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 service服务发现
k8s service服务发现
k8s service 概念
Kubernetes Service定义了这样一种抽象: Service是一种可以访问 Pod逻辑分组的策略, Service通常是通过 Label Selector访问 Pod组
Service能够提供负载均衡的能力,但是在使用上有以下限制:只提供 4 层负载均衡能力,而没有 7 层功能,但有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匹配规则来转发请求,这点上 4 层负载均衡是不支持的
Service 的类型
ClusterIp类型
- ClusterIp:默认类型,自动分配一个仅 Cluster 内部可以访问的虚拟 IP,在集群内部,给k8s提供一个内部集群的方案,指定虚拟Ip就可以访问到后端的服务
案例
[root@master manifests]# vim myapp-service.yaml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app
namespace: default
spec:
type: ClusterIP
selector:
app: myapp
release: stabel
ports:
- name: http
port: 80
targetPort: 80
NodePort 类型
- NodePort:在ClusterIP基础上为Service在每台机器上绑定一个端口,这样就可以通过: NodePort来访问该服务。
案例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app
namespace: default
spec:
type: NodePort
selector:
app: myapp
release: stabel
ports:
- name: http
port: 80
targetPort: 80
nodePort: //不指定端口会随机分配
nodePort对外暴露的端口在生产中一般不会直接暴露在公网,而是有三种方案:
- 1.前面加个路由器
- 2.前面加个LB(阿里云卖的服务)
- 3.前面加个ipvs(自己搭建)
LoadBalancer 类型
- LoadBalancer:在NodePort的基础上,借助Cloud Provider创建一个外部负载均衡器,并将请求转发到NodePort
案例
ExternalName 类型
- ExternalName:把集群外部的服务引入到集群内部来,在集群内部直接使用。没有任何类型代理被创建,这只有 Kubernetes 1.7或更高版本的kube-dns才支持。
案例
//集群内部访问的时候是 my-service.defalut.svc.cluster.local
//会解析到外部的 hub.hongfu.com
kind: Service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namespace: default
spec:
type: ExternalName
externalName: hub.hongfu.com
当查询主机 my-service.defalut.svc.cluster.local ( SVC_NAME.NAMESPACE.svc.cluster.local )时,集群的 DNS 服务将返回一个值 my.database.example.com 的 CNAME 记录。访问这个服务的工作方式和其他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重定向发生在 DNS 层,而且不会进行代理或转发
工作组件
为了实现图上的功能,主要需要以下几个组件的协同工作:
- apiserver:用户通过 kubectl 命令向 apiserver 发送创建 service 的命令,apiserver 接收到请求后将数据存储到 etcd 中
- kube-proxy:kubernetes 的每个节点中都有一个叫做 kube-porxy 的进程,这个进程负责感知service,pod 的变化,并将变化的信息写入本地的 ipvs 规则中
- ipvs:基于内核的钩子函数机制实现负载
简而言之就是:
客户端访问节点时通过 iptables实现的
iptables规则是通过 kube-proxy写入的
apiserver通过监控 kube-proxy去进行对服务和端点的监控
kube-proxy通过 pod的标签( lables)去判断这个断点信息是否写入到 Endpoints里
vip 和 proxy模式演变
在 Kubernetes集群中,每个 Node运行一个 kube-proxy进程。 kube-proxy负责为 Service实现了一种 VIP(虚拟 IP)的形式,而不是 ExternalName的形式。在 Kubernetes v1.0版本,代理完全在 userspace。在 Kubernetes v1.1版本,新增了 iptables代理,但并不是默认的运行模式。从 Kubernetes v1.2起,默认就是 iptables代理。在 Kubernetes v1.8.0-beta.0中,添加了 ipvs代理。在 Kubernetes 1.14版本开始默认使用 ipvs代理。
ipvs
ipvs代理模式中 kube-proxy会监视 Kubernetes Service对象和 Endpoints,调用 netlink接口以相应地创建 ipvs规则并定期与 Kubernetes Service对象和 Endpoints对象同步 ipvs规则,以确保 ipvs状态与期望一致。访问服务时,流量将被重定向到其中一个后端 Pod。
与 iptables类似, ipvs于 netfilter的 hook功能,但使用哈希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并在内核空间中工作。这意味着 ipvs可以更快地重定向流量,并且在同步代理规则时具有更好的性能。此外, ipvs为负载均衡算法提供了更多选项,例如:
- rr:轮询调度
- lc:最小连接数
- dh:目标哈希
- sh:源哈希
- sed:最短期望延迟
- nq:不排队调度
ingress 请移步 k8s in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