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灰度发布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oonya/article/details/51537674

1. 前言 


 互联网产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停的升级,升级,再升级。一般采用敏捷开发的团队,基本上保持每周一次的发布频率,系统升级总是伴随着风险,新旧版本兼容的风险,用户使用习惯突然改变而造成用户流失的风险,系统down机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很多产品都采用了灰度发布的策略,其主要思想就是把影响集中到一个点,然后再发散到一个面,出现意外情况后很容易就回退。

很长时间,我们都一直在改进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尽量让最好的商品出现在 搜索结果的第一屏。我们尝试了很多种算法,不断调整各个排序因子所占的比重。但是我们无法确信我们的排序结果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们采用了灰度发 布,选取几个一级商品类目,在其中应用不同的排序算法,比如在女装类目中,我们把卖家信用所占的比率调整到60%,在珠宝类目中,我们把销售量所占的比率 调整到60%.. 然后发布出去,收集用户反馈,最终选择一种大部分人认为好的算法。

     在传统软件产品发布过程中(例如微软的Windows 7的发布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Pre-Alpha、Alpha、Beta、Release candidate(RC)、RTM、General availability or General Acceptance (GA)等几个阶段(参考Software release life cycle)。可以看出传统软件的发布阶段是从公司内部->外部小范围测试>外部大范围测试->正式发布,涉及的用户数也是逐步放量的过程。

   在互联网产品的发布过程中也较多采用此种发布方式:产品的发布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扩大使用用户的范围,从公司内部用户->忠诚度较高的种子 用户->更大范围的活跃用户->所有用户。在此过程中,产品团队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完善产品相关功能。此种发布方式,按照中国特色的叫法被冠 以”灰度发布“、”灰度放量“、”分流发布“。

  关于“灰度发布”叫法的来源无从考察。只不过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看,很符合中国人中庸的思维模式:自然界所有的事物总是以对称、互补、和谐的形式存 在,例如黑与白、阴与阳、正与负、福与祸。在二元对立的元素间存在相互过渡的阶段,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具体到黑与白,在非黑即白中间还有中 间色——灰色。于是出现了很多关于灰色的说法:灰盒测试,灰色管理(极力推荐 任正非:管理的灰度),灰色收入,灰色地带等等。因此对于灰度发布实际上就是从不发布,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式发布的一个过程。

 

 

2. 灰度发布定义


灰度发布是指在黑与白之间,能够平滑过渡的一种发布方式。AB test就是一种灰度发布方式,让一部分用户继续用A,一部分用户开始用B,如果用户对B没有什么反对意见,那么逐步扩大范围,把所有用户都迁移到B上面 来。灰度发布可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在初始灰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调整问题,以保证其影响度。

3. 灰度发布作用


a.及早获得用户的意见反馈,完善产品功能,提升产品质量

b.让用户参与产品测试,加强与用户互动

c.降低产品升级所影响的用户范围

d.规避一定的发布风险

e.避免停服发布给用户带来不便

f.具有容灾能力

4. 灰度发布步骤


  1)、定义目标

  2)、选定策略:包括用户规模、发布频率、功能覆盖度、回滚策略、运营策略、新旧系统部署策略等

  3)、筛选用户:包括用户特征、用户数量、用户常用功能、用户范围等

  4)、部署系统:部署新系统、部署用户行为分析系统(web analytics)、设定分流规则、运营数据分析、分流规则微调

  5)、发布总结:用户行为分析报告、用户问卷调查、社会化媒体意见收集、形成产品功能改进列表

  6)、产品完善

  7)、新一轮灰度发布或完整发布

 

5. 灰度发布测试方法


     灰度发布于互联网公司常用A/B测试似乎比较类似,老外似乎并没有所谓的灰度发布的概念。按照wikipedia中对A/B测试的定义,A/B测试又叫:A/B/N Testing、Multivariate Testing,因此本质上灰度测试可以算作A/B测试的一种特例。只不过为了术语上不至于等同搞混淆,谈谈自己理解的两者的差异。

    灰度发布是对某一产品的发布逐步扩大使用群体范围,也叫灰度放量

    A/B测试重点是在几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关于A/B测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A/B测试终极指南

 

6. 灰度发布引擎


     对于一般的小系统并不需要单独的灰度发布引擎,可以参考A/B测试中做法,在页面javascript或服务器端实现分流的规则即可。但对于大型的互联网应用而言,单独的用于管理用户分流的发布引擎就很有必要了。“钱掌柜”分流发布模式 提到了原来阿里软件所使用的灰度发布引擎,设计思路具有普遍性,可以供参考

 

  

下面是一个灰度发布的架构示意图:

 

 

7. 灰度发布常见问题


7.1. 以偏概全


7.1.1. 问题特征:
a选择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b样本具有代表性,但选择样本用户使用习惯并没有涵盖所有核心功能

