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项目实战 (一)服务划分粒度

dubbo介绍

    dubbo是阿里公司推出解决分布式服务问题的框架,是一个基于SOA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诸如服务发布注册、容错调用、部署、调用次数监控、每个服务的性能监控等很多功能。
    一看觉得非常不错可以将我们各种服务做成远程服务调用,虽然看起来不错,如果要具体实施将一个或多个系统抽象成一个合理、稳定的SOA系统却不是一翠儿就,它需要遵循一些经验和原则,否则会曹成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效果。

优点

动态注册与发现服务

    服务越来越多时,不需要我们手工配置每一个服务的URL调用地址,也不需要手工查找一个服务,添加或删除服务对我们来说是透明的、动态的,服务配置更加方便。
    实现了软负载,可以通过配置dubbo集群策略为Failover,默认也是这个策略,失败自动切换。

依赖关系

    由于服务变多,服务调用服务、依赖另一个服务成为常态,dubbo可以帮我们管理服务之间的依赖。
    PS:服务虽然可以相互依赖但是不建议层次过多,一般不应超过三层,即A依赖B,B依赖C,则C不应该再依赖于D,如果真需要依赖,应该重新考虑是否服务划分粒度过细、过小,服务划分不易过小或过大,应尽量避开分布式事务带来的问题。

监控服务质量

    服务既然已经抽取出来,那么对每个服务的最大调用量、每次调用的响应时间、多少台机器可以支撑多大访问量等等问题,需要时刻来动态监测,来保证服务器资源的既不浪费又合理利用,依赖于dubbo监控中心完成。

架构演变

1.单一应用

    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是开发单个的应用程序或许应用很大或者很小,都是开发部署在一个应用程序里面这个时候典型的是类型于Struts+spring+ORM框架,常常见于中小型企业使用非常广泛,以至于大部分的培训机构都是培训SSH框架,这一框架在这时成为了主流,受到了很多程序员的追捧。

2.多个应用

    在一些电商网站随着访问数量逐渐增大,尤其是到过年过节时下单用户量会暴增,单一应用无法解决访问量暴增的需求,于是把关键瓶颈节点垂直抽取出来做成单独应用来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访问量的问题。

3.RPC分布式服务

    为了适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多个垂直应用之间数据交互方便,我们把公共的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模块,为其他的应用提供服务,系统逐渐依赖于抽象和rpc远程服务调用。

4.管理服务

    随着服务也越来越多,如果单靠程序员手工来管理折磨多的服务变的不肯能,需要一个管理、监控、调度服务接口的中心应用,基于SOA思想管理服务的框架营运而生。
    用一幅图来概括dubbo的演化过程显着非常形象,如下:

    ![dubbo架构演变](//img-blog.csdn.net/20151005165333073)

应用场景

    个人感觉dubbo何时使用都可以,小的网站项目未必不可以使用dubbo框架,只是小的项目使用dubbo可能会拖延开发周期,并且对开发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后台服务器也需要比普通项目消耗资源多,如果公司舍得出钱就可以,况且,公司也在发展为以后的扩展业务做好准备。

服务提供者

    即实现服务接口的一方,服务说的通俗一些即我们常用的接口,把需要让别人调用的接口发布出去,以供其他应用使用但我们也要为接口实现方法,服务提供者即提供服务的一方。
    根据项目开发,即我们项目里面service接口以及实现层以下部分,将此实现的调用地址发布到注册中心即完成了服务提供端的开发。

服务消费者

    这个更好理解就是使用服务的一端,常常为web项目的Controller层,对于服务提供方与消费方不仅仅是写好接口和实现就万事大吉,dubbo不仅仅可以将一个接口和实现发布为远程服务,还可以为该接口提供性能、安全等保障。
    配置cluster集群属性,默认为Failover失败自动切换;失败重试次数 retries="2",表示发三次请求不包括第一次;timeout="10000",超时;check="false",安全检查,默认true,但一般需配置为false,很可能会导致服务启动不起来;等等,还有很多性能参数来保证服务正常运行,对于参数的优先级服务消费者要高于服务提供者,如果两者都有配置,那么以消费端配置为准,服务端配置会被覆盖。

注册中心

    一个用来管理和协调服务软件系统,可以管理后台很多的服务,避免出现服务死锁、服务当机、服务不够用等情况发生,即时对服务进行注册和发现,如果一个服务地址有变更,注册中心会即时将变更地址推送给服务消费者。

总结

    公司也在使用dubbo开发项目,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dubbo框架的理解,对架构调用流程更加清晰,不过,感觉对于框架只会用还是远不够的需要研究和理解框架的设计原理,要多学习框架里面的东西,设计思路和框架里面的代码,多看优秀的然后多去思考,学着使用才会和优秀的人框架逐渐靠近。
posted @ 2015-10-05 16:52  李龙生的博客  阅读(55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