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MVC模式
0.
我是一个文科学生,几年前开始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够通过程序实现。我没有条件请人写,只好自己从头学起,边学边写。
我发现,计算机语言本身其实不难,无非是一些语法规则,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熟练使用。真正困难的是算法和结构,前者需要好的数学基础,后者需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规划。
1.
程序的结构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软件模式”(software patterns),专门研究编程的方法论。MVC模式就是软件模式中的一种,它对我的启发特别大。我觉得它不仅适用于写程序,也适用于其他广泛的设计和组织工作。
下面是我对MVC模式的一些个人的理解,基本上是纯方法论的讨论,不涉及到具体的编程。我希望,这篇文章对那些不懂计算机的朋友,也能带来一些启发。
2.
所谓“MVC模式”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们是Model(模型)、View(视图)和Controller(控制)。
这个模式认为,程序不论简单或复杂,从结构上看,都可以分成三层。
1)最上面的一层,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视图层”(View)。它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是程序的外壳。
2)最底下的一层,是核心的“数据层”(Model),也就是程序需要操作的数据或信息。
3)中间的一层,就是“控制层”(Controller),它负责根据用户从“视图层”输入的指令,选取“数据层”中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产生最终结果。
这三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又是互相独立的,每一层内部的变化不影响其他层,并且设计了接口,供其上面一层调用。这些接口叫做“界面”(Interface)。这样一来,程序编写就可以实现模块化,修改外观或者变更数据都不用修改其他层,大大方便了维护和升级。
3.
大家可能都用过Windows里的计算器小程序。我就用它作为例子,解释一下MVC模式,虽然它不一定使用这个模式编写。
在这个计算器程序中,外部的那些按钮和最上面的显示条,就是“视图层”,那些需要运算的数字就是“数据层”,执行加减乘除的那些内部运算步骤就是“控制层”。每一层执行不同的功能,整个程序的结构非常清楚。
如果我们扩大一点想象,就可以发现,很多程序或多或少同这个计算器的实现方法很类似,也是有一些按钮,执行一些操作,返回一些结果。因此,MVC模式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4.
在我看来,不仅编写程序可以用MVC模式,制造家用电器也可以用MVC模式。
就拿家用的微波炉为例,可以将它也理解成三层结构。最简单的情况下,微波炉的操作用两个转盘实现,一个控制温度,另一个控制时间。这两个转盘就是“视图层”(view),而其内部的微波产生装置则是“数据层”(Model),这里的“数据”需要理解成“核心功能”。至于将用户通过转盘输入的信息,转换成对微波产生器的操作,则用“控制层”来实现。
如果每一层都是独立的,那么微波炉外部更换一个新潮的外壳,或者内部更换更大功率的微波产生器,完全可以在不更改其他层的情况下实现。这就是MVC模式的优势。
5.
再进一步,如果将MVC模式解释成“外观”、“机制”和“功能”这三层结构,那么很多人类组织也可以通过MVC模式架构。
比如一家商场,完全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仓库,负责提供商品,这是“功能层”;另一部分是零售铺面,负责销售商品,这是它的“外观层”;两者之间就是“机制层”,包括柜台和仓库之间一切互动的机制。
这样区分以后,这个商场的结构就变得非常清楚,可以针对不同的层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6.
公司、政党、政府、医院、学校等等,这些组织不管是盈利性还是非盈利性的,都可以从MVC模式的角度,进行架构,由一个个执行特定功能、可重复使用的模块组成。
我在想,如果人类社会都是模块化结构,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