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基础及redis特殊场景使用描述
数据类型
String set list hash zset
redis原理
单线程:redis是单线程+io多路复用:检查文件描述的就绪状态
- 对比memchached:多线程+锁
redis优势
- 解决应用服务器的cpu和内存压力
- 减少io的读操作,减轻io的压力
- 关系型数据库的扩展性不强,难以改变表结构
- nosql数据库没有关联关系,数据结构简单,拓展表比较容易;nosql读取速度快,对较大数据处理快;
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去考虑:性能和并发。当然,redis还具备可以做分布式锁等其他功能,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分布式锁这些其他功能,完全还有其他中间件(如zookpeer等)代替,并不是非要使用redis。因此,这个问题主要从性能和并发两个角度去答。
- 性能:我们在碰到需要执行耗时特别久,且结果不频繁变动的SQL,就特别适合将运行结果放入缓存。这样,后面的请求就去缓存中读取,使得请求能够迅速响应。
- 并发:在大并发的情况下,所有的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库会出现连接异常。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redis做一个缓冲操作,让请求先访问到redis,而不是直接访问数据库。
redis持久化
- RDB——redis database
在指定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快照文件(snapshot)写入到磁盘,读取的时候也是直接读取snapshot文件到内存中
① 持久化过程:redis单独创建(fork)一个进程来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临时文件中,待上次持久化结束后,会将该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文件,比aof高效,但是最后一次数据可能会丢失
② Fork:在linux中,fork()会产生一个跟主进程一样的子进程,出于效率考虑,主进程和子进程会公用一段物理内存,当发生改变的时候,才会把主进程“”写时复制”一份给子进程
③ Redis备份的文件:在redis.conf中设置,dbfilename默认为:dump.rdb
④ Rdb保存策略:
900s 1 file change
300s 10file change
60s 10000file change
⑤Rdb的备份:
config get dir 得到备份的文件夹
复制备份文件
⑥Rdb恢复:
关闭redis
将备份文件复制到工作目录下
启动redis,自动加载
- AOF——append of file
以日志形式记录每个写操作,启动时通过日志恢复操作
开启AOF:默认不开启,进入redis.conf找到appendonly yes打开
修复AOF:redis-check-aof –fix appendonly.aof
同步频率:每秒记录一次,如果宕机该秒记可能失效
Rewrite:bgrewriteaof 因为日志是追加方式,文件会越来越大,当超过了设置的阈值时,日志文件会压缩,保留仅可以恢复的日志
- RDB vs AOF
RDB
优点:
* 节省磁盘空间
* 恢复速度快
缺点:
* 数据太大时,比较消耗性能
* 一段时间保存一次快照,宕机时最后一次可能没有保存
AOF
优点:
* 备份机制更加稳健
* 可读的日志文件,通过aof恢复更加稳健,可以处理失误
缺点:
* 比RDB更占磁盘
* 备份速度较慢
* 每次都同步日志,有性能压力
RDB和AOF哪个好
* 官方推荐都启用
* 对数据不敏感,单独用RDB
* 不建议单独使用AOF
* 若作为纯缓存使用,可以都不开启
集群
实现对redis的水平拓展,启动n’的redis节点,将整个数据分布在这n个节点中
- 配置conf文件:
- 拷贝多个redis.conf文件
-
开启daemonize yes
-
Pid文件名字
-
指定端口
-
Log文件名字
-
Dump.rdb名字
-
Appendonly 关掉或者换名字
- 配置cluster文件:
-
cluster-enable yes 打开集群模式
-
cluster-config-file xxx.conf 设置生成的节点配置文件名
-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设置节点失联时间,超多该时间(毫秒),集群自动进入主从切换
分布式架构——session共享
- session共享
缓存——热数据
-
热点数据(经常会被查询,但是不经常被修改或者删除的数据),首选是使用redis缓存,毕竟强大到冒泡的QPS和极强的稳定性不是所有类似工具都有的,而且相比于memcached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可以使用,另外,内存中的数据也提供了AOF和RDB等持久化机制可以选择,要冷、热的还是忽冷忽热的都可选。
-
结合具体应用需要注意一下:很多人用spring的AOP来构建redis缓存的自动生产和清除,过程可能如下:
-
Select 数据库前查询redis,有的话使用redis数据,放弃select 数据库,没有的话,select 数据库,然后将数据插入redis
-
update或者delete数据库钱,查询redis是否存在该数据,存在的话先删除redis中数据,然后再update或者delete数据库中的数据
上面这种操作,如果并发量很小的情况下基本没问题,但是高并发的情况请注意下面场景:
为了update先删掉了redis中的该数据,这时候另一个线程执行查询,发现redis中没有,瞬间执行了查询SQL,并且插入到redis中一条数据,回到刚才那个update语句,这个悲催的线程压根不知道刚才那个该死的select线程犯了一个弥天大错!于是这个redis中的错误数据就永远的存在了下去,直到下一个update或者delete。
计数器
- 诸如统计点击数等应用。由于单线程,可以避免并发问题,保证不会出错,而且100%毫秒级性能!爽。
命令:INCRBY
- 当然爽完了,别忘记持久化,毕竟是redis只是存了内存!
