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数据备份与恢复 dump、restore、dd命令
dump命令:备份分区、文件或目录
在Linux系统中 dump 命令是没有安装的,所以先安装一下 dump 命令,安装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dump
dump 命令可以支持 0~9 共 10 个备份级别。其中,0 级别指的就是完全备份,1~9 级别都是增量备份级别。
也就是说,当我们备份一份数据时,第一次备份应该使用 0 级别,会把所有数据完全备份一次;第二次备份就可以使用 1 级别了,它会和 0 级别进行比较,把 0 级别备份之后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第三次备份使用 2 级别,2 级别会和 1 级别进行比较,把 1 级别备份之后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以此类推。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备份整个分区或整块硬盘时,才能支持 1~9 的增量备份级别;如果只是备份某个文件或不是分区的目录,则只能使用 0 级别进行完全备份。
dump 命令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dump [选项] 备份之后的文件名 原文件或目录
[选项]:
-level:就是我们说的 0~9 共 10 个备份级别;
-f 文件名:指定备份之后的文件名;
-u:备份成功之后,把备份时间记录在 /etc/dumpdates 文件中;
-v:显示备份过程中更多的输出信息;
-j:调用 bzlib 库压缩备份文件,其实就是把备份文件压缩为 .bz2 格式,默认压缩等级是 2;
-W:显示允许被 dump 的分区的备份等级及备份时间;
备份分区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使用 0 级别备份分区。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20G 3.0G 16G 17% / tmpfs 30 6M 0 30 6M 0% /dev/shm /dev/sda1 194M 26M 158M 15% /boot /dev/sr0 3.5G 3.5G 0 100% /mnt/cdrom
系统中我们就分了/分区和/boot分区。根分区太大,备份速度太慢,所以只备份/boot分区
[rootSlocalhost ~]# dump -Ouj -f /root/boot.bak.bz2 /boot/ #备份命令。先执行一次完全备份,并压缩和更新备份时间 DUMP: Date of this level 0 dump: Wed Jun 5 03:08:22 2013 #备份的级别和时间 DUMP: Dumping /dev/sdal (/boot) to /root/boot.bak.bz2 #备份源和目标 DUMP: Label: none #分区没有卷标 DUMP: Writing 10 Kilobyte records DUMP: Compressing output at compression level 2 (bzlib) #备份时压缩 DUMP: mapping (Pass I) [regular files] DUMP: mapping (Pass II) [directories] DUMP: estimated 21846 blocks. DUMP: Volume 1 started with block 1 at: Wed Jun 5 03:08:22 2013 DUMP: dumping (Pass III) [directories] #开始dump 备份 DUMP: dumping (Pass XV) [regular files] DUMP: Closing /root/boot.bak.bz2 #备份结朿,生成备份文件 DUMP: Volume 1 completed at: Wed Jun 5 03:08:30 2013 DUMP: Volume 1 took 0:00:08 DUMP: Volume 1 transfer rate: 2370 kB/s DUMP: Volume 1 21930kB uncompressed, 18962kB compressed, 1.157:1 #数据容量 DUMP: 2X930 blocks (21.42MB) on 1 volume(s) DUMP: finished in 7 seconds, throughput 3132 kBytes/sec DUMP: Date of this level 0 dump: Wed Jun 5 03:08:22 2013 DUMP: Date this dump completed: Wed Jun 5 03:08:30 2013 DUMP: Average transfer rate: 2370 kB/s DUMP: Wrote 21930kB uncompressed, 18962kB compressed, 1.157:1
查看备份时间文件
[root@localhost ~]# cat /etc/dumpdates /dev/sdal 0 Wed Jun 5 03:08:22 2013 +0800 #备份的分区 备份级别 备份曰期
生成的备份文件
[root@localhost @]# 11 -h /root/boot.bak.bz2 -rw-r--r--. 1 root root 19M 6 月 5 03:08 /root/boot.bak.bz2
如果 /boot 分区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则可以使用 1 级别进行增量备份。当然,如果数据会继续发生变化,则可以继续使用 2~9 级别增量备份。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ll -h /root/install.log -rw-r--r--.1 root root 25K 4月 10 21:49 /root/install.log #查看安装软件包日志的大小为25KB [root@localhost ~]# cp install.log /boot/ #复制日志文件到/boot分区 [root@localhost ~]# dump -1uj -f /root/boot.bak1.bz2 /boot/ #增量备份/boot分区,并压缩 [root@localhost ~]# ll -h boot.bak* -rw-r--r--.1 root root 18K 6月 5 03:16 boot.bak1.bz2 -rw-r--r--.1 root root 19M 6月 5 03:08 boot.bak.bz2 #boot.bak1.bz2压缩文件只有18KB,证明增量备份只备份了0级别以后变化的数据 #boot.bak1.bz2压缩文件只有18KB,证明增量备份只备份了0级别以后变化的数据
如果备份的是整个分区,那么是可以使用“dump -W”命令来查询分区的备份时间及备份级别的。不过要注意,如果备份时没有使用“-u”选项,那么“dump -W”命令是不会记录备份的时间和级别的。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ump -W Last dump(s) done (Dump '>' file systems): /dev/sda3 ( /) Last dump:Level 1, Date Wed Jun 5 02:31:50 2013 /dev/sda1 ( /boot) Last dump:Level 1, Date Wed Jun 5 03:16:27 2013 #我的/分区和/boot分区都进行过dump备份,/boot分区的最新备份级别是1
