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

应用场景-公交站问题

某城市新增 7 个站点(A, B, C, D, E, F, G) ,现在 需要修路把 7 个站点连通,各个站点的距离用边线表示(权) ,比如 A – B 距离 12公里 问:如何修路保证 各个站点都能连通,并且 总的修建公路总里程最短?

如上图所示:要求和前面的普利姆算法中的修路问题是一样的要求,只是换了一个背景。

克鲁斯卡尔算法介绍

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是用来求加权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

基本思想:按照权值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 n-1 条边,并保证这 n-1 条边不构成回路

具体做法:

  1. 首先构造一个只含 n 个顶点的森林
  2. 然后依权值从小到大从连通网中选择边加入到森林中,并使森林中不产生回路,直至森林变成一棵树为止

克鲁斯卡尔算法图解

在含有 n 个顶点的连通图中选择 n-1 条边,构成一棵极小连通子图,并使该连通子图中 n-1 条边上权值之和达到最小,则称其为连通网的最小生成树。

例如,对于如上图 G4 所示的连通网可以有多棵权值总和不相同的生成树。

有多种不同的连通方式,但是哪一种权值才是最优的呢?下面是克鲁斯卡尔算法的图解步骤:

以上图 G4 为例,来对克鲁斯卡尔进行演示(假设,用数组 R 保存最小生成树结果)。

  • 第 1 步:将边E,F [2]加入 R 中。

    E,F 的权值最小,因此将它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 R 中。

  • 第 2 步:将边 C,D [3]加入 R 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 C,D 的权值最小,因此将它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 R 中。

  • 第 3 步:将边 D,E [4] 加入 R 中。

    同理,权值最小

  • 第 4 步:将边 B,F [7] 加入 R 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 C,E [5] 的权值最小,但 C,E 会和已有的边构成回路;因此,跳过边C,E。同理,跳过边 C,F [6]。将边 B,F 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 第 5 步:将边 E,G [8] 加入 R 中。 同理

  • 第 6 步:将边 A,B [12] 加入 R 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 F,G [9] 的权值最小,但 F,G 会和已有的边构成回路;因此,跳过边 F,G 。同理,跳过边 B,C [10]。将边 A,B 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此时,最小生成树构造完成!它包括的边依次是:<E,F> <C,D> <D,E> <B,F> <E,G> <A,B> 总里程为 36。

动图:

克鲁斯卡尔算法分析

根据前面介绍的克鲁斯卡尔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做法,我们能够了解到,克鲁斯卡尔算法重点需要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

  1. 对图的所有边按照权值大小进行排序。

    此问题采用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即可

  2. 将边添加到最小生成树中时,怎么样 判断是否形成了回路

    处理方式是:记录顶点在 最小生成树 中的终点,顶点的终点是 在最小生成树中与它连通的最大顶点。然后每次需要将一条边添加到最小生存树时,判断该边的两个顶点的终点是否重合,重合的话则会构成回路。

如何判断回路?

在将 E,FC,D D,E 加入到最小生成树 R 中之后,这几条边的顶点就都有了终点:

  • C 的终点是 F。
  • D 的终点是 F。
  • E 的终点是 F。
  • F 的终点是 F。

终点的说明:(备注:光看这个没有接触过该算法的不明白,在代码后面有详细的解释)

  • 就是将所有顶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之后;某个顶点的终点就是 与它连通的最大顶点

    难道是说 CD、DE、EF 他们是一条线,从小到大,所以他们的终点都是 F?

  • 因此,接下来,虽然 C,E 是权值最小的边。但是 C 和 E 的终点都是 F,即它们的终点相同,因此,将 C,E 加入最小生成树的话,会形成回路。这就是判断回路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加入的边的两个顶点 不能都指向同一个终点,否则将构成回路。【后面有代码说明】

代码实现

无向图构建

这里使用上一章的普利姆算法中实现的无向图构建,简单修改下

/**
 * 克鲁斯而
 */
public class KruskalCase {
    // 不连通的默认值:0 则代表同一个点
    int INF = 100000;

    /**
     * 图:首先需要有一个带权的连通无向图
     */
    class MGraph {
        int vertex;  // 顶点个数
        int[][] weights;  // 邻接矩阵
        char[] datas; // 村庄数据
        int edgeNum; // 共有多少条边