队列
- 相当于消息系统,ActiveMQ,RocketMQ等工具类似,但是个人觉得简单用一下还行,如果对于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话还是用RocketMQ等专业系统。
-
由于redis把数据添加到队列是返回添加元素在队列的第几位,所以可以做判断用户是第几个访问这种业务
-
队列不仅可以把并发请求变成串行,并且还可以做队列或者栈使用
位操作(大数据处理)
-
用于数据量上亿的场景下,例如几亿用户系统的签到,去重登录次数统计,某用户是否在线状态等等。
-
想想一下腾讯10亿用户,要几个毫秒内查询到某个用户是否在线,你能怎么做?千万别说给每个用户建立一个key,然后挨个记(你可以算一下需要的内存会很恐怖,而且这种类似的需求很多,腾讯光这个得多花多少钱。。)好吧。这里要用到位操作——使用setbit、getbit、bitcount命令。
原理是:
redis内构建一个足够长的数组,每个数组元素只能是0和1两个值,然后这个数组的下标index用来表示我们上面例子里面的用户id(必须是数字哈),那么很显然,这个几亿长的大数组就能通过下标和元素值(0和1)来构建一个记忆系统,上面我说的几个场景也就能够实现。用到的命令是:setbit、getbit、bitcount
分布式锁与单线程机制
- 验证前端的重复请求(可以自由扩展类似情况),可以通过redis进行过滤:每次请求将request Ip、参数、接口等hash作为key存储redis(幂等性请求),设置多长时间有效期,然后下次请求过来的时候先在redis中检索有没有这个key,进而验证是不是一定时间内过来的重复提交
-
秒杀系统,基于redis是单线程特征,防止出现数据库“爆破”
-
全局增量ID生成,类似“秒杀”
最新列表——list
- 利用list的自然时间排序存储最新n个数据
- 例如新闻列表页面最新的新闻列表,如果总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select a from A limit 10这种low货,尝试redis的 LPUSH命令构建List,一个个顺序都塞进去就可以啦。不过万一内存清掉了咋办?也简单,查询不到存储key的话,用mysql查询并且初始化一个List到redis中就好了。
排行榜——zset
- 谁得分高谁排名往上。
命令:ZADD(有续集,sorted set)
Q&&A
Q:使用redis有什么缺点
- 缓存和数据库双写一致性问题
- 缓存雪崩问题
- 缓存击穿问题
- 缓存的并发竞争问题
Q:单线程的redis为什么这么快
Q:redis的数据类型,以及每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场景
-
String
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最常规的set/get操作,value可以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一般做一些复杂的计数功能的缓存。
- hash
这里value存放的是结构化的对象,比较方便的就是操作其中的某个字段。博主在做单点登录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数据结构存储用户信息,以cookieId作为key,设置30分钟为缓存过期时间,能很好的模拟出类似session的效果。
- list
使用List的数据结构,可以做简单的消息队列的功能。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利用lrange命令,做基于redis的分页功能,性能极佳,用户体验好。本人还用一个场景,很合适—取行情信息。就也是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场景。LIST可以很好的完成排队,先进先出的原则。
- set
因为set堆放的是一堆不重复值的集合。所以可以做全局去重的功能。为什么不用JVM自带的Set进行去重?因为我们的系统一般都是集群部署,使用JVM自带的Set,比较麻烦,难道为了一个做一个全局去重,再起一个公共服务,太麻烦了。
另外,就是利用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可以计算共同喜好,全部的喜好,自己独有的喜好等功能。 - sorted set
sorted set多了一个权重参数score,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score进行排列。可以做排行榜应用,取TOP N操作。
Q:redis的过期策略以及内存淘汰机制
分析:这个问题其实相当重要,到底redis有没用到家,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你redis只能存5G数据,可是你写了10G,那会删5G的数据。怎么删的,这个问题思考过么?还有,你的数据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但是时间到了,内存占用率还是比较高,有思考过原因么?
- redis采用的是定期删除+惰性删除策略。
-
为什么不用定时删除策略?
定时删除,用一个定时器来负责监视key,过期则自动删除。虽然内存及时释放,但是十分消耗CPU资源。在大并发请求下,CPU要将时间应用在处理请求,而不是删除key,因此没有采用这一策略.
- 定期删除+惰性删除是如何工作的呢?
