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Times世界大学排名(摘录)
排名 | 大学名称 | University | 国家 | 国家排名 | 总分 |
1 | 哈佛大学 | Harvard University | 美国 | 1 | 100 |
2 | 斯坦福大学 | Stanford University | 美国 | 2 | 76.5 |
3 | 剑桥大学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英国 | 1 | 70.9 |
4 | 麻省理工学院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国 | 3 | 70.4 |
5 | 加州大学-伯克利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美国 | 4 | 69.1 |
6 | 普林斯顿大学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美国 | 5 | 61.1 |
7 | 牛津大学 | University of Oxford | 英国 | 2 | 60.1 |
8 | 哥伦比亚大学 | Columbia University | 美国 | 6 | 58.8 |
9 | 加州理工学院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国 | 7 | 57.3 |
10 | 芝加哥大学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美国 | 8 | 53.9 |
11 | 耶鲁大学 | Yale University | 美国 | 9 | 52.8 |
12 | 加州大学-洛杉矶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美国 | 10 | 52.5 |
13 | 华盛顿大学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美国 | 11 | 50.3 |
14 | 康奈尔大学 | Cornell University | 美国 | 12 | 49.6 |
15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美国 | 13 | 49.5 |
16 | 伦敦大学学院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英国 | 3 | 47.1 |
17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国 | 14 | 46 |
18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美国 | 15 | 45.7 |
19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
瑞士 | 1 | 44.1 |
20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美国 | 16 | 43.3 |
21 | 加州大学-旧金山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 美国 | 17 | 42.4 |
22 | 西北大学(埃文斯顿)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美国 | 18 | 41.9 |
23 | 多伦多大学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加拿大 | 1 | 41.6 |
24 | 东京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日本 | 1 | 41.5 |
24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 |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美国 | 19 | 41.5 |
26 | 杜克大学 | Duke University | 美国 | 20 | 41 |
27 | 伦敦帝国学院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英国 | 4 | 40.9 |
28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 美国 | 21 | 39.7 |
29 | 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 | 美国 | 22 | 38.6 |
30 | 哥本哈根大学 |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 丹麦 | 1 | 38.5 |
31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加拿大 | 2 | 37.7 |
32 | 爱丁堡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英国 | 5 | 37 |
33 |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美国 | 23 | 36.9 |
34 |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 美国 | 24 | 36.8 |
35 | 京都大学 | Kyoto University | 日本 | 2 | 36.7 |
36 | 洛克菲勒大学 | Rockefeller University | 美国 | 25 | 36.6 |
37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
美国 | 26 | 36.2 |
38 | 曼彻斯特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英国 | 6 | 36.1 |
39 | 墨尔本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澳大利亚 | 1 | 35.9 |
40 | 巴黎第六大学 |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 Paris 6
|
法国 | 1 | 35.5 |
41 | 巴黎第十一大学 | University of Paris-Sud (Paris 11) | 法国 | 2 | 35 |
42 | 海德堡大学 | Heidelberg University | 德国 | 1 | 34.8 |
43 | 科罗拉多大学-玻尔得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 美国 | 27 | 34.7 |
44 | 卡罗林斯卡学院 | Karolinska Institute | 瑞典 | 1 | 33.3 |
45 |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 美国 | 28 | 33.2 |
46 | 伦敦国王学院 | King's College London | 英国 | 7 | 33.1 |
47 | 乌得勒支大学 | Utrecht University | 荷兰 | 1 | 33 |
48 |
德克萨斯大
学西南医学中心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
|
美国 | 29 | 32.8 |
49 | 清华大学 | Tsinghua University | 中国 | 1 | 32.8 |
50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 德国 | 2 | 32.7 |
51 |
德克萨斯州大学
奥斯汀分校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美国 | 30 | 32.5 |
52 | 范德堡大学 | Vanderbilt University | 美国 | 31 | 32 |
53 | 马里兰大学-大学城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美国 | 32 | 31.8 |
54 | 南加州大学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美国 | 33 | 31.7 |
55 | 昆士兰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 澳大利亚 | 2 | 31.6 |
56 | 赫尔辛基大学 |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芬兰 | 1 | 31.5 |
57 | 慕尼黑大学 | University of Munich | 德国 | 3 | 31.4 |
58 | 苏黎世大学 | University of Zurich | 瑞士 | 2 | 31.3 |