dump命令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增量备份,但如果实现差异备份时,先使用 0 级别完全备份一次,以后的每次备份都使用 1 级别进行备份。
备份文件或目录
dump 命令也可以文件或目录,不过,只要不是备份分区,就只能使用 0 级别进行完全备份,而不再支持增量备份。同时,不能使用“-u”选项更新分区的备份时间,当然也不能使用“dump -W”命令查询到文件或目录的备份。我们说 /etc/ 目录是重要的配置文件目录,那么我们就备份这个目录来看看吧。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ump -0j -f /root/etc.dump.bz2 /etc/ #完全备份/etc/目录 [root@localhost ~]# ll -h /root/etc.dump.bz2 -rw-r--r--.1 root root 8.6M 6月 5 03:26 /root/etc.dump.bz2 #查看备份文件
使用增量备份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ump -1j -f /root/etc.dump1.bz2 /etc/ DUMP:Only level 0 dumps are allowed on a subdirectory DUMP:The ENTIRE dump is aborted. #备份失败了,目录备份只能使用0级别
restore命令:还原dump操作备份下的文件、目录或分区
restore 命令是 dump 命令的配套命令,dump 命令是用来备份分区和数据的,而 restore 命令是用来恢复数据的,restore 命令的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restore [模式选项] [选项]
[模式选项]
restore 命令常用的模式有以下 4 种,这 4 种模式不能混用:
- -C:比较备份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变化。如果实际数据中的现有数据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选项能够检测到这个变化。但是如果实际数据中新增了数据,那么这个选项是不能检测到变化的。举个例子:别人给我了 100 万元投资(实际数据),但是他有一个投资的账本(备份数据),他要时不时地比对账本和实际的 100 万元投资,如果 100 万元减少则马上就能发现改变;但是如果投资增加,则不会报警;
- -i:进入交互模式,手工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
- -t:查看模式,用于查看备份文件中拥有哪些数据;
- -r:还原模式,用于数据还原;
[选项]
- -f:指定备份文件的文件名;
比较备份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变化
数据比较只有在原有数据减少或发生变化时才能检测到变化,而新增的数据是不会被检测到的。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touch /boot/abc #在/boot/目录中新建abc文件 [root@localhost ~]# restore -C -f /root/boot.bak.bz2 Dump tape is compressed. Dump date:Wed Jun 5 08:20:02 2013 Dumped from:the epoch Level 0 dump of /boot on localhost:/dev/sda1 Label:none filesys = /boot
restore检测,没有发现任何变化,因为备份数据在备份时没有abc文件,所以restore命令是不能识别新建文件的
查看模式
查看备份文件中到底包含什么内容。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restore -t -f boot.bak.bz2 Dump tape is compressed. #备份数据是压缩的 Dump date:Wed Jun 5 08:20:02 2013 #数据备份时间 Dumped from:the epoch Level 0 dump of /boot on localhost:/dev/sda1 #备份等级 Label:none #分区的卷标,没有设定卷标 2. 11 ./lost+found 12 ./grub 24 ./grub/grub.conf 13 ./grub/splash.xpm.gz …省略部分输出…
还原模式
restore 命令的还原模式既可以用于还原整个分区,也可以用于还原文件或目录。命令格式是一样的,不过要注意,如果要还原增量备份的数据,则一定要先还原完全备份的数据。命令如下:
#还原boot.bak.bz2分区备份 #先还原完全备份的数据 [root@localhost ~]# mkdir boot.test #建立准备解压缩的目录。当然,如果这个目录是我新建的分区,就可以直接把数据恢复到分区中 [root@localhost ~]# cd boot.test/ #进入解压缩目录 [root@localhost boot.test]# restore -r -f /root/boot.bak.bz2 Dump tape is compressed. #备份数据是压缩数据 #解压缩
查看一下解压缩的文件
[root@localhost boot.test]#ll 总用量21300 -rw-r--r--. 1 root root 106611 6月 22 2012 config-2.6.32-279.el6.i686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4 月 10 21:47 efi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4 月 10 21:49 grub -rw-r--r--. 1 root root 14708399 4 月 10 21:49 initrara£s-2.6.32-279.el6.i686.img drwx------. 2 root root 4096 4 月 10 21:44 lost+found -rw-------. 1 root root 47504 6 月 5 09:44 restoresymtable -rw-r--r--. 1 root root 175903 6 月 22 2012 symvers-2.6.32-279.el6.i686.gz -rw-r--r--. 1 root root 1846041 6 月 22 2012 System.map-2.6.32-279.el6.i686 -rw-r--r--. 1 root root 1048576 6 月 5 02:38 test -rwxr-xr-x. 1 root root 3856608 6 月 22 2012 vmlinuz-2.6.32-279.el6.i686 #再还原增量备份的数据
恢复增量备份的数据
[root@localhost boot.test]# restore -r -f /root/boot.bakl.bz2
Dump tape is compressed.
