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小球称重找异常
小球称重找异常
情况一
有 12 个小球,已知有 1 个小球比其他小球偏重,使用天平,最少要多少次才能确保找到那个小球?
问题陈述
我们有12个小球,其中1个比其他小球偏重。使用天平,最少需要多少次才能确保找到那个偏重的小球?
初步思考
首先,我需要理解问题的要求:
- 总共有12个小球,其中1个是偏重的。
- 使用天平,即只能通过比较两组小球的质量来获取信息。
- 目标是找到那个偏重的小球。
- 最少需要多少次称量才能确保找到偏重的小球。
分析可能的称量次数
为了确定最少需要多少次称量,我需要考虑每次称量可以提供多少信息。
- 每次称量有三种可能的结果:左边重、右边重、两边相等。
- 因此,每次称量可以提供的信息量是log₃(3) = 1比特。
对于12个小球,其中1个是偏重的,总共有12种可能的情况。
因此,所需的最少称量次数n应满足:
3^n ≥ 12
计算一下:
- 3^2 = 9 < 12
- 3^3 = 27 ≥ 12
所以,理论上最少需要3次称量。
设计称量策略
接下来,我需要设计一个具体的称量策略,确保在3次称量内找到偏重的小球。
第一次称量
首先,将12个小球分成三组,每组4个:
- 组A:1, 2, 3, 4
- 组B:5, 6, 7, 8
- 组C:9, 10, 11, 12
第一次称量:将组A与组B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组A = 组B:说明偏重的小球在组C中。
- 组A > 组B:说明偏重的小球在组A中。
- 组A < 组B:不可能,因为已知偏重的小球是更重的。
第二次称量
根据第一次称量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操作。
情况1:组A = 组B
偏重的小球在组C中。
将组C中的4个小球分成两组:
- 组C1:9, 10
- 组C2:11, 12
第二次称量:将组C1与两个已知正常的小球(例如组A中的1, 2)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组C1 = 组A中的1, 2:说明偏重的小球在组C2中。
- 组C1 > 组A中的1, 2:说明偏重的小球在组C1中。
- 组C1 < 组A中的1, 2:不可能。
情况2:组A > 组B
偏重的小球在组A中。
将组A中的1, 2, 3与组B中的5, 6, 7进行交换,同时将组A中的4与组C中的9进行交换。
新的分组:
- 组A':5, 6, 7, 9
- 组B':1, 2, 3, 8
第二次称量:将组A'与组B'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组A' = 组B':说明偏重的小球是组A中的4。
- 组A' > 组B':说明偏重的小球在组A'中的5, 6, 7。
- 组A' < 组B':不可能。
第三次称量
根据第二次称量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操作。
情况1:组C1 = 组A中的1, 2
偏重的小球在组C2中(11, 12)。
第三次称量:将11与12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11 = 12:不可能。
- 11 > 12:说明11更重。
- 11 < 12:说明12更重。
情况2:组C1 > 组A中的1, 2
偏重的小球在组C1中(9, 10)。
第三次称量:将9与10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9 = 10:不可能。
- 9 > 10:说明9更重。
- 9 < 10:说明10更重。
情况2:组A' = 组B'
偏重的小球是组A中的4。
第三次称量:无需进行,已经确定。
情况2:组A' > 组B'
偏重的小球在组A'中的5, 6, 7。
第三次称量:将5与6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5 = 6:说明7更重。
- 5 > 6:说明5更重。
- 5 < 6:说明6更重。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在3次称量内找到那个偏重的小球。
最终答案
最少需要3次称量,才能确保找到那个偏重的小球。
情况二
有 12 个小球,已知有 1 个小球和其他小球质量不同,使用天平,最少要多少次才能确保找到那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并知道它比其他小球轻还是重)?
问题陈述
我们有12个小球,其中1个与其他小球的质量不同(可能更轻或更重)。使用天平,最少需要多少次才能确保找到那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并确定它是更轻还是更重?