        /**
         * @param vertex  村庄数量, 会按照数量,按顺序生成村庄,如 A、B、C...
         * @param weights 需要你自己定义好那些点是连通的,那些不是连通的
         */
        public MGraph(int vertex, int[][] weights) {
            this.vertex = vertex;
            this.weights = weights;

            this.datas = new char[vertex];
            for (int i = 0; i < vertex; i++) {
                // 大写字母 A 从 65 开始
                datas[i] = (char) (65 + i);
            }
            // 计算有多少条边
            for (int i = 0; i < weights.length; i++) {
                /*
                        A       B       C       D       E       F       G
                A       0       12      100000  100000  100000  16      14
                B       12      0       10      100000  100000  7       100000
                j = i + 1:比如:
                        i=0,j=1, 那么就是 A,B 从而跳过了 A,A
                        i=1,j=2, 那么就是 B,C 从而跳过了 B,A  B,B
                        那么含义就出来了:跳过双向边的统计,也跳过自己对自己值得为 0 的统计
                 */
                for (int j = i + 1; j < weights.length; j++) {
                    if (weights[i][j] != INF) {
                        edgeNum++;
                    }
                }
            }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f("%-8s", " ");
            for (char vertex : datas) {
                // 控制字符串输出长度:少于 8 位的,右侧用空格补位
                System.out.printf("%-8s", vertex + " ");
            }
            System.out.println();
            for (int i = 0; i < weight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f("%-8s", datas[i] + " ");
                for (int j = 0; j < weights.length; j++) {
                    System.out.printf("%-8s", weights[i][j] + " ");
                }
                System.out.println();
            }
        }
    }

    @Test
    public void mGraphTest() {
        int[][] weights = new int[][]{
                //     A    B    C    D    E    F   G
                /*A*/ {0, 12, INF, INF, INF, 16, 14},
                /*B*/ {12, 0, 10, INF, INF, 7, INF},
                /*C*/ {INF, 10, 0, 3, 5, 6, INF},
                /*D*/ {INF, INF, 3, 0, 4, INF, INF},
                /*E*/ {INF, INF, 5, 4, 0, 2, 8},
                /*F*/ {16, 07, INF, INF, 2, 0, 9},
                /*G*/ {14, INF, INF, INF, 8, 9, INF}
        };
        MGraph mGraph = new MGraph(7, weights);
        mGraph.show();
        System.out.printf("共有 %d 条边", mGraph.edgeNum);
    }
}

测试输出

        A       B       C       D       E       F       G       
A       0       12      100000  100000  100000  16      14      
B       12      0       10      100000  100000  7       100000  
C       100000  10      0       3       5       6       100000  
D       100000  100000  3       0       4       100000  100000  
E       100000  100000  5       4       0       2       8       
F       16      7       100000  100000  2       0       9       
G       14      100000  100000  100000  8       9       100000  
共有 12 条边

克鲁斯卡尔算法实现

 // 不连通的默认值:0 则代表同一个点
    int INF = 100000;

    /**
     * 图:首先需要有一个带权的连通无向图
     */
    class MGraph {
        int vertex;  // 顶点个数
        int[][] weights;  // 邻接矩阵
        char[] datas; // 村庄数据
        int edgeNum; // 共有多少条边

        /**
         * @param vertex  村庄数量, 会按照数量,按顺序生成村庄,如 A、B、C...
         * @param weights 需要你自己定义好那些点是连通的,那些不是连通的
         */
        public MGraph(int vertex, int[][] weights) {
            this.vertex = vertex;
            this.weights = weights;

