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陈残云撰写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想必现今很多读者还印象深刻。作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广东省的东莞县麻涌公社蹲点体验生活。他光着脚板走遍了河道交织的村落,在农民兄弟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收集了大量素材,创作了这部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笔下的各种人物有血有肉,水乡景色美丽而醉人。这部小说把个香飘四季的东莞麻涌写到香飘四海,把东莞麻涌人写到名扬四方。

40多年过去了,陈残云在小说中描写塑造的何水生、何津、许细娇、许凤英、叶肖容、许文仔、傻子权、烂头海……这些典型人物还“健在”吗?小说中的水乡现今变得怎么样了?笔者怀着探究的冲动,前几天特地到与广州开发区一河之隔的东莞市麻涌镇走了一趟———

不见水生体验“泼辣”

寻找摇橹运蕉

引来哈哈大笑

很遗憾,据当地的老人说,小说“对实”写到的何水生、许凤英等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按书寻迹,笔者在麻涌水乡逛游了一整天。

早晨5时半,镇办公室的锋仔把笔者叫醒:“去看香蕉收购市场。”从镇里到河边的香蕉收购市场有几公里的路程。呵,走的是崭新的柏油路,昔日坑洼不平的烂泥路不见了。沿途,一片浓绿的蕉林呈现眼前,不时听到路旁的河涌里传来“哒、哒”的马达声。

我想拍摄蕉农用木船摇橹运蕉的镜头。锋仔顿时哈哈大笑:“没有了。现在使用的都是水泥机动快艇,用木橹、木桨划木船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旧事。”也许是笔者太“老土”了。

6时许,我们来到了河边的香蕉市场。这时,暗红的朝霞射在江面上,从四面八方河涌运香蕉的快艇在香蕉市场“会合”,一时间四五十艘船只会合在一起,场面壮观而热闹。笔者照相机的快门“咔嚓咔嚓”地响。

“有什么好拍照的,看我们汗流浃背,‘裙甩裤甩’的样子(意思衣衫不整)。”一位40来岁的妇女双手提着香蕉泼辣地对笔者说。

哎,这才是水乡人勤劳、实干的真实镜头呢。忙时,我不敢“惹”这位妇女,怕“挨骂”。

半小时后,她把香蕉搬到岸上过磅了,笔者又厚着脸皮采访:“靓姐,今天收入多少?”大姐手里拿着四张“红底”(100元)向笔者晃了一晃,神情温和多了,脸上也露出笑容。

风景变了“味道”依然

游河寻找水寮

楼房闯入镜头

据了解,现时,香蕉的收购价一担(50公斤)可卖60元左右,一般一艘快艇载满香蕉约400公斤,可卖上500元。买卖是现金交易的。

8时许,河上的船艇慢慢离去。“该吃早餐啦。”我们在江边的小食店里找位子坐下,“吃什么?尝尝水乡风味,来一碗艇仔粥,一碟黄糖松糕。”“太棒了!”边吃边与隔桌的姓卢的老人闲聊:“卢伯,请教你,麻涌的来历有什么(故事)?”

说起麻涌,老人兴致勃勃,呷了两口白酒,便滔滔不绝地说起来。麻涌,立村于宋朝,已有800多年历史,古称“ 古梅乡”。后来,由于此地土壤肥沃,河涌纵横交错,农民在河涌的两岸种满了麻,旺了经济,人勤地灵,后人取名为麻涌。解放后,农民又从种麻改为种蕉,而成 为现在全国著名的“香蕉之乡”。

听完老人“讲古”后,我们另有“节目”———9时半镇里安排一艘小艇在河上看“风景”。小艇开得时慢时快,阵阵凉风扑面而来,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乡土味。陈残云在《香飘四季》里描写的东涌、西涌是现在麻涌镇的大步村。笔者想寻找作者书中描写水乡农民当时住的泥砖茅屋和“水寮棚”,但小艇兜了几个圈,都没发现,进入相机镜头的是两岸幢幢新楼房,“变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没什么值得遗憾的。”

端午时节奇怪“安静”

以为杀鸡杀鸭

却见风俗变了

笔者到水乡走访,正逢端午时节。听说节前,麻涌女队在东莞市 龙舟比赛中获得第一名,镇政府为她们庆功,奖金15万元。晌午,笔者来到了墟镇的麻涌河,目睹她们获奖的“威风”形象。龙舟女队的队员个个精神抖擞,年龄 并非“十八、二十”而是三四十岁以上的“妈妈”。她们为什么能夺冠?如那位泼辣“靓姐”双手不停提上几十斤的香蕉,功底在于实干。

傍晚时分,笔者又来到颇有水乡特点的漳澎村采访。奇怪,过节,村里静悄悄的,按风俗应在家里杀鸡杀鸭热热闹 闹。在河边乘凉的一位阿婆说:“他们都在蕉田里干活呢。”水乡的麻涌人,真是勤劳,他们一日分三个时段,早上四五时起床到蕉林“斩”蕉,6时运蕉到市场 卖。晌午,放下饭碗又到田头干到太阳下山才收工。难怪,用汗水盖起的幢幢新楼房,是水乡人的骄傲。

书中寄语现实景象

蕉林小艇河涌

散发新的魅力

不错,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水乡比以前靓多了,泥砖茅屋已消失了,“扎水寮”(竹棚)因“煞风景”被拆除,农村规划逐渐趋向城市化。然而,这里是南国著名的水乡,它的魅力———河涌、蕉林、古祠庙、古墟市……不仅是麻涌人的宝贵文化、旅游财富,它也属于大众啊。

走访结束了,凝望那一片片浓绿的蕉林,那满载香蕉在河涌穿梭如织的小艇,水乡画景真令人陶醉。如陈残云先生在 《香飘四季》书中的寄语:“后生们,你们好好地干,做好我们村子的水利,也做好大伙的水利,是顶顶有出息的事啊!不管有多少艰难,不管有谁讲泄气话,都不 要灰心,不要害怕,千年万代的子子孙孙,也记得你们!”
posted on 2008-09-05 17:12  偶卖糕的  阅读(62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