初步思考
首先,我需要理解问题的要求:
- 总共有12个小球,其中1个是“异常”的,可能更轻或更重。
- 使用天平,即只能通过比较两组小球的质量来获取信息。
- 目标是找到那个异常的小球,并确定它是更轻还是更重。
- 最少需要多少次称量才能确保找到异常小球。
分析可能的称量次数
为了确定最少需要多少次称量,我需要考虑每次称量可以提供多少信息。
- 每次称量有三种可能的结果:左边重、右边重、两边相等。
- 因此,每次称量可以提供的信息量是log₃(3) = 1比特。
对于12个小球,其中1个是异常的,且异常可能是更轻或更重,总共有24种可能的情况(12个小球 × 2种可能的异常情况)。
因此,所需的最少称量次数n应满足:
3^n ≥ 24
计算一下:
- 3^2 = 9 < 24
- 3^3 = 27 ≥ 24
所以,理论上最少需要3次称量。
设计称量策略
接下来,我需要设计一个具体的称量策略,确保在3次称量内找到异常小球,并确定它是更轻还是更重。
第一次称量
首先,将12个小球分成三组,每组4个:
- 组A:1, 2, 3, 4
- 组B:5, 6, 7, 8
- 组C:9, 10, 11, 12
第一次称量:将组A与组B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组A = 组B:说明异常小球在组C中。
- 组A > 组B:说明异常小球在组A或组B中,且如果是组A中的小球,则更重;如果是组B中的小球,则更轻。
- 组A < 组B:与情况2类似,只是方向相反。
第二次称量
根据第一次称量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操作。
情况1:组A = 组B
异常小球在组C中。
将组C中的4个小球分成两组:
- 组C1:9, 10
- 组C2:11, 12
第二次称量:将组C1与两个已知正常的小球(例如组A中的1, 2)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组C1 = 组A中的1, 2:说明异常小球在组C2中。
- 组C1 > 组A中的1, 2:说明组C1中的小球更重。
- 组C1 < 组A中的1, 2:说明组C1中的小球更轻。
情况2:组A > 组B
异常小球在组A或组B中,且如果是组A中的小球,则更重;如果是组B中的小球,则更轻。
将组A中的1, 2, 3与组B中的5, 6, 7进行交换,同时将组A中的4与组C中的9进行交换。
新的分组:
- 组A':5, 6, 7, 9
- 组B':1, 2, 3, 8
第二次称量:将组A'与组B'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组A' = 组B':说明异常小球是组A中的4,且更重;或者组B中的8,且更轻。
- 组A' > 组B':说明异常小球在组A'中的5, 6, 7,且更重;或者组B'中的1, 2, 3,且更轻。
- 组A' < 组B':说明异常小球在组A'中的9,且更轻;或者组B'中的8,且更重。
情况3:组A < 组B
与情况2类似,只是方向相反。
第三次称量
根据第二次称量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操作。
情况1:组C1 = 组A中的1, 2
异常小球在组C2中(11, 12)。
第三次称量:将11与12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11 = 12:不可能,因为已知有异常小球。
- 11 > 12:说明11更重。
- 11 < 12:说明12更轻。
情况2:组C1 > 组A中的1, 2
异常小球在组C1中(9, 10),且更重。
第三次称量:将9与10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9 = 10:不可能。
- 9 > 10:说明9更重。
- 9 < 10:说明10更重。
情况3:组C1 < 组A中的1, 2
异常小球在组C1中(9, 10),且更轻。
第三次称量:将9与10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9 = 10:不可能。
- 9 > 10:说明10更轻。
- 9 < 10:说明9更轻。
情况2:组A' = 组B'
异常小球是组A中的4,且更重;或者组B中的8,且更轻。
第三次称量:将4与一个已知正常的小球(例如1)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4 = 1:说明8更轻。
- 4 > 1:说明4更重。
- 4 < 1:不可能。
情况2:组A' > 组B'
异常小球在组A'中的5, 6, 7,且更重;或者组B'中的1, 2, 3,且更轻。
第三次称量:将5与6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5 = 6:说明7更重。
- 5 > 6:说明5更重。
- 5 < 6:说明6更重。
情况3:组A' < 组B'
异常小球在组A'中的9,且更轻;或者组B'中的8,且更重。
第三次称量:将9与一个已知正常的小球(例如1)进行比较。
可能的结果:
- 9 = 1:说明8更重。
- 9 > 1:不可能。
- 9 < 1:说明9更轻。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在3次称量内找到那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并确定它是更轻还是更重。
最终答案
最少需要3次称量,才能确保找到那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并确定它是更轻还是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