            this.datas = new char[vertex];
            for (int i = 0; i < vertex; i++) {
                // 大写字母 A 从 65 开始
                datas[i] = (char) (65 + i);
            }
            // 计算有多少条边
            for (int i = 0; i < weights.length; i++) {
                /*
                        A       B       C       D       E       F       G
                A       0       12      100000  100000  100000  16      14
                B       12      0       10      100000  100000  7       100000
                j = i + 1:比如:
                        i=0,j=1, 那么就是 A,B 从而跳过了 A,A
                        i=1,j=2, 那么就是 B,C 从而跳过了 B,A  B,B
                        那么含义就出来了:跳过双向边的统计,也跳过自己对自己值得为 0 的统计
                 */
                for (int j = i + 1; j < weights.length; j++) {
                    if (weights[i][j] != INF) {
                        edgeNum++;
                    }
                }
            }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f("%-8s", " ");
            for (char vertex : datas) {
                // 控制字符串输出长度:少于 8 位的,右侧用空格补位
                System.out.printf("%-8s", vertex + " ");
            }
            System.out.println();
            for (int i = 0; i < weight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f("%-8s", datas[i] + " ");
                for (int j = 0; j < weights.length; j++) {
                    System.out.printf("%-8s", weights[i][j] + " ");
                }
                System.out.println();
            }
        }
    }

	/**
     * 将无向图中的边 转换成对象数组
     *
     * @param graph
     * @return
     */
    public Edata[] convertEdatas(MGraph graph) {
        Edata[] datas = new Edata[graph.edgeNum];
        int[][] weights = graph.weights;
        char[] vertexs = graph.datas;
        int 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weights.length; i++) {
            for (int j = i + 1; j < weights.length; j++) {
                if (weights[i][j] != INF) {
                    datas[index++] = new Edata(vertexs[i], vertexs[j], weights[i][j]);
                }
            }
        }
        return datas;
    }

    /**
     * 将边按权值从小到大排序
     *
     * @param edata
     */
    public void sort(Edata[] edata) {
        Arrays.sort(edata, Comparator.comparingInt(o -> o.weight));
    }

	//算法主体
    public Edata[] kruskal(MGraph mGraph, Edata[] edatas) {
        // 存放结果,数组最大容量为所有边的容量
        Edata[] rets = new Edata[mGraph.edgeNum];
        int retsIndex = 0;

        /*
          按照算法思路:
            记录顶点在 **最小生成树** 中的终点,顶点的终点是 **在最小生成树中与它连通的最大顶点**。
            然后每次需要将一条边添加到最小生存树时,判断该边的两个顶点的终点是否重合,重合的话则会构成回路。
         */
        // 用于存所有的终点:该数组中的内容随着被选择的边增加,终点也会不断的增加
        int[] ends = new int[mGraph.edgeNum];//解释:数组下标含义为起点索引,ends[i] 为起点i的终点索引
        // 对所有边进行遍历
        for (Edata edata : edatas) {
            // 获取这条边的两个顶点下标:
            //  第一次:E,F  ->  4,5
            int p1 = getPosition(mGraph.datas, edata.start);
            int p2 = getPosition(mGraph.datas, edata.end);

            // 获取对应顶点的 终点
            /*
              第 1 次:E,F  ->  4,5
                ends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m: 获取 4 的终点:ends[4] 为 0,说明此点 还没有一个终点,那么就返回它自己 4
                n: 获取 5 的终点:同上
                m != n , 选择这一条边。那么此时 E,F  ->  4,5 已有边的终点就是 5
                ends =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终点表中读法:         ↑ index=4,value=5 那么表示 4 这个顶点的终点为 5
              第 2 次:C,D  ->  2,3
                ends =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m: 获取 2 的终点,ends[2] = 0,说明此点 还没有一个终点,则返回它自己 2
                 n: 获取 3 的终点
                 m != n , 选择这一条边。那么此时 C,D  ->  2,3 已有边的终点就是 3
                 ends = [0, 0, 3, 0, 5, 0, 0, 0, 0, 0, 0, 0]
              第 3 次:D,E  ->  3,4
                ends = [0, 0, 3, 0, 5, 0, 0, 0, 0, 0, 0, 0]
                 m: 获取 3 的终点,ends[3] = 0,说明此点 还没有一个终点,则返回它自己 3
                 n: 获取 4 的终点,!! 前面第一次,已经将 4 的终点 5 放进来了
                    那么将获取到的终点为 5,getEnd() 还会尝试去获取 5 的终点,发现为 0,则 4 的终点是 5
                 m != n -> 3 != 5 , 选择这一条边。那么此时 D,E  ->  3,4 已有边的终点就是 5
                 ends = [0, 0, 3, 5, 5, 0, 0, 0, 0, 0, 0, 0]
             */
            int m = getEnd(ends, p1);
            int n = getEnd(ends, p2);
            //判断终点是否重合
            if (m != n) {
                ends[m] = n;
                rets[retsIndex++] = edata;
            }
        }
        return rets;
    }

