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就忘』Linux基础 — 13、Linux系统的分区和格式化
1、Linux系统的分区
(1)磁盘分区定义
磁盘分区是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litor
)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碟片可以被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
),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是不是看不太明白,其实就是把一块大硬盘,按照你的需求,把它分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小硬盘,这个过程就是分区。(并没有把硬盘掰成几瓣,所以不是物理上的分区)。
磁盘分区是为了存储和读取数据的方便。
(2)两种分区表形式
- MBR分区表(主引导记录分区表):最大支持2.1TB硬盘,最多支持4个分区。
- GPT分区表(全局唯一标示分区表):GPT支持9.4ZB硬盘(1ZB=1024PB,1PB=1024EB,1EB=1024TB)。
理论上支持的分区数没有限制,但Windows限制128个主分区。
注意:分区表的格式在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都是一样的。因为分区在操作系统的底层,先要进行分区,在分区之上在安装操作系统。
(3)MBR分区类型
-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是每块硬盘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
如果你电脑里有两块硬盘,最多就支持8个主分区。 - 扩展分区:(把其中一个主分区拿出来,作为扩展分区)
最多只能有1个。
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
扩展分区不能写入数据,扩展分区里能包含更多的逻辑分区(最多支持至少10个)。 - 逻辑分区:只能在扩展分区里划分。
提示:扩展分区的作用是突破只有4个主分区的限制。并不是非要分配三个主分区之后才能分扩展分区,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分区是主分区。
2、Linux系统的格式化
有了分区之后,还不能直接在分区里写数据,因为要需要进行一步格式化操作。
(1)格式化定义
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2)格式化说明
- 格式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清空数据,格式化的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
- Windows系统中常用的文件系统为FAT16、FAT32、NTFS。
- Linux系统中常用的文件系统为EXT2、EXT3、EXT4。在Red Hat 7中使用的是XFS,Red Hat 6中用的是EXT4。
- 文件系统之间具体的区别,不用过细的了解,你要知道的是越先进的文件系统,支持越大的分区,支持越大的单个文件,读写速度越快,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