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形态学分类法
学习语言,除了语音、词汇,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法,即句子的组织结构。当然,语法这个东西,是对语言结构的经验总结,除了“人工语言”都是现有语言后有语法。对于语言里的语法现象,语法规律是辅助于非母语人群学习这门语言的。而对于把语言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话,语法必然是一个研究重点。对于想学习多门外语的人来说,整体上了解并比较各门语言的语法特征,是非常有益的。
分类,是重要的科学方法。
现今全世界现存的语言约6900种,类似于生物分类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世界上的语言也需要被分类,而且语言和生物一样都是演化而来的,这种层级分类也暗示着亲缘关系。依据语言的亲缘分支分类法,大致为语门>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实际上分类层次可能更多更复杂。世界上的主要语系有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亚非语系(闪含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高加索语系、南岛语系(或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世界比较流行的多为印欧语系,印欧语系下面又分为罗尔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等若干语族。相对于这些自然语言,人工语言不会随人类的语言文化而发展,但是,它们在被创造之后,却可能因而产生特定的影响力,随着人类文化如真实语言一样地演进。比较著名的人工语言有世界语。
今天要说的语言的形态学分类,是依据语言的形态变化进行分类的语言,它不考虑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应生物上的概念,就是形态学上的性状,其相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拥有共同祖先,也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这种语言的形态分类法,首先可以将语言分为分析语和综合语,综合语又可以细分为黏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
首先是分析语和综合语的区别,在分析语大多数的每一单词所含的不自由语素较少,而综合语每一单词所含的不自由语素较多。换言之,分析语无、或较少“合成词”,而综合语中有大量的“合成词”。语素是能表示意思的最低单位,语素和词不同,有许多的语素不能够单独地构成词。在英文单词unbreakable中有三个语素组成,分别是:un-(不自由语素)、break(自由语素)、-able(不自由语素)。而在现代汉语中,“不易破损”该词由四个语素组成,分别是:皆为自由语素的“不”、“易”、“破”、“损”。分析语的另一个特点是,分析语并不对语素进行变化,而是以语序表示文法关系。
不存在纯粹的分析语,也不存在纯粹的综合语,这可以看作语言的两种性质,分析性和综合性。现代汉语更多的具有分析语的特性,我们的句子的语序一般不能颠倒,比如“我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吃我”,说成“我苹果吃”也很无厘头,“吃苹果我”倒是像网上流行的山东人爱说倒装句的段子,另一方面汉语里基本没有变位和变格;而英语更倾向于综合语(屈折语),比如它的人称代词有主格和宾格的变化,我(主格I,宾格ME),动词也有基本也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变位(比如do、did、dose);相比而言,俄语的综合语(屈折语)的特性更明显,有名词和形容词大都有都有六个变格,动词大都有变格,因为有着较为完备的语素变化(变格变位),语序显得很不重要,比如我爱你(Я люблю тебя)三个词怎么变化位置,都没有歧义,语法上都是允许的,所以说话的时候可以根据强调的内容变化语序。
一般认为,英语等很多语言都朝着分析语的方向发展,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而很多专家认为我们的汉语也可能使从综合语演化过来的,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也稍微有一点意味在里边(这一论断是我的个人看法,我觉得文言文里很多倒装,和英语相似)。我们现在学俄语,老师强调变位变格,对语序也有建议,也可以看作是向分析语进化的细节吧。除了汉语语族下的语言外,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巴布亚皮钦语等都是分析语的例子;而现代英语和保加利亚语的语法则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目前全球最通行的语言多是分析语倾向的,因为文法相对较为易学易懂,容易通行,如中文、英文皆是,特别是英文,经过英格兰、美东、美西的辗转迁徙后已经由综合语渐趋转向分析语。
屈折语和同为综合语的黏着语之间的分别在于屈折语的词素趋向连在一起,较为难以分割,屈折语的一个词缀经常同时表达多种意思,而黏着语的一个词缀一般倾向于只表达一种意思。不过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界限很多时候并不明显,因此可将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关系视为一个连续体,而很多语言则落于“完全的”黏着语和“高度的”屈折语之间。拉丁语、俄语、德语及波兰语等是颇为典型的屈折语,而大多数的印欧语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屈折语。
日语、韩语、芬兰语、满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泰米尔语等为典型的黏着语。斯瓦希里语、德语、世界语和缅甸语等也部分地被认为有黏着语的性质。黏着语的特点也比较明显,比较好玩,
土耳其语,是不是很像我们程序写代码时喜欢用的变量名,
最后,看一下语言类型学的其他分类。
本文观点主要基于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