    /**
     * 获取该顶点的:终点
     * 这个算法值得好好想想,下面有解析
     * @param ends
     * @param vertexIndex
     * @return
     */
    private int getEnd(int[] ends, int vertexIndex) {
        int temp = vertexIndex;
        while (ends[temp] != 0) {
            temp = ends[temp];
        }
        return temp;
    }

    /**
     * 获取此顶点的下标
     *
     * @param vertexs
     * @param vertex
     * @return
     */
    private int getPosition(char[] vertexs, char vertex) {
        for (int i = 0; i < vertexs.length; i++) {
            if (vertexs[i] == vertex) {
                return i;
            }
        }
        return 0;
    }

    /**
     * 描述一条边
     */
    class Edata {
        // 一条边的开始和结束,比如 A,B
        char start;
        char end;
        int weight; // 这条边的权值

        public Edata(char start, char end, int weight) {
            this.start = start;
            this.end = end;
            this.weight = weight;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art + "," + end + " [" + weight + "]";
        }
    }

    @Test
    public void kruskalTest() {
        int[][] weights = new int[][]{
                //     A    B    C    D    E    F   G
                /*A*/ {0, 12, INF, INF, INF, 16, 14},
                /*B*/ {12, 0, 10, INF, INF, 7, INF},
                /*C*/ {INF, 10, 0, 3, 5, 6, INF},
                /*D*/ {INF, INF, 3, 0, 4, INF, INF},
                /*E*/ {INF, INF, 5, 4, 0, 2, 8},
                /*F*/ {16, 07, INF, INF, 2, 0, 9},
                /*G*/ {14, INF, INF, INF, 8, 9, INF}
        };
        MGraph mGraph = new MGraph(7, weights);
        mGraph.show();
        System.out.printf("共有 %d 条边 \n", mGraph.edgeNum);
        System.out.println("边数组为:");
        Edata[] edatas = convertEdatas(mGraph);
        printEdatas(edatas);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边数组为:");
        sort(edatas);
        printEdatas(edatas);

        Edata[] kruskal = kruskal(mGraph, edatas);
        System.out.println("克鲁斯卡尔算法计算结果的边为:");
        printEdatas(kruskal);
        int total = Arrays.stream(kruskal).filter(item -> item != null).mapToInt(item -> item.weight).sum();
        System.out.println("总里程数为:" + total);
    }

    private void printEdatas(Edata[] edatas) {
        for (Edata edata : edatas) {
            if (edata == null) {
                continue;
            }
            System.out.println(edata);
        }
    }

测试输出

       A       B       C       D       E       F       G       
A       0       12      100000  100000  100000  16      14      
B       12      0       10      100000  100000  7       100000  
C       100000  10      0       3       5       6       100000  
D       100000  100000  3       0       4       100000  100000  
E       100000  100000  5       4       0       2       8       
F       16      7       100000  100000  2       0       9       
G       14      100000  100000  100000  8       9       100000  
共有 12 条边 
边数组为:
A,B [12]
A,F [16]
A,G [14]
B,C [10]
B,F [7]
C,D [3]
C,E [5]
C,F [6]
D,E [4]
E,F [2]
E,G [8]
F,G [9]
排序后的边数组为:
E,F [2]
C,D [3]
D,E [4]
C,E [5]
C,F [6]
B,F [7]
E,G [8]
F,G [9]
B,C [10]
A,B [12]
A,G [14]
A,F [16]
克鲁斯卡尔算法计算结果的边为:
E,F [2]
C,D [3]
D,E [4]
B,F [7]
E,G [8]
A,B [12]
总里程数为:36

获取一个点的终点解释

    /**
     * 获取该顶点的:终点
     *
     * @param ends
     * @param vertexIndex
     * @return
     */
    private int getEnd(int[] ends, int vertexIndex) {
        int temp = vertexIndex;
        while (ends[temp] != 0) {
            temp = ends[temp];
        }
        return temp;
    }
    