查看一下解压缩的文件
[root@localhost boot.test]# ll 总用量21328 -rw-r--r--. 1 root root 106611 6 月 22 2012 config-2.6.32-279.el6.i686 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4 月 10 21:47 efi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4 月 10 21:49 grub -rw-r--r--. 1 root root 14708399 4 月 10 21:49 initramfs-2.6.32-279.eX6.i686.img -rw-r--r--. 1 root root 24772 6 月 5 08:20 install. log #增量备份的install.log文件被恢复了 drwx------. 2 root root 4096 4 月 10 21:44 lost+found -rw-------. 1 root root 47552 6 月 5 09:57 restoresymtable -rw-r--r--. 1 root root 175903 6 月 22 2012 symvers-2.6.32-279.el6.i686.gz -rw-r--r--. 1 root root 1846041 6 月 22 2012 System.map-2.6.32-279.el6.i686 -rw-r--r--. 1 root root 1048576 6 月 5 02:38 test -rwxr-xr-x. 1 root root 3856608 6月 22 2012 vmlinuz-2.6.32-279.el6.i686
我们再来还原/etc/目录的备份etc.dump.bz2,其实还原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restore -r -f etc.dump.bz2 Dump tape is compressed. #还原etc.dump.bz2备份 [root@localhost ~]# ll -d /root/etc drwxr-xr-x.103 root root 12288 6月 5 07:45 /root/etc #在root下生成了etc目录,里面的数据和/etc/目录中的数据完全一致
dd命令:数据备份,并在备份过程中进行格式转换
dd 命令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备份,并且可以在备份的过程中进行格式转换。其实 dd 命令可以把源数据复制成目标数据,而且不管源数据是文件、分区、磁盘还是光盘,都可以进行数据备份。dd 命令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输入文件" of="输出文件" bs="数据块" count="数量"
参数:
- if:定义输入数据的文件,也可以是输入设备;
- of:定义输出数据的文件,也可以是输出设备;
- bs:指定数据块的大小,也就是定义一次性读取或写入多少字节。模式数据块大小是 512 字节;
- count:指定 bs 的数量;
- conv=标志:依据标志转换文件。标志有以下这些:
- ascii:由 EBCDIC 码转换至 ASCII 码;
- ebcdic:由 ASCII 码转换至 EBCDIC 码;
- ibm:由 ASCII 码转换至替换的 EBCDIC 码;
- block:将结束字符块里的换行替换成等长的空格;
- unblock:将 cbs 大小的块中尾部的空格替换为一个换行符;
- lcase:将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
- notrunc:不截断输出文件;
- ucase:将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
- swab:交换每一对输入数据字节;
- noerror:读取数据发生错误后仍然继续;
- sync:将每个输入数据块以 NUL 字符填满至 ibs 的大小;当配合 block 或 unblock 时,会以空格代替 NUL 字符填充;
备份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etc/httpd/conf/httpd.conf of=/tmp/httpd.bak 记录了67+1 的读入 #数据占了写满的67个数据块,以及1个没有写满的数据块 记录了67+1 的写出 #默认数据块大小是512字节 34439字节(34 kB)已复制,0.0524897 秒,656 kB/秒 #如果要备份文件,那么dd命令和cp命令非常类似
查看一下生成的备份文件的大小
[root@localhost ~]# ll -h /tmp/httpd.bak -rw-r--r--.1 root root 34K 6月 5 18:04 /tmp/httpd.bak
备份分区为一个备份文件
查看一下分区容量,我们备份/boot分区
[root@localhost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20G 2.0G 17G 11% / tmpfs 306M 0 306M 0% /dev/shm /dev/sda1 194M 27M 157M 15% /boot /dev/sr0 3.5G 3.5G 0 100% /mnt/cdrom
