三种,封装,声明与引用,多文件,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我在第三周总结里写到C语言是一门良好设计的语言,在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目前我能举出更有力的证据:

  • typedef函数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只是作为命名别名的手段,但是没提及别名是对可移植性的最大的提高,我们知道在不同的编译器下不同的数据类型可能占据不同的的大小,例如4字节大小在VS code中是int但是在其他编译器中可能是long,因此命名别名就具有更多适配意义。

还有一个重要的定义是内存对齐在此仔细讨论

什么是内存对齐

元素是按照定义顺序一个一个放到内存中去的,但并不是紧密排列的。从结构体存储的首地址开始,每个元素放置到内存中时,它都会认为内存是按照自己的大小(通常它为4或8)来划分的,因此元素放置的位置一定会在自己宽度的整数倍上开始,这就是所谓的内存对齐。

理论上,int占4byte,char占一个byte,那么将它们放到一个结构体中应该占4+1=5byte;但是实际上,通过运行程序得到的结果是8 byte,这就是内存对齐所导致的。

#include<stdio.h>

struct{
int x;
char y;
}Test;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Test)); // 输出8不是5
return 0;
}

为什么要内存对齐

  1. 平台原因(移植原因):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 性能原因: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 假如没有内存对齐机制,数据可以任意存放,现在一个int变量存放在从地址1开始的联系四个字节地址中,该处理器去取数据时,要先从0地址开始读取第一个4字节块,剔除不想要的字节(0地址),然后从地址4开始读取下一个4字节块,同样剔除不要的数据(5,6,7地址),最后留下的两块数据合并放入寄存器。这需要做很多工作。

  • 现在有了内存对齐的,int类型数据只能存放在按照对齐规则的内存中,比如说0地址开始的内存。那么现在该处理器在取数据时一次性就能将数据读出来了,而且不需要做额外的操作,提高了效率。

内存对齐规则

  1. 基本类型的对齐值就是其sizeof值;

  2. 数据成员对齐规则:结构(struct)(或联合(union))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这个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3. 结构(或联合)的整体对齐规则:在数据成员完成各自对齐之后,结构(或联合)本身也要进行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4. #include<stdio.h>
    struct
    {
    int i;
    char c1;
    char c2;
    }Test1;

    struct{
    char c1;
    int i;
    char c2;
    }Test2;

    struct{
    char c1;
    char c2;
    int i;
    }Test3;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Test1)); // 输出8
    printf("%d\n",sizeof(Test2)); // 输出12
    printf("%d\n",sizeof(Test3)); // 输出8
    return 0;
    }

    默认#pragma pack(4),且结构体中最长的数据类型为4个字节,所以有效对齐单位为4字节,下面根据上面所说的规则以第二个结构体来分析其内存布局:首先使用规则1,对成员变量进行对齐:

    • sizeof(c1) = 1 <= 4(有效对齐位),按照1字节对齐,占用第0单元;

    • sizeof(i) = 4 <= 4(有效对齐位),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要为4的倍数,占用第4,5,6,7单元;

    • sizeof(c2) = 1 <= 4(有效对齐位),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要为1的倍数,占用第8单元;

    然后使用规则2,对结构体整体进行对齐:

    第二个结构体中变量i占用内存最大占4字节,而有效对齐单位也为4字节,两者较小值就是4字节。因此整体也是按照4字节对齐。由规则1得到s2占9个字节,此处再按照规则2进行整体的4字节对齐,所以整个结构体占用12个字节。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上面例子三个结构体的内存布局如下:

     

    例子三个结构体的内存布局

    更改C编译器的缺省字节对齐方式:

    在缺省情况下,C编译器为每一个变量或是数据单元按其自然对界条件分配空间。一般地,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改变缺省的对界条件:

    • 使用伪指令#pragma pack (n),C编译器将按照n个字节对齐。
    • 使用伪指令#pragma pack (),取消自定义字节对齐方式。

    另外,还有如下的一种方式:

    • __attribute((aligned (n))),让所作用的结构成员对齐在n字节自然边界上。如果结构中有成员的长度大于n,则按照最大成员的长度来对齐。

    • attribute((packed)),取消结构在编译过程中的优化对齐,按照实际占用字节数进行对齐。

    不同平台上编译器的 pragma pack 默认值不同。而我们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 n= 1,2,4,8,16来改变对齐系数。

    例如,对于上个例子的三个结构体,如果前面加上#pragma pack(1),那么此时有效对齐值为1字节,此时根据对齐规则,不难看出成员是连续存放的,三个结构体的大小都是6字节。

    有效对齐值为1字节

    如果前面加上#pma pack(2),有效对齐值为2字节,此时根据对齐规则,三个结构体的大小应为6,8,6

  5. 分析问题

    在存储某些数据时,其实际需求的数据长度可能要小于一个字节,只占一位或几位。为了节省空间,处理方便,在C中引入了另一种结构,称为“位域”或“位段”。

    所谓“位域”,就是把一个字节中的“位”按照实际的需求分成不同的区域,表明每个区域位数、区域的域名,并允许程序按照域名进行操作。如此就可以把不同的对象用一个字节来表示。

    位域的定义与结构定义相仿,其形式为:

    struct 位域的结构体名
    {
    //位域列表
    }

    位域列表的形式为:【类型说明符】 【位域名】:【位域的长度】例如:

    struct ab
    {
    int a:8;
    int b:2;
    int c:6;
    }

    对于位域的定义,有以下几点说明:

    (1)一个位域必须存储在同一个字节中,不能跨两个字节。如一个字节所剩空间不够存放另一位域时,应从下一单元起存放该位域。也可以有意使某位域从下一单元开始。

    例如:

    struct wy
    {
    unsigned a:6;
    unsigned 0; //空域
    unsigned b:4; //从一单元开始存放
    unsigned c:4;
    }

    在这个位域定义中,a占第一字节的6位,后2位填0表示不使用,b从第二字节开始,占用4位,c占用4位

  6. 2)由于位域不允许跨两个字节,因此位域的长度不能大于一个字节的长度,也就是不能超过8位二进位。

    (3)位域可以无位域名,这时它只用来填充或调整位置。无名的位域是不能使用的。

    例如:

    struct wk
    {
    int a:1;
    int :2; //不能使用
    int b:3;
    int c:2;
    }
     

 

posted @ 2022-11-18 22:34  221421李旻奇  阅读(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