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业工作如何获得高薪?选择前沿的技术,把准方向,有技术有人缘

在这个变化的年代,IT人的方向在哪里?看两个故事

王超是我的朋友,来京四年整。最初在一家民企做LINUX运维工程师,月薪5000。工作很认真,埋头苦干型,每天工作时间很长,让加班从来无怨言。即使是周末休假,只要有工作任务也是随叫随到。然而当他提涨薪时,企业说是要考虑考虑。一两个月后这事杳无音讯。他离职了,跳槽到一家私企做系统工程师,月工资7000,工作稳定,工作内容也固定,继续埋头苦干,每天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年后有涨薪,幅度10%。这样又两年,工资到了8500,依然感觉日子很难熬,买不起车更买不起房,羡慕高薪的人。当然他性格内向,不善沟通和与领导交流,技术能力中等,交给他的活也总能干完,但这样一直干下去么,高薪会青睐他么?

李建是我的一个前同事,做ORACLE数据库的,OCM认证通过者,技术能力很强。先是在外企做数据库运维,月薪12K,因为不喜欢上司的做事风格和公司的管理制度,干了一年后离职。之后跳槽至国内一家比较有名电子商务公司,月薪16K,处理技术问题很有自己的一套,但是喜欢沉浸在技术世界里,不喜欢与人交流也很傲气。然而技术是越来越厉害了,干了两年还是无法涨薪。每逢遇到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是权威,所有人都得听他的,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进去,甚至直接顶撞技术总监。而与之同时进公司的一个同事,技术不是很牛但是为人处事不错,很快当部门经理了,工资早已过20K,心里渐渐不平衡,随后辞职去了另一家私企,还是做数据库运维,工资17K。高薪依然渐行渐远,他为此郁闷。

赵东我的一个朋友,做项目经理,主要负责云计算和虚拟化的项目。技术好,沟通能力强,有一个PMP认证,在京城混了五年多,起初月薪15K现在月薪30K,由于业内人缘不错,马上去一家知名公司,年薪60万,算是IT界高薪了吧。

纵观IT界,高薪有几何?你是埋头苦干型、技术实力派还是善于人际沟通与管理,看完上面三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关于第一个故事,我的建议和想法是: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太快,工作也过于辛苦,以至于他们很容易忽略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人们总是自己埋头苦干,很少抬起头来看看到底进展如何。于是,他们便错过了很多改善现状的机会。一个人埋头苦干的时间越长,他就越感到寂寞,而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孤立。尽管是由工作引起的,但它的影响还会波及个人生活。生活中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而且你做的事情越多,就会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这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啊!你要做的是停下来,花点时间思考,提醒自己,不要再一味地埋头工作,详细地分析一下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就好比你驾驶着汽车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你考虑的只是保证汽车不偏离车道,而无法注意到路边的风景和留心你身边的人在做什么想什么。当你静下心来,开始思考工作以外的一些事情,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当你找到了问题,继而明确下一步前行的方向,你的涨薪才有希望!

于第二个故事,我的建议和想法是:

术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风格,学会与同事和领导相处。现在很多IT人除了技术什么都不懂,整天得罪人。琐碎的小事不愿做,关键的大事搞不定。哪怕你是CCIE、RHCA、OCM全考出的,我不用你难道地球就不转了?再说了,你考的高级认证越多,无形中别人对你的期望值也越高,你实际的技术能力是否和那些高级认证匹配,这些在企业里都是需要考量的,几张证书不能说明什么。切记,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拿来炫耀和自傲的,更何况很多技术在企业也不是全部用得到的。先做人后做事,古有此理也。心态转变一下,世界可以变的更美好,高薪也不是遥不可及。

关于第三个故事,我想大家可能跟我的想法一样,选择前沿的技术,把准方向,有技术有人缘,好的工作机会总是等着你。

总结一下,IT界不是没有高薪,关键是看你自己的能力。对于还没毕业的同学,我希望你们能先认真读书,至少拿个学士出来,同时学好英语,多参加社会活动,即使你作IT,技术也不过只有40%的比重而已,重要的是沟通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对于职场人士,引用老男孩的一句话“技术是根基,沟通是桥梁,思想是灵魂。”因此,光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点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

当然,职场中还有很多现状是不合理的,你也看到某人不学无书也没什么能力依然拿着高薪,或者只因他的机遇好很容易的拿到了高薪,但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很多时候,我们仍然要靠自己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走向更大的舞台,实现自己的高薪梦和人生的价值。现实中有些东西,如果你不能改变它,那要么你适应它,要么你毁灭。在沙漠里谁能活下来?是万物之长的人还是骆驼?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高薪,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
在IT行业工作如何获得高薪?选择前沿的技术,把准方向,有技术有人缘

 

posted @ 2014-05-04 09:30  刘竹青  阅读(1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