备份完成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1 of=/tmp/boot.bak
查看生成的备份文件
[root@localhost ~]# ll -h /tmp/boot.bak -rw-r--r--.1 root root 200M 6月 5 18:14 /tmp/boot.bak
#如果需要恢复,则执行以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dd if=/tmp/boot.bak of=/dev/sda1
如果想要把分区直接备份成另一个分区,就需要生成一个新的分区,这个分区的大小不能比源分区小,只能和源分区大小一致或比它大。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1 of=/dev/sdb1
#如果需要恢复,则只需把输入项和输出项反过来即可,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b1 of=/dev/sda1
整盘备份
把磁盘a备份到磁盘b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 of=/dev/sdb
把磁盘a备份成文件disk.bak
[root@localhost ~]# dd if=/dev/sda of=/tmp/disk.bak
#备份恢复
#如果要备份到另一块硬盘上,那么,当源硬盘数据损坏时,只需用备份硬盘替换源硬盘即可
#如果要备份成文件,那么在恢复时需要把备份数据复制到其他Linux中,然后把新硬盘安装到这台Linux
#服务器上,再把磁盘备份数据复制到新硬盘中。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tmp/disk.bak of=/dev/sdb
复制软盘
在Linux中软盘的设备文件名是/dev/fd0,这条命令先把软盘中的数据保存为临时数据文件
[root@localhost ~]# dd if=/dev/fd0 of=/tmp/fd.bak
然后更换新的软盘,把数据备份复制到新软盘中,就实现了软盘的复制
[root@localhost ~]# dd if=/tmp/fd.bak of=/dev/fd0
如果需要备份的是光盘,那么在 Linux 中就是使用 dd 命令制作光盘的 ISO 镜像的。命令如下:
#制作光盘ISO镜像 [root@localhost ~]# dd if=/dev/cdrom of-/tmp/cd.iso #把光盘中所有的数据制作成ISO镜像 [root@localhost ~J # mkdir /mnt/cd #建立一个新的挂载点 [root@localhost ~]# mount -o loop /tmp/cd.iso /mnt/cd #挂栽ISO文件到挂载点 [root@localhost ~]# cd /mnt/cd #进入挂栽点 [root@localhost cd]# ls CentOS_BuildTag images RELEASE-NOTES-en-tJS.html RPM-GPG-KEY-CentOS-Debug-6 TRANS.TBL EULA isolinux repodata RPM-GPG-KEY-CentOS-Security-6 GPL Packages RPM-GPG-KEY-CentOS-6 RPM-GPG-KEY-CentOS-Testing-6 #数据是光盘当中的数据,这个ISO镜像是可以被当作真正的光盘使用的
我们有时需要制作指定大小的文件,比如,在增加 swap 分区时,就需要建立指定大小的文件,这时也使用 dd 命令。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dd if=/dev/zero of=/tmp/testfile bs=1M count=10 #数据输入项是/dev/zero会向目标文件中不停地写入二进制的0 #指定数据块大小是1MB #指定生成10个数据块。也就是定义输出的文件大小为10MB 记录了10+0 的读入 #显示数据占满了10个数据块 记录了10+0 的写出 #不过这里数据块的大小已经是1MB了 10485760字节(10 MB)已复制,0.00709902 秒,1.5 GB/秒 [root@localhost ~]# ll -h /tmp/testfile -rw-r--r--.1 root root 10M 6月 5 18:46 /tmp/testfile #生成的testfile文件的大小刚好是10MB
dd 命令在进行整盘复制时,类似于 GHOST 工具的功能,不过通过 dd 命令复制出来的硬盘数据要比 GHOST 复制出来的硬盘数据稳定得多。虽然 dd 命令功能强大,不过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复制的时间较长,复制 100GB 的数据需要 15~25 分钟(根据服务器的性能不同而不同)。
实现数据备份还有非常多的方法和工具,比如 tar 和 cpio 命令。至于网络复制工具,如 rsync 和 scp 等,需要较完善的网络知识才能够学习,这里不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