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适配器模式是结构型模式,其他还有包括:适配器模式、装饰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其中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是各种模式的起源

 

老规矩先看定义:适配器模式是作为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的桥梁。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结合了两个独立接口的功能。单从字面意义上看,应该是负责加入不兼容的接口功能。==、 还是不太能接受这段解释,举个例子:比如我国标准电压是220V,而美国是110V,我们该怎么样在美国电压的条件下,使用中国电器?这就需要一个适配器将110V转化成220V。怎么样懂这适配器是干啥的了吧,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那我们该怎么做?推荐使用继承或者依赖,就是让适配器继承或者依赖已有的对象,实现想要的目标接口。而且适配器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类的适配器模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1类的适配器模式

例子:

Source类: 

package cs_adapter;

public class Source {

public void method1() {  

        System.out.println("Source:MP4格式播发");  

    }

}

接口:

package cs_adapter;

public interface Targetable {

 /* 与原类中的方法相同 */  

    public void method1();  

  

    /* 新类的方法 */  

    public void method2();  

}

 

适配器:

package cs_adapter;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Source implements Target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targetable:MP3格式播发");  

    }  

}

 

测试类:

package cs_adapter;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able target = new Adapter();  

        target.method1();  

        target.method2();  

}

}

 

结果:

Source:MP4格式播发

targetable:MP3格式播发

 

从结果可以看出,这样Targetable接口的实现类就具有了Source类的功能。

 

(2)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它的基本思路上面的基本差不多,这次让Adapter不继承source类,变成持有source类的实例。

 

Adapter

package cs_adapter;

 

public class Adapter2  implements Targetable {

private Source source;

 

public Adapter2(Source source){

super();

this.source=sour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1() {

source.method1();

}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System.out.println("targetable:MP3格式播发");  

}

}

测试类:

...

Source source = new Source();

Targetable target = new Adapter2(source);

        target.method1();  

target.method2();  

...

结果:

Source:MP4格式播发

targetable:MP3格式播发

 

结果和类的适配器模式是一样的,当然是这样,因为在适配器中只是把继承source变成依赖而已。

 

(3)接口的适配器模式

接口的适配器是这样的:有时我们写的一个接口中有多个抽象方法,当我们写该接口的实现类时,必须实现该接口的所有方法,这明显有时比较浪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我们需要的,有时只需要某一些,此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接口的适配器模式,借助于一个抽象类,该抽象类实现了该接口,实现了所有的方法,而我们不和原始的接口打交道,只和该抽象类取得联系,所以我们写一个类,继承该抽象类,重写我们需要的方法就行。

 

接口类:

package cs_adapter_im;

public interface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适配器类:

package cs_adapter_im;

//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dapter3 implements Sourceable{

public void method1(){}  

public void method2(){}  

}

子类1

package cs_adapter_im;

 

public class SourceM1 extends Adapter3{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M1!");  

    }  

}

子类2

package cs_adapter_im;

 

public class SourceM2 extends Adapter3{

public void method2(){  

        System.out.println("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second M2!");  

    }  

}

 

测试类:

package cs_adapter_im;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urceable source1 = new SourceM1();  

        Sourceable source2 = new SourceM2();  

          

        source1.method1();  

        source1.method2();  

        source2.method1();  

        source2.method2();  

}

}

 

结果:

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first M1!

the sourceable interface's second M2!

 

最后总结一下:

类的适配器模式:当希望将一个类转换成满足另一个新接口的类时,可以使用类的适配器模式,创建一个新类,继承原有的类,实现新的接口即可。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当希望将一个对象转换成满足另一个新接口的对象时,可以创建一个Adapter类,持有原类的一个实例,在Adapter类的方法中,调用实例的方法就行。

接口的适配器模式:当不希望实现一个接口中所有的方法时,可以创建一个抽象类Adapter,实现所有方法,我们写别的类的时候,继承抽象类即可。

posted @ 2017-06-20 10:28  lusCodding  阅读(1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