59 | 格罗宁根大学 |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 荷兰 | 2 | 31.1 |
60 | 日内瓦大学 | University of Geneva | 瑞士 | 3 | 31 |
61 | 布里斯托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Bristol | 英国 | 8 | 30.1 |
62 | 奥斯陆大学 | University of Oslo | 挪威 | 1 | 29.9 |
63 | 乌普萨拉大学 | Uppsala University | 瑞典 | 2 | 29.8 |
64 | 加州大学-欧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 美国 | 34 | 29.4 |
65 | 奥胡斯大学 | Aarhus University | 丹麦 | 2 | 29.1 |
66 | 麦克马斯特大学 | McMaster University | 加拿大 | 3 | 29 |
67 | 麦吉尔大学 | McGill University | 加拿大 | 4 | 28.9 |
68 | 匹兹堡大学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Campus
|
美国 | 35 | 28.7 |
69 |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 Paris | 法国 | 3 | 28.6 |
70 | 根特大学 | Ghent University | 比利时 | 1 | 28.6 |
71 | 梅奥临床医学院 | Mayo Medical School | 美国 | 36 | 28.5 |
72 | 北京大学 | Peking University | 中国 | 2 | 28.5 |
73 | 伊拉兹马斯大学 | Erasmus University | 荷兰 | 3 | 28.4 |
74 | 莱斯大学 | Rice University | 美国 | 37 | 28.2 |
75 | 斯德哥尔摩大学 | Stockholm University | 瑞典 | 3 | 28.2 |
76 |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
瑞士 | 4 | 28.1 |
77 |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 | Purdue University - West Lafayette | 美国 | 38 | 28 |
78 | 莫纳什大学 | Monash University | 澳大利亚 | 3 | 27.9 |
79 | 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 |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New Brunswick | 美国 | 39 | 27.8 |
80 | 波士顿大学 | Boston University | 美国 | 40 | 27.7 |
81 | 卡内基梅隆大学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美国 | 40 | 27.7 |
82 |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 |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Columbus | 美国 | 40 | 27.7 |
83 | 悉尼大学 | University of Sydney | 澳大利亚 | 4 | 27.5 |
84 | 名古屋大学 | Nagoya University | 日本 | 3 | 27.2 |
85 | 佐治亚理工学院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国 | 43 | 27.1 |
86 |
-大学城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
美国 | 43 | 27.1 |
87 | 加州大学-戴维斯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 美国 | 43 | 27.1 |
88 | 莱顿大学 | Leiden University | 荷兰 | 4 | 27 |
89 | 佛罗里达大学 | University of Florida | 美国 | 46 | 27 |
90 | 鲁汶大学(佛兰德语) | KU Leuven | 比利时 | 2 | 26.9 |
91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新加坡 | 1 | 26.8 |
92 | 西澳大利亚大学 |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澳大利亚 | 5 | 26.8 |
93 | 莫斯科国立大学 |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 俄罗斯 | 1 | 26.6 |
94 | 以色列理工学院 |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以色列 | 1 | 26.6 |
95 | 巴塞尔大学 | University of Basel | 瑞士 | 5 | 26.3 |
96 | 哥廷根大学 | University of Goettingen | 德国 | 4 | 26.3 |
97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澳大利亚 | 6 | 26.1 |
98 |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 美国 | 47 | 26 |
99 | 卡迪夫大学 | Cardiff University | 英国 | 9 | 25.9 |
100 | 亚利桑那大学 | University of Arizona | 美国 | 48 | 25.9 |
部分名校简介
慕尼黑大学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简称LMU或慕尼黑大学。建校至今已有545年,是坐落于慕尼黑市中心的一所世界顶尖名校。
英国泰晤士报(THE)世界大学2016-2017的最新排名中,慕尼黑大学位列德国第1,世界第29位 。
其中生命科学第36位,物理学第22位,艺术及人文科学第21位,临床医学及健康科学第32位,商学及经济学第30位。
哈佛大学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城,总地址是ByerlyHall,8GardenStreet,Cambridge,邮编为02138。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所大学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哈佛大学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
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拨款400万英镑。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公认为日本最高学府,是亚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学。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东京大学校区设在东京都内文京区本乡,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全校绝大部分机构均在这里。
另外在目黑区驹场另建一新校区,为教养学部及部分后勤设施所在地。附属学校、工同研究部门,实验实习基地(如农场、林场、地震、火山、天文等观察站)、师生员工宿舍等分布于全国各地。同期有教职员工8,055人,总长1人,教辅35人,各种职员(包括行政人员、技术职员、医务人员中心护士、药剂师、放射线技师,临床卫生检测技师、营养师等)4,055人。教员3964人中教授1,133人,副教授1,083人,讲师170人,助教1,578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队伍的56%。东京大学共有藏书6,646,133册,其中西文书3,129,050册,分藏于全校60多个学部、研究所以及有关部门的图书馆和资料中心。中心图书馆藏书近100万册,38,600种期刊,每年全校订购新书近20万册。校内共有3所科类齐全的附属医院;医学部的附属医院,附属分院,医学科学研究所的附属医院,总共有病床1246张。 东京大学由于学科齐全,经费充足,教员队伍整齐,一些传统学科办学水平高,教学和研究的力量与水平是日本其它大学无可比拟的。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家正组织