    ....
    int p1 = getPosition(mGraph.datas, edata.start);
    int p2 = getPosition(mGraph.datas, edata.end);
    int m = getEnd(ends, p1);
    int n = getEnd(ends, p2);
    if (m != n) {
      ends[m] = n;
      rets[retsIndex++] = edata;
    }
第 1 次:E,F  ->  4,5
  ends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m: 获取 4 的终点:ends[4] 为 0,说明此点 还没有一个终点,那么就返回它自己 4
  n: 获取 5 的终点:同上
  m != n , 选择这一条边。那么此时 E,F  ->  4,5 已有边的终点就是 5
  ends =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终点表中读法:         ↑ index=4,value=5 那么表示 4 这个顶点的终点为 5
第 2 次:C,D  ->  2,3
  ends =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m: 获取 2 的终点,ends[2] = 0,说明此点 还没有一个终点,则返回它自己 2
  n: 同理,获取 3 的终点
  m != n , 选择这一条边。那么此时 C,D  ->  2,3 已有边的终点就是 3
  ends = [0, 0, 3, 0, 5, 0, 0, 0, 0, 0, 0, 0]
第 3 次:D,E  ->  3,4
  ends = [0, 0, 3, 0, 5, 0, 0, 0, 0, 0, 0, 0]
  m: 获取 3 的终点,ends[3] = 0,说明此点 还没有一个终点,则返回它自己 3
  n: 获取 4 的终点,!! 前面第一次,已经将 4 的终点 5 放进来了
     那么将获取到的终点为 5,getEnd() 还会尝试去获取 5 的终点,发现为 0,返回 5,则 4 的终点是 5
  m != n -> 3 != 5 , 选择这一条边。那么此时 D,E  ->  3,4 已有边的终点就是 5
  ends = [0, 0, 3, 5, 5, 0, 0, 0, 0, 0, 0, 0]       

从以上的步骤运行来看,这个终点的判定是这样的:

  1. E,F -> 4,5 由于 终点列表中没有,那么第一条边的 起点 E 的终点就是 F

    记为:

      ends =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终点表中读法:         ↑ index=4,value=5 那么表示 4 这个顶点的终点为 5
    

  2. C,D -> 2,3

    [0, 0, 3, 0, 5, 0, 0, 0, 0, 0, 0, 0]
    

    选择这一条边后,终点列表中成了上面这样,如何理解? 看上图:这两条边添加之后,他们并不能连通,所以此时的 ends 列表里面的含义就是这样的:

    • 2:3 , C 的终点是 D,因为这条边暂时没有和其他边连接
    • 4:5,E 的终点是 F,因为这条边暂时没有和其他边连接
  3. D,E -> 3,4

    此时:可以看到,加入我们要选择这条边,那么 DE 就会和 EF 相连,获取边的终点时

    [0, 0, 3, 0, 5, 0, 0, 0, 0, 0, 0, 0]
    
    • 先获取 D 的终点:ends[3]=0,返回它自己;

    • 获取 E 的终点时:edns[4]=5,你会发现,其实 E 它已经和 F 连通了

    • 那么此时:往终点列表里面存放的则是 D 的终点是 F,而不是 E (这里可以看到获取终点的算法中的那个循环的妙用了)

        ends = [0, 0, 3, 5, 5, 0, 0, 0, 0, 0, 0, 0]  
      
  4. 最终选择完后的终点列表中的数据为

    [6, 5, 3, 5, 5, 6, 0, 0, 0, 0, 0, 0]
     A  B  C  D  E  F  G
     0  1  2  3  4  5  6
    
    • A 的终点是 G
    • B 的终点是 F → G
    • C 的终点是 D → F → G
    • D 的终点是 F → G
    • E 的终点是 F → G
    • F 的终点是 G

    选择看明白了吗?它利用这一个数组,对于每次新增的边 和 已经存在的边,计算出,新增加的边的起始点,对应的终点是什么。 当整个最小生成树都完成的时候,他们最终所对应的终点都是一样的。

posted @ 2021-10-05 17:10  海绵寳寳  阅读(130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