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19 档案

摘要:为揭示研究对象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别是对多个存在互作的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响应,我们通常要设计存在一定重复或者梯度的生态学实验。而在设计实验时,要不要设置重复,怎样设置重复,是我们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2018年Juergen Kreyling在Ecology Letters上通过模型模拟和实验检验提出了“牺牲重复来增加因子水平可以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的观点;2019年David Chalcraft发文评论认为前文对模型预测能力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对重复的重要性揭示不足。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8 20:14 LeleLiu 阅读(87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物种适应性分化的调查通常依赖于对表型变异和DNA序列多态性的量化和评估,种群间频繁的基因流会使大部分中性和受环境弱选择的基因区域在物种内高度同质化,这使检测其中的适应性分化变得非常困难。近年来,DNA甲基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变异在生态与进化之间的桥梁作用逐渐被我们认识,表观遗传变异或许能为揭示遗传同质化物种内部的种群结构提供有力手段,这一想法在加拿大猞猁的群体遗传研究中付诸了实践,相关研究在2019年7月以“Genome-scale sampling suggests cryptic epigenetic structuring and insular divergence in Canada lynx”(基因组水平的位点抽样检测揭示加拿大猞猁的隐性表观遗传结构和岛屿种群分化)为题发表在分子生态学旗舰期刊Molecular Ecology上。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8 20:08 LeleLiu 阅读(60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最新一期(2019年8月,第22卷第8期)的封面文章刊发了来自美国地质勘探局柯林斯堡科学中心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题为“Non-native plants have greater impacts because of differing per-capita effects and nonlinear abundance–impact curves”(差异化的个体平均效力和非线性的丰度-影响曲线导致非本地植物拥有更大的影响)的最新研究,研究通过对美国伊利诺斯州南部湿地样地的长期观测,利用多年多地点的纵向数据,表明非本地种相比本地种往往能达到更高的丰度,具有更大的个体平均效力(per-capita effect),其中非本地种丰度-物种多度的非线性关系也导致非本地种相比本地种丰度增多时对生物群落具有更大的影响,研究也支持非本地种在当地的生态进化上的新特性是其影响外部群落的重要驱动力。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8 20:02 LeleLiu 阅读(396)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