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ybox下 etc目录下文件分析

(1) /etc/passwd 用于存放用户基本信息的口令文件。该口令每行由七个域构成:

username:passwd:uid:gid:comments:directory:shell

username:用户名,用户登录所采用的名字,如root,当然有些用户名是为了站位的,为一些目录或文件提供用户。但这些用户不能登录,即伪用户,如bin。

passwd:口令密文域。如果经过shadow,则口令密文为x;如果用户名有效但不能登录,则为*;一般采用x,站位的伪用户采用*。

uid:系统用于唯一标识用户名的数字。uid的分配为:0,超级用户;1~10,守护程序和伪用户;11~99,系统保留用户;100以后,正常用户。

gid:表示用户所在组的默认组号,由/etc/group文件决定。

comments:描述用户的个人信息。

directory:定义用户的初始工作目录。

shell:用户登陆后启用的shell程序。

(2) /etc/group 组账号文件,由四个域组成:

组名:组密码:组ID:组用户

(3) resolv.conf 网络域名解析服务器(DNS)配置文件,格式名为:

服务器名    IP地址

(4) /etc/initatab init进程的初始化配置文件,init进程是系统启动后运行的第一个进程。其中每一行格式为(摘抄自百度百科):

id:runlevel:action:process

id:指定所启动进程的tty。如空着,则启用系统控制台。

runlevel:busybox忽略该字段,可以不填。

process:指定所执行进程的路径,包括命令行选项。

action:用于指定应用到process的动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sysinit  为init提供初始化命令脚本路径

        respawn  每当相应进程终止时,予以重新启动;

        askfirst  与respawn类似,但在重启时会显示“Pleas press Enter to activate this console.”信息等待用户按下Enter。

         wait  告诉init必须等到相应的进程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

         once  仅执行相应的进程一次,而且不会等待完成。

         ctrlaltdel  按下ctrl+alt+del组合键时,执行相应的进程。

         shutdown  关闭系统之前,执行相应的进程。

         restart  当init重新启动时,执行相应的进程,通常此处所执行的进程就是init本身。

(5) /etc/profile shell的全局配置文件,shell启动时,用以配置shell的环境,通常把环境变量放在这里配置。

(6)  /etc/fstab mount的配置文件,它指定了挂载块设备和目录等关系。该文件每一行格式为;

fs_spec fs_file fs_type fs_options fs_dump fs_pass

fs_spec  该字段定义希望加载的文件系统所在的设备或远程文件系统(注意不是本地文件系统),

fs_file 该字段描述希望的文件系统加载的目录点。

fs_type 定义了该设备上的文件系统或本地文件系统类型。

fs_options 指定加载该设备的文件系统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参数选项,多个参数是由逗号分隔开来。对于大多数系统使用"defaults"就可以满足需要。其他常见的选项包括:

选项 含义

ro 以只读模式加载该文件系统

sync 不对该设备的写操作进行缓冲处理,这可以防止在非正常关机时情况下破坏文件系统,但是却降低了计算机速度

user 允许普通用户加载该文件系统

quota 强制在该文件系统上进行磁盘定额限制

noauto 不再使用mount -a命令(例如系统启动时)加载该文件系统

fs_dump 该选项被"dump"命令使用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应该以多快频率进行转储,若不需要转储就设置该字段为0.文件系统频率(fs_freq),被dump程序使用来确定哪个文件系统需要dump,如果最后一个字段没有设置,系统将认为其值为0,而dump程序则认为此文件系统无需dump。

fs_pass 该字段被fsck命令用来决定在启动时需要被扫描的文件系统的顺序,根文件系统"/"对应该字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若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则设置该字段为0。被fsck程序所使用来确定进行在系统重启进行文件系统检查时的顺序,对于根系统/这个值应设为1,其它文件系统可以设为2,在同一个物理硬盘内的文件系统应该被顺序检测,而不同硬盘中的文件系统则应该同时检测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并行性。如果最后一个字段值为0或没有设置,fsck程序装跳过此文件系统的检测。

(7) /etc/mdev.conf  mdev的配置文件,控制设备文件的使用权限及隶属关系。每一行格式为:

device regex  uid:gid   octal permissions   [=path]  [@|$|*command]

或者是

 maj[,min1[-min2]]   uid:gid  octal permissions  [=path]  [@|$|*command]

针对第二种形式,如 hd[a-z][0-9]* 0:3 660
上面两种形式中,中括号内容可缺省,path在busybox中的手册页解释为

if you want to place the device node into a subdirectory, make sure the path has a trailing /.  If you want to rename the device node, just place the name.
 hda 0:3 660 =drives/
This will move "hda" into the drives/ subdirectory.
 hdb 0:3 660 =cdrom
This will rename "hdb" to "cdrom".

command为想执行的指令,前面的符号手册页解释为:

@ Run after creating the device.
 $ Run before removing the device.
 * Run both after creating and before removing the device.

 

(8)  /etc/shadow  采用shadow加密时存放相关信息。

(9) /etc/sysconfig  在文件系统命令提示符中显示的名字存在该目录下的HOSTNAME文件中。

(10)  /etc/rc.d  存放启动时要运行的脚本。

(11) /etc/init.d    存放了系统启动时配置以及自启动加载的进程等

原文:https://blog.csdn.net/yjp19871013/article/details/6946822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posted on 2018-11-01 14:03  紫枫术河  阅读(7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