定期删除,redis默认每个100ms检查,是否有过期的key,有过期key则删除。需要说明的是,redis不是每个100ms将所有的key检查一次,而是随机抽取进行检查(如果每隔100ms,全部key进行检查,redis岂不是卡死)。因此,如果只采用定期删除策略,会导致很多key到时间没有删除。
于是,惰性删除派上用场。也就是说在你获取某个key的时候,redis会检查一下,这个key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除。 - 采用定期删除+惰性删除就没其他问题了么?
不是的,如果定期删除没删除key。然后你也没即时去请求key,也就是说惰性删除也没生效。这样,redis的内存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采用内存淘汰机制。
- 在redis.conf中有一行配置
#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 该配置就是配内存淘汰策略的(什么,你没配过?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 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应该没人用吧。
-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推荐使用,目前项目在用这种。
- 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应该也没人用吧,你不删最少使用Key,去随机删。
- 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种情况一般是把redis既当缓存,又做持久化存储的时候才用。不推荐
- 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依然不推荐
- 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不推荐
ps:如果没有设置 expire 的key, 不满足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 那么 volatile-lru, volatile-random 和 volatile-ttl 策略的行为, 和 noeviction(不删除) 基本上一致。
Q:redis和数据库双写一致性问题
分析:一致性问题是分布式常见问题,还可以再分为最终一致性和强一致性。数据库和缓存双写,就必然会存在不一致的问题。答这个问题,先明白一个前提。就是如果对数据有强一致性要求,不能放缓存。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能保证最终一致性。另外,我们所做的方案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只能说降低不一致发生的概率,无法完全避免。因此,有强一致性要求的数据,不能放缓存。
- 首先,采取正确更新策略,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其次,因为可能存在删除缓存失败的问题,提供一个补偿措施即可,例如利用消息队列。
Q:如何应对缓存穿透和缓存雪崩问题
分析:这两个问题,说句实在话,一般中小型传统软件企业,很难碰到这个问题。如果有大并发的项目,流量有几百万左右。这两个问题一定要深刻考虑。
- 缓存穿透:即黑客故意去请求缓存中不存在的数据,导致所有的请求都怼到数据库上,从而数据库连接异常。
- 利用互斥锁,缓存失效的时候,先去获得锁,得到锁了,再去请求数据库。没得到锁,则休眠一段时间重试
- 采用异步更新策略,无论key是否取到值,都直接返回。value值中维护一个缓存失效时间,缓存如果过期,异步起一个线程去读数据库,更新缓存。需要做缓存预热(项目启动前,先加载缓存)操作。
- 提供一个能迅速判断请求是否有效的拦截机制,比如,利用布隆过滤器,内部维护一系列合法有效的key。迅速判断出,请求所携带的Key是否合法有效。如果不合法,则直接返回。
- 缓存雪崩:即缓存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这个时候又来了一波请求,结果请求都怼到数据库上,从而导致数据库连接异常。
- 给缓存的失效时间,加上一个随机值,避免集体失效。
- 使用互斥锁,但是该方案吞吐量明显下降了。
- 双缓存。我们有两个缓存,缓存A和缓存B。缓存A的失效时间为20分钟,缓存B不设失效时间。自己做缓存预热操作。然后细分以下几个小点
I 从缓存A读数据库,有则直接返回
II A没有数据,直接从B读数据,直接返回,并且异步启动一个更新线程。
III 更新线程同时更新缓存A和缓存B。
Q:如何解决redis的并发竞争key问题
分析:这个问题大致就是,同时有多个子系统去set一个key。这个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大家思考过么。需要说明一下,博主提前百度了一下,发现答案基本都是推荐用redis事务机制。博主不推荐使用redis的事务机制。因为我们的生产环境,基本都是redis集群环境,做了数据分片操作。你一个事务中有涉及到多个key操作的时候,这多个key不一定都存储在同一个redis-server上。因此,redis的事务机制,十分鸡肋。
- 如果对这个key操作,不要求顺序
这种情况下,准备一个分布式锁,大家去抢锁,抢到锁就做set操作即可,比较简单。
- 如果对这个key操作,要求顺序
假设有一个key1,系统A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A,系统B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B,系统C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C.
期望按照key1的value值按照 valueA–>valueB–>valueC的顺序变化。这种时候我们在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时候,需要保存一个时间戳。假设时间戳如下
系统A key 1 {valueA 3:00}
系统B key 1 {valueB 3:05}
系统C key 1 {valueC 3:10}
那么,假设这会系统B先抢到锁,将key1设置为{valueB 3:05}。接下来系统A抢到锁,发现自己的valueA的时间戳早于缓存中的时间戳,那就不做set操作了。以此类推。
其他方法,比如利用队列,将set方法变成串行访问也可以。总之,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