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策划实践(三)——雕琢目录细节
我的第一次策划实践(三)
——持续雕琢目录细节
北京这次面对面的专家作者座谈会帮了小编一个大忙,专家们对王翔的目录结构及表达都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王翔自带了笔记本及记事薄,当场与他们讨论、修改目录,对存有异议的地方,他就很用心地用笔记录在记事薄里,待事后查阅。
小编回到武汉,也很快收到了王翔修改后的目录,这是第三版的修订版本,添加了一些新的章节 ,并修改了若干目录标题的表达方式,使之更适合读者的口味。如第二章“C#面向对象化开发扩展”的下级标题中添加“C# 部分语法内容扩展”,就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语法;再如在2.5.1索引器一节中 ,添加“实现类似RDBMS中联合主键或唯一性索引的访问 ”及“通过委托传递索引规则”这两个标题及内容,对索引器更详细阐述之。
第三版目录较前几版目录充实了许多,小编也就该目录在武汉博文团队内部做了第三次选题目录分析讨论会。这次我根据王翔这本书的读者定位,重新选择了三本同类书来做目录分析与比较,它们是《软件设计精要与模式》、《.NET与设计模式》、《.NET 2.0模式开发实战》。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1. 全书内容的侧重权衡比例,采用饼图的方式更为直观来比较同类型图书在内容上的侧重区别,以此来比较这些书的重心与所针对读者的层次。
《设计模式——基于C#的工程化实现及扩展》一书目录结构图(上图)
《软件设计精要与模式》一书目录结构图(上图)
《.NET与设计模式》一书目录结构图(上图)
《.NET 2.0模式开发实战》一书目录结构图(上图)
2. 比较这四本图书(含王翔的图书)的目录表达方式 ,吸取精华;
如《软件设计精要与模式》一书中有一些较为生动的表达:“设计,由你掌握”;《.NET与设计模式》中有较为复杂的标题形式:“小题大做:人戴帽子——面向对象设计与设计模式”。
而王翔的表述还是趋于直接,无任何修饰与释义,需要再打磨一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他在Gtalk上再次将每一章的目录表达一一进行讨论修改。
1) 场景化;
突出每个模式的场景化特色,在标题中予以体现,增强每一章的连贯性。如工厂模式、原型模式经过修改后,目录表述都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2) 生动化;
其实王翔是一个很幽默的同学,但书中并没有体现他这一特色,他希望这本书严谨切实地反映技术内容,但小编认为这与生动性并不冲突,其实是可以达到融合的。在王翔的设计下,目录中出现了“克隆也要稍微保留点个性”这一较为委婉生动的表述,与上下文有效衔接起来。
3) 简洁;
每一章的开篇,王翔都回顾了经典的23种模式,采用的标题也是与《设计模式》中对设计模式介绍的表述一致:“意图、动机、适用性、参与者、结构和示例”,但该表述太长了,经过与作者的协商,我们将之修改为“经典回顾”。
4) 释义完备,避免造成读者的不理解;
站在读者的角度,将一些表达过于简洁的标题添加一些释义或充实表述,让读者对目录一目了然。
5) 读者专家的随时调研;
这次修改我做了一个网络上的现场调研,修改一章就邀请相熟的比较空的专家帮忙看看,如柴晓伟、蒋波涛、李会军等,这样修改出来的目录就不会是一相情愿之作了。
3. 在读者定位上对同类书进行比较,精准本书的读者群;
这几本同类书都有项目实践与实例的内容,通过目录及互动网上读者的评论,我对读者层次进行了划分,如伪实例比较多的图书就较为适合初学者,而项目实践较多的图书就更偏重于对该技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购买了适合初学者阅读的设计模式图书,也适合购买王翔这本书作为学习进阶;购买了《.NET 2.0模式开发实战》这样以解决问题体现思想为主的图书,也适合购买王翔这样本土作者创作的图书来加深对模式的应用扩展的学习。
按读者身份来划分,则有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这样一些身份人群也需要对设计模式有较多的了解,覆盖面较广。
这次的目录分析讨论较为顺利,但过一槛还有山,虽然第四版目录成功诞生,但离打造精品的书的标准还远远不够,会议上,周老师给我了更多的提示,如目录还可以请我们较有经验的兼职策划编辑来帮忙审阅;再如这本书虽然含金,但较厚,我们还可以以问答对话的形式做导读来吸引读者等等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小编一一做了备忘,下次继续介绍这样一本书精品书,打磨再打磨之路。。。
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