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USB TYPEC CC检测原理(重要的)

CC信号有两根线,CC1和CC2,大部分USB线(不带芯片的线缆)里面只有一根CC线,DFP可根据两根CC线上的电压,判断是否已经插入设备。通过判断哪根CC线上有下拉电阻来判断方向,下图的说明已经非常清晰。

如果CC1引脚检测到有效的Rp/Rd连接(对应的电压),则认为电缆连接未翻转。
如果CC2引脚检测到有效的Rp/Rd连接(对应的电压),则认为电缆连接已翻转。

“有效的Rp/Rd连接”指在CC上形成了有效的电压。
从DFP的角度看,下表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连接状态,

以上只是介绍了CC检测中判断是否翻转的原理,两个CC信号还有向UPF通告DFP提供电流能力的功能等,见下文。

1 DFP的上拉电阻Rp

  • Rp电阻:这是DFP(下游面板)使用的上拉电阻,连接在CC引脚和Vbus之间。它用于指示DFP的电源能力。

DFP的CC1和CC2信号上都必须有上拉电阻Rp,上拉到5V或3.3V。或者CC1和CC2都用电流源上拉。最终的目的是在插入后,能检测到CC1或CC2上的电压,进而判断是否翻转以及DFP的电流能力。如下是所有可能的配置。可以选择右边三列中的任何一列作为上拉方式,比如Fairchild的FUSB300就是用330uA上拉,TI的TUSB320LAI用的是80uA的上拉,不同的上拉方式在CC引脚上形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对应不同的电流能力。

2 UPF的Rd

  • Rd电阻:这是UFP(上游面板)使用的下拉电阻,连接在CC引脚和地之间。它用于指示UFP的存在。

UFP的CC1和CC2管脚都要有一个下拉电阻Rd到GND(或者使用电压钳位)。Rd的处理方式如下表。

注意,最后一列的电流源连接至的电压,是指3.1节中表格的最后一列电流源的上拉电压。

结合这个表格,和3.1节的表格,我们把每种可能的上下拉范围都计算出了最终形成的电压范围,如下表。

CC检测芯片会检测这个电压,通过判断电压范围来决定下一步操作。下表是CC管脚上不同的电压对应的DFP能提供的电流能力。第二列列出的每一种电压范围,都分别覆盖了上表计算出的电压。Rp/Ra的计算是同理的。

3 数据线上的Ra

带电子标签的线缆,其中一个CC管脚被更名为VCONN,用于给电子标签芯片供电。这个VCONN管脚与GND之间需要一个Ra电阻,这个电阻值范围是800Ω~1.2KΩ。

4 VCONN电源

VCONN的允许范围是4.75V~5.5V,要求供电能力是1W。默认情况下DFP提供这个电源。如果两个DRP连接,则双方可以通过USB PD协议协商来交换VCONN供电方。

Vconn 是USB Type-C接口中的一个电源通道,主要用于为带有电子标记的USB Type-C电缆内的集成电路(IC)供电12。具体来说:

  • 供电:Vconn提供5V的电压,通常功率为1瓦2。
  • 用途:它为电缆中的芯片(例如E-Marker芯片)供电,这些芯片可以存储电缆的特性和能力信息,帮助设备识别和配置正确的电源和数据传输设置。

支持PD的USB3.0接口均需支持VCONN,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之一提供VCONN电源。

如果其中一个CC引脚上检测到有效的Rp/Rd连接,则VCONN电源可以接到另一个对应的CC引脚。
如果其中一个CC引脚上检测到有效的Rp/Rd连接,先检查另一个CC引脚是否也有Rp/Ra连接,然后再提供VCONN。
先检测是否有Ra存在,如果有说明需要Vconn供电,此时再提供Vconn。检测过程不需要Vconn存在。
注意,每一个CC引脚内部都有一个开关,轮训CC和VCONN功能,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连接方式:

posted @ 2024-10-31 15:38  yooooooo  阅读(25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