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物体检测、语义标注、实体标注、描述生成、多媒体问答、多媒体叙事

深度学习的”不能“

  1. 算法输出不稳定,容易被”攻击“

    比如在一个图片中改变一个像素值,就可能导致识别天差地别。

  2. 模型复杂度高,难以纠错和调试

    (李世石和alphogo)

  3. 模型层级复合程度高,参数不透明

  4. 端到端训练方式对数据依赖性强,模型增量性差

    当样本数据量小的时候,深度学习无法体现强大的拟合能力

    image-20200720142133645

    深度学习没有迁移能力,把许多相关联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无法识别。

  5. 专注直观感知类问题,对开放性推理能力无能为力

  6. 人类知识无法有效引入监督,及其偏见难以避免


神经元

image-20200720143410153

生物神经元 M-P神经元
多输入单输出 多输入信号进行累加\(\sum \limits_i x_i\)
空间整合 同上
兴奋性/抑制性输入 权值\(w_i\)正负模拟兴奋\抑制,大小模拟强度
阈值特性 输入和超过阈值θ

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f,神经元继续传递信息,产生新连接的概率(超过阈值被激活但不一定会传递)

没有激活函数相当于矩阵相乘(1. 多层和一层一样 2.只能拟合线性函数

image-20200720144805837

image-20200720144903990

M-P神经元的权重是预先设置好的,无法学习

单层感知器是首个可以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

image-20200720145101334

单层感知器

非线性激活函数 0 和 1 与或非

多层感知器

三层感知器实现同或门

万有逼近定理

如果一个隐层包含足够多的神经元,三层前馈神经网络(输入-隐层-输出)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预定的连续函数

当隐层足够宽时,双隐层感知器(输入-隐层1-隐层2-输出)可以逼近任意非连续函数,解决任何复杂的分类问题。

image-20200720150349799

神经网络每一层的作用

每一层数学公式\(\vec y=a(W · \vec x + b)\)

完成输入->输出空间变换

作用 公式参数
升/降维 W·x
放大/缩小 W·x
旋转 W·x
平移 +b
弯曲 a(·)

神经网络学习如何利用矩阵的线性变换加激活函数的非线性变换,将原始输入空间投影到线性可分的空间去分类/回归。

增加节点数:增加维度,即增加线性转换能力

增加层数:增加激活函数的次数即增加非线性转换次数

在神经元总数相当的情况下,增加网络深度可以比增加宽度带来更强的网络表示能力,产生更多的线性区域。

深度和宽度对函数复杂度的贡献是不同的,深度的共享是指数增长的,而宽度的贡献是线性的。

误差反向传播

多层神经网络可以看成一个复合的非线性多元函数(逐层传递)

希望损失\(\sum (F(x^i),y^i)\)最小

梯度是什么?

多元函数f(x,y)在每个点有多个方向,每个方向都可以计算导数,称为方向导数。

梯度是一个向量:

  • 方向是最大方向导数的方向
  • 模为方向导数的最大值

无约束优化:梯度下降

参数沿负梯度方向更新可以使函数值下降。

残差:损失函数在某个结点的偏导

深层神经网络的问题:梯度消失

激活函数的梯度容易落到饱和区,逐层相乘后使损失无法继续传播。

为什么加入多个隐层的效果不如一个隐层?

在前向输入中最后一层接受的输入要经过没有更新的前几层的输入,使得最后接收的是混乱的输入。

增加深度会造成梯度消失,误差无法传播,同时多层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值,难以训练。

所以三层神经网络是主流。(层数控制要少)

深度学习

逐层训练

之前方法的缺点

image-20200720173241841

每次训练三层的网络,然后把中间得到的表示累加到最后的网络中,然后逐层累加。

受限玻尔兹曼机和自编码器

自编码器

自编码器假设 输出与输入相同,是一种尽可能复现输入信号的神经网络

将input输入一个encoder编码器,就会得到一个code;加一个decoder解码器输出信息。

通过调整encoder和decoder的参数,使得重构误差最小

没有额外监督信息,无标签数据,误差的来源是直接重构后的信号与原输入相比得到。

image-20200720175007700

自编码器一般是一个多层神经网络(最简单:三层)

训练目标是使输出层与输入层误差最小;

中间隐层代表输入的特征,可以最大程度上代表原输入信号

自编码器的学习目标是最小化重构错误!

自编码器是一种网络结构,可配合其他结构搭建深度网络(卷积,池化)

受限玻尔兹曼机RBM

受限玻尔兹曼机是两层神经网络,包含可见层v(输入层)和隐藏层h,不同层之间全连接,层内无连接->二分图。

与感知器不同,受限玻尔兹曼机没有显示重构过程:

输入v,通过p(h|v)得到隐藏层h;输入h,通过p(v|h)得到v

目的是让隐藏层得到的可见层v'与原来的可见层v分布一致,从而使隐藏层作为可见层输入的

特征

image-20200720180247786

两个方向权值w共享,偏置不同

模型参数:w,c,b

条件概率建模:

\[P(h_i=1|v)=sigm(c_i+W_iv)\\ P(v_j=1|h)=sigm(b_j+W'_jh) \]

联合概率->条件概率

\[p(h|v)=\frac{p(h,v)}{p(v)},p(v|h)=\frac{p(h,v)}{p(h)} \]

假设是标准玻尔兹曼分布:所有节点是二进制变量(0,1)

\[P(h_j=1|v)=...=sigmoid(b_j+W_j·v) \]

模型求解:

优化目标:网络表示的概率分布与输入样本分布尽可能的接近

可见层v的似然:

\[p(v)=-b'v-\sum\limits_i log(1+e^{c_i+W_iv}) \]

梯度下降->基于Gibbs采样的对比散度:

\[Z= \sum \limits_{v,h}e^{-E(v,h)} \]

状态组合数目太多,难以直接求和->采样来近似计算

深度信念网络(DBN)

一个DBN模型由若干个RBM堆叠而成,最后加一个监督层

比较 自编码器 受限玻尔兹曼机
结构上 编码和解码函数不同:W1,W2 共享权重矩阵W,两个偏置向量
原理上 非线性变换学习特征,是确定的,特征值可以为任何实数 基于概率分布定义,高层表示为底层特征的条件概率,输出只有两种状态(未激活/激活),用二进制(0/1)b表示
训练优化 通过损失函数L最小化重构输入数据,直接用BP优化求解 基于最大似然,能量函数偏导无法直接计算,采用采样方法进行估计
生成/判别模型 对联合概率密度建模,是生成式模型 直接对条件概率建模,是判别式模型
posted @   码我疯狂的码  阅读(28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努力加载评论中...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