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赓

足球爱好者对足球运动的思考

  读者好,作为一个足球爱好者,很早就开始接触足球,对足球运动有着独特的偏爱,坚持踢球到现在也有将近二十年了,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足球这一运动的观察与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当孩子们都在哭着喊着看手机、看电视、打游戏的时候,一个孩子可以放学后独自在草场上踢足球,可以在周末用矿泉水瓶当木桩练习过人,每天早上要看完7点25左右体育新闻的足球快讯后才肯去幼儿园……当时的我才5岁,看着现在的孩子们,我很难想象,当时的我是如何乐在其中的。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加入学校足球队,并且连续两年入选了市足球队,当时的我拥有从中场单枪匹马突破到对手禁区的能力。

  初中时我遇到了一位改变我足球理念的老师,我转变了踢球的风格,逐渐开始放弃在球场上展现个人能力,而更加追求团队整体实力的最大化,我也从前锋转变成了中场。我开始思考该如何赢得一场比赛,如果去应对不同的对手,如何让球队走得更远……爸爸曾一度考虑过让我走职业的道路,但在妈妈的强烈反对下放弃了,不过我始终没有放弃对足球的执着。

  上大学后,学长们教们如何去分析比赛,如何从比赛视频中发现不足,如何在比赛中发现对方的弱点,在比赛中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我走上了独立成长的道路。大三时我担任足球队队长,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观看和分析各种比赛的视频,最终我们在决赛中战胜了小组赛输掉的对手,时隔11年再次夺得了校联赛冠军。

  在足球场上奔跑了十几年的时间,从幼儿园时的喜欢,到小学时追求个人能力,再到最后追求配合和战术,我越来越发现,与其说足球是一项体力运动,不如说足球是一项脑力运动,或者说所有团体类的体育项目都是脑力运动。中国缺少的不是球技高超的球员,不是个人能力极强的球员,而是会在比赛中动脑子踢球的球员,毕竟足球比赛只有一次中场休息,绝大多数时候需要运动员自己在场上做出判断,去灵活贯彻执行教练在场下制定的各种战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齐心协力赢得比赛的胜利——但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对抗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保证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去执行各种战术又谈何容易。

  类似于足球运动,很多体育运动都是这样,需要的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员,而是头脑聪明、四肢强壮的“学霸”。在日本、德国这样的国家,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学校中普及足球课程,教授孩子们的不仅是足球的技术,更是足球的理念,最终喜欢足球而且有天赋的孩子会进入青训体系,走向更高层次的平台,孩子们不会因为去踢足球就觉得低人一等,家长们也不会因孩子踢足球而为孩子的未来担惊受怕。反观中国,“孩子考不上高中就让孩子去踢足球吧”,“这孩子竟然在学习方面没有什么天赋,就让孩子去走体育这条路吧”,“运动员太辛苦将来还没有前途,不能去!”……鲜明的对比。

  体育运动对脑力的要求甚至更高,但却是社会供人的不擅长学习的同学最终走上了这条道路,很多对国足失望的人曾说,”为什么13亿人选不出几个会踢足球的“,但事实是中国足球队真的是13亿人中选出的精英吗,真的是最有天赋的、最适合踢球的人吗,还是曾经一度被学校、社会”看不起“的孩子,最终走上了足球的道路。

  这不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学校的问题,甚至也不能说是社会的问题,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骨子里的观念所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所要面对的无可避免的问题。我觉得只有等国家改变政策、社会改变看法、继而家长们改变观念,才有可能让真正优秀的孩子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才能让足球变得越来越好,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posted on 2022-08-01 09:05  绿竹青兰  阅读(4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