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MKDEV(MAJOR, MINOR)
版本:linux-2.6.24.4
宏:
MKDEV(MAJOR, MINOR);
说明: 获取设备在设备表中的位置。
MAJOR 主设备号
MINOR 次设备号
内核使用的版本号说明文件:
在内核 /Documentation 目录下的 devices.txt 有说明。
一般本地保留的
MAJOR
234-239 UNASSIGNED
240-254 char LOCAL/EXPERIMENTAL USE
240-254 block LOCAL/EXPERIMENTAL USE
MINOR
1 ~ 250 (次设备号的 0 不能使用)
静态的设备文件建立:
mknod /dev/gpio_led c 240 1
下面这段话出自linux内核linux/kdev.h中,是关于主次设备号操作的一些宏
1 #ifndef _LINUX_KDEV_T_H
2 #define _LINUX_KDEV_T_H
3
4 #ifdef __KERNEL__
5 #define MINORBITS 20
6 #define MINORMASK ((1U << MINORBITS) - 1)
7
8 #define MAJOR(dev) ((unsigned int) ((dev) >> MINORBITS))
9 #define MINOR(dev) ((unsigned int) ((dev) & MINORMASK))
10 #define MKDEV(ma,mi) (((ma) << MINORBITS) | (mi))
对上面的这个宏要理解的话先得理解下面这段话先得理解1u<<(port)的含义:
1u<<(port)可以理解为取一个无符号数,其大小为1,并且将其左移port位。
例如:port=3,则其等同于:1<<3;
在理解了以上的含义以后,可以发现:
(1U << MINORBITS) 的结果是: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U << MINORBITS) - 1)的结果是:0000 0000 0000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那么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
MAJOR(dev)得到的是dev的高12位;
MINOR(dev)得到的是dev的低20位;
MKDEV(ma,mi) 就是先将主设备号左移20位,然后与次设备号相加得到设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