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用户
#user nobody;
#启动进程,通常设置成和cpu的数量相等或者2倍于cpu的个数(具体结合cpu和内存)。默认为1
worker_processes 1;
#全局的错误日志和日志级别[ debug | info | notice | warn | error | crit ]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notice;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pid进程文件
#pid logs/nginx.pid;
#一个nginx进程打开的最多文件描述符数目,理论值应该是最多打开文件数(系统的值ulimit -n)
#与nginx进程数相除,但是nginx分配请求并不均匀,所以建议与ulimit -n的值保持一致。
#默认不需设置
#worker_rlimit_nofile 65535;
#工作模式以及连接数上限
events {
#epoll是多路复用IO(I/O Multiplexing)中的一种方式,
#仅用于linux2.6以上内核,可以大大的提高nginx的性能
#参考事件模型,use [ kqueue | rtsig | epoll | /dev/poll | select | poll ];
#在FreeBSD上面,就用kqueue模型
#window下没有epoll
#use epoll;
#单个后台worker process进程的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为1024
#单个进程最大连接数(最大连接数=连接数*进程数)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并发总数是worker_processes和worker_connections的乘积
#即 max_clients=worker_processes * worker_connections
#在设置了反向代理的情况下,max_clients=worker_processes * worker_connections / 4
#worker_connections 值的设置跟物理内存大小有关
#因为并发受IO约束,max_clients的值须小于系统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数
#而系统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数和内存大小成正比,一般1GB内存的机器上可以打开的文件数大约是10万左右
#我们来看看360M内存的VPS可以打开的文件句柄数是多少:
#$ cat /proc/sys/fs/file-max
#输出 34336
#32000 < 34336,即并发连接总数小于系统可以打开的文件句柄总数,这样就在操作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worker_connections 的值需根据 worker_processes 进程数目和系统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总数进行适当地进行设置
#使得并发总数小于操作系统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数目
#其实质也就是根据主机的物理CPU和内存进行配置
#当然,理论上的并发总数可能会和实际有所偏差,因为主机还有其他的工作进程需要消耗系统资源。
#ulimit -SHn 65535
}
#设定http服务器
http {
#设定mime类型,类型由mime.type文件定义。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映射表
include mime.types;
##默认文件类型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默认编码
#charset utf-8;
#服务器名字的hash表大小
#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128;
#上传文件大小限制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32k;
#设定请求缓
#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64k;
#设定请求缓
#client_max_body_size 8m;
#开启高效文件传输模式,sendfile指令指定nginx是否调用sendfile函数来输出文件,
#对于普通应用设为 on,如果用来进行下载等应用磁盘IO重负载应用,可设置为off,
#以平衡磁盘与网络I/O处理速度,降低系统的负载。注意:如果图片显示不正常把这个改成off。默认开启状态
sendfile on;
#开启目录列表访问,合适下载服务器,默认关闭。
#autoindex on;
#防止网络阻塞
#tcp_nopush on;
#防止网络阻塞
#tcp_nodelay on;
#长连接超时时间,单位是秒
#keepalive_timeout 120;
keepalive_timeout 65;
#FastCGI相关参数是为了改善网站的性能:减少资源占用,提高访问速度。下面参数看字面意思都能理解。
#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
#fastcgi_send_timeout 300;
#fastcgi_read_timeout 300;
#fastcgi_buffer_size 64k;
#fastcgi_buffers 4 64k;
#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28k;
#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28k;
#gzip模块设置
#开启gzip压缩输出
#gzip on;
#gzip_min_length 1k; #最小压缩文件大小
#gzip_buffers 4 16k; #压缩缓冲区
#gzip_http_version 1.0; #压缩版本(默认1.1,前端如果是squid2.5请使用1.0)
#gzip_comp_level 2; #压缩等级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压缩类型,默认就已经包含text/html,所以下面就不用再写了,写上去也不会有问题,但是会有一个warn。
#gzip_vary on;
#开启限制IP连接数的时候需要使用
#limit_zone crawler $binary_remote_addr 10m;
upstream www.xttblog.com {
#upstream的负载均衡,weight是权重,可以根据机器配置定义权重。weigth参数表示权值,权值越高被分配到的几率越大。
#server 192.168.80.121:80 weight=3;
#每个请求按访问ip的hash结果分配,这样每个访客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可以解决session的问题。
ip_hash;
server 10.10.2.71:8080;
#server 192.168.80.123:80 weight=3;
}
#设定日志格式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日志文件的路径,采用上面定义的main 格式记录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虚拟主机的配置
server {
#侦听80端口
listen 80;
#定义使用 localhost,可以自定义域名访问
#域名可以有多个,用空格隔开
server_name localhost;
#编码
#charset koi8-r;
#access_log logs/host.access.log main;
#默认请求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www.xttblog.com;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后端的Web服务器可以通过X-Forwarded-For获取用户真实IP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以下是一些反向代理的配置,可选。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定义服务器的默认网站根目录位置
root D:/apache-tomcat-6.0.41/webapps/test;
#定义首页索引文件的名称。定义多个用空格分隔
index index.jsp;
}
#定义404错误提示页面
#error_page 404 /404.html;
#定义50x错误提示页面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定义服务器的默认网站错误页面位置
root html;
}
#静态文件,nginx自己处理。正则表达式
#location ~ ^/(images|javascript|js|css|flash|media|static|htm|html|gif|jpg|jpeg|png|bmp|swf|ioc|rar|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