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漫谈》读后感

Posted on 2018-03-08 18:32  立木-Six  阅读(10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架构漫谈》笔记

什么是架构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对目标系统的边界进行界定。

并对目标系统按某个原则的进行切分。切分的原则,要便于不同的角色,对切分出来的部分,并行或串行开展工作,一般并行才能减少时间,并对这些切分出来的部分,设立沟通机制。

将这些部分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合并组装成为一个整体,完成目标系统的所有工作。

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

架构实际上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概念是人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自然概念的认识就非常的重要。抽象这个词代表的含义,实际上是把不同的概念的相似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

回过头来,根据架构的定义,要做好架构所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够正确的认识概念,能够发现概念背后所代表的问题,进而才能够认识目标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做好架构打好基础。

如何做好架构之识别问题

按照之前架构的定义,做好架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识别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把真正的问题找到,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80%了。这个能力基本上就决定了架构师的水平。

要正确的认识问题,需要问两个问题:

这是谁的问题?

有什么问题?

如何做好架构之架构切分

架构切分的输出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的模型,对于一个整体问题,有多少的相关方,每个相关方需要承担哪些权利和义务,不同的相关方是如何结合起来完成系统的整体任务的。架构切分的最终结果都会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架构落地并推进。

架构切分的结果一定是一个树状,这也是为什么会产生分层。层数越多沟通越多,效率越低,分层要越少越好。尽可能变成一颗平衡树,才能让整个系统的效率最大化。

软件架构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软件实际上就是把现实生活模拟到计算机中,并且软件是需要在计算机的硬件中运行起来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业务问题

具体的现实生活状态下,没有软件的时候,所解决的问题的主体是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如何运作的?

二、计算机问题

如何把现实生活用软件来模拟?

模拟出来的软件,需要哪些硬件设施才能够满足要求? 并且当访问量越来越大的时候,软件能否支持硬件慢慢长大,性能线性扩展?

因为硬件是可能会失效的,软件如何在硬件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可用性,让用户能够不中断的访问软件提供的服务?

怎么收集软件产生的数据,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依据?

什么是软件架构

软件因为流量增大而分拆成不同的运行单元,在不同的机器上部署所形成的架构,属于软件架构。

每个运行单元为了让不同角色的人,比如前端,业务,数据存储等能够并行工作,所分成的代码架构,也属于软件架构。

不要空设架构师这个职位,给他实权

架构师是要去平衡别人的利益,甚至会调整别人的利益的。一旦架构师是全心全意的为别人的利益服务,自然而然的架构师就拥有了强有力的影响力,肯定会是一个leader。但是只是民意上的leader是没有用的,不能完全发挥架构师的能量。架构师必须是一个组织的领导人,有权利调动这个组织的架构,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架构师的作用,更好的把利益的调整落到实处。所以很多公司设了很多架构师的职位,但是并不具备调动组织架构的权利,那么这个架构师的职位一定是形同虚设。

从架构的角度看如何写好代码

硬件部署架构最终还是由代码的架构来决定。因为代码架构不合理,是无法把一个运行单元分拆出多个来的,那么硬件架构能分拆的就非常的有限,整个系统最终很难长的更大。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说,重写代码,推翻原有架构,重新设计等等说法,来说明架构的进化。这实际上就是当初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充分思考所带来的后果。这也并不是架构进化的事情,而是个人对问题领域的逐渐深入理解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再讨论一下,代码的架构应该是怎样的。

理清技术、业务和架构的关系

业务目标是为了取火,钻木取火这个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钻木取火的效率不高,影响了业务(取火)的效率,就有了进一步改进的动机,改进转动木棍的方式,产生了弓弦转动木棍的技术。

技术与技术之间,有两种关系: 在解决同一个业务问题的前提下,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技术,会淘汰低效,高成本的技术。这是人类利益诉求所决定的。

在软件行业,这个根节点技术就是软件。这也是为什么架构师要认识什么叫软件,软件解决谁的问题,什么问题,软件本身又是怎么分拆的,才能够更好的组合不同的技术,完成业务的目标。而软件里面和业务直接相关的,只有Business Domain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