7.1.2. 解决方案:
样本选择要多样化,样本的组合涵盖大部分核心功能

7.2. 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的说法来自《粘住》中实验,具体可以自己搜索一下。我们自己对于自己开发的产品极为熟悉,于是乎想当然认为用户也应当能够理解产品的设计思路、产品的功能使用。

7.2.1. 问题特征:


a结果没有量化手段;

b只依赖于用户问卷调查;

c没有web analytics系统;

d运营数据不全面,只有核心业务指标(例如交易量),没有用户体验指标

e对结果分析,只选择对发布有利的信息,对其他视而不见

7.2.2. 解决方案:


a产品设计考虑产品量化指标

b结果分析依据量化指标而不是感觉

7.3. 发布没有回头路可走


7.3.1. 问题特征:


a新旧系统用户使用习惯差异太大,没有兼容原有功能

b新旧系统由于功能差异太大,无法并行运行,只能强制升级

c新系统只是实现了旧系统部分功能,用户要完整使用所有功能,要在 在新旧系统切换

d新旧系统数据库数据结构差异太大,无法并行运行

7.3.2. 解决方案:


    前期产品策划重点考虑这些问题,包括:回滚方案、 新旧系统兼容方案、用户体验的一致性、用户使用习惯的延续性、新旧系统数据模型兼容性

7.4. 用户参与度不够


7.4.1. 问题特征:


a指望用户自己去挖掘所有功能。对于一个产品,大部分用户经常只使用部分功能,用户大部分也很懒惰,不会主动去挖掘产品功能

b互动渠道单一

c陷入“知识的诅咒”,不尊重参与用户意见

7.4.2. 解决方案:


a善待吃螃蟹的样本用户,包括给予参与测试的用户小奖励(例如MS给参与Win7测试用户正版License)、给用户冠以title

b通过邮件、论坛、社区、Blog、Twitter等新媒体与用户形成互动

c提供产品功能向导。在hotmail最近的升级后的功能tip,gmail的tip都有类似的产品功能导向。在产品中会提示类似于:你知道吗,xx还提供xx功能,通过它你可以xx 。

8. 让产品具备灰度发布能力


8.1. 灰度机制的七个维度


8.1.1. 需求度


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8.1.2. 速度


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

8.1.3. 灵活度


敏捷企业、快速迭代产品的关键是主动变化,主动变化比应变能力更重要;

8.1.4. 冗余度


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

8.1.5. 开放协作度


最大程度地扩展协作,互联网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

8.1.6. 进化度


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8.1.7. 创新度


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

8.2. 灰度发布的策略要素


8.2.1. 易于发布到云平台


    一般采用灰度发布都是具有自主产品的平台模式发布,而不是在客户服务器端进行发布,具备自主研发产品和有一定硬件部署能力的企业可以考虑灰度发布。

灰度发布一般是基于云的需要,如负载均衡,用户隔离等机制。如大型的电商网站等都是采用的分布式部署方式,利用负载均衡实现服务器分发,将用户访问分配到不同的地区服务器访问,确保用户访问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之所以强调易于发布,就是公司要具备自己可操作的服务器设备(云服务设备),这样可以实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灰度发布。即,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实现最优配置的测试部署,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快速迭代——频繁发布,实现具有意义的‘实时发布’策略。

注:需要开通云服务模式(有一定硬件和经济实力的公司可以考虑)。

 

8.2.2. 设置用户标识策略


用于区分用户,辅助数据统计,保证灰度发布过程中用户体验的连贯性(避免用户在新旧版本中跳变,匿名Web应用比较容易有这个问题)。匿名Web应用可采用IP、Cookie等,需登录的应用可直接采用应用的帐号体系。


8.2.3. 目标用户选取策略


即选取哪些用户先行体验新版本,是强制升级还是让用户自主选择等。可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用户终端特性(如分辨率、性能)、用户自身特点(性别、年龄、忠诚度等)。对于细微修改(如文案、少量控件位置调整)可直接强制升级,对于类似新浪微博改版这样的大型升级,应让用户自主选择,最好能够提供让用户自主回滚至旧版本的渠道。

对于客户端应用,可以考虑类似Chrome的多channel升级策略,让用户自主选择采用stable、beta、unstable channel的版本。在用户有明确预期的情况下自行承担试用风险。

8.2.4. 提供数据反馈入口


     用户数据反馈:在得到用户允许的前提下,收集用户的使用新版本应用的情况。如客户端性能、客户端稳定性、使用次数、使用频率等。用于与旧版本进行对比,决策后续是继续扩大新版本投放范围还是回滚。
     服务端数据反馈:新版本服务端性能、服务端稳定性等,作用与用户数据反馈类似。

8.2.5. 新版本回滚策略


当新版本灰度发布表现不佳时,应回滚至旧版本。对于纯粹的Web应用而言,回滚相对简单。主要难点在于用户数据的无缝切换。对于客户端应用,如果期待用户自行卸载新版本另行安装旧版本,成本和流失率都太高。可以考虑通过快速另行发布新版本,利用升级来“回滚”,覆盖上次灰度发布的修改。

对于移动客户端,新版本发布成本较高,需要Appstore、Market审核。本人没有移动客户端产品的经验,不太确定移动客户端产品如何处理灰度发布及回滚。但尽量将客户端打造成Web App,会更有利于升级和回滚。(不过苹果对纯Web App类的App有较强的限制,好像已经不允许在Appstore上发布这类应用了?)

8.2.6. 新版本公关运营支持


对于改版级别的大型升级,需要配合公关运营支持,用于及时处理用户在微博、博客等渠道给出的“显式反馈”。对比通过隐式数据反馈得到的结论后,综合考虑应对策略。

8.3. 灰度发布的方案


灰度发布一般有三种方式 nginx+lua,nginx根据cookie分流,nginx 根据权重来分配:
     nginx+lua根据来访者ip地址区分,由于公司出口是一个ip地址,会出现访问网站要么都是老版,要么都是新版,采用这种方式并不适合nginx 根据权重来分配,实现很简单,也可以尝试nginx根据cookie分流,灰度发布基于用户才更合理。

 

Nginx+lua配置可以参考如下文章进行实践:

利用nginx+lua+memcache实现灰度发布

 

Nginx+Lua+Redis实例

 

nginx灰度方案---基于ip或者基于cookies

 

8.3.1. 方案一:代码逻辑控制


实现:

在代码中埋开关,做if-else判断,对于需要灰度的机器,设置开关为on,否则为off。每次版本发布都是有两个版本。

优点

· 快速回滚,不需要重新发布和重启系统。

缺点

· 对代码有倾入性。

· 分支逻辑,带来复杂性。

这种方式笔者曾经应用过,就是在阿里的时候把商品的数据库从Oracle切换到MySql,使用了一个状态变量进行控制。从而打到平滑迁移的效果。

 

8.3.2. 方案二:Alibaba预发机制


    其实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度。因为这个预先发布机器是内部IP,没有对外服务的。需要绑定域名进行验证。但是数据是完全的线上。所以本质上是灰度 某些特定用户(可以访问灰度机器的用户,内部测试用户)的一种简单做法。其实API这边也有类似的做法,就是我们的Gamma环境,而且我们还提供了 Gamma机器的域名,方便外部合作用户配合测试。

优点

· 简单

缺点

· 浪费一台机器(这个可以预先发布完成之后投入正式环境,预发布的时候从nginx摘除,不过需要运维支持。)

· 不够灵活

· 只能针对接入层机器,IDL服务灰度需要另外考虑。

8.3.3. 方案三:SET部署


8.3.3.1. 按照业务隔离部署
    比如现在API Container的做法,部署的粒度可以到API级别,前端根据nginx进行转发。比如:

· 微购物 API Container: api.weigou.qq.com

· 拍拍 API Container:api.paipai.com

· 易迅 API Container: api.yixun.com

· 网购 API Container:api.buy.qq.com

    上面是大业务级别的隔离部署。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到模块级别,比如虚拟服务电商的API,是挂在拍拍下面的一个子业务模块,但是由于他们接入微信之 后,访问量大增,为了避免影响拍拍其他业务,也为了避免受其他业务影响,API这里是给他们单独部署了两台机器,nginx配置一下就可以将针对虚拟的 API访问引流过来了:

虚拟API Container:http://api.paipai.com/v2/virbiz

这样,我们在发布一个版本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业务量最小的易迅进行发布,观察没有问题再全量其他平台。

8.3.3.2. 按照用户隔离部署
    这个对于开放平台来说不是很适合,不过对于SNS这种应用场景就很合适了。比如QQ系统,按照用户号码段分为若干个set,每个set包含连续1亿 个号码的用户。假设现在最新的QQ号码接近10亿,则总共有10个set(Set 1到Set 10)。这样每次可以选择其中一个SET进行发布,而且高位QQ往往是不是很重要的用户,所以会先发布SET10。

优点

· 隔离部署,各个业务线影响最小。自动支持灰度发布。

缺点

· 灰度的粒度取决于隔离部署的粒度,一般会偏大。

· 相对于集中部署比较浪费机器。

· 各个业务线版本可能不一致,不利于统一管理。

· 有一定的实现和部署成本

 

 

8.3.4. 方案四:动态路由


   采用一个可以灵活配置的灰度策略,影响Load Balance的行为,让其根据灰度策略,返回灰度服务的IP和端口。

适合与后台IDL的服务灰度。

优点

· 灵活,可控。

缺点

· 现在的配置中心和L5本身没有考虑指定路由策略,且不具有扩展性,需要在其外边开发。

· API的元数据来源比较分散,目前 API和IDL元数据,API等级和频率限制 分布在不同的数据源,现在需要增加一个 灰度路由 数据源。
 

 

posted @ 2022-01-27 22:34  翎野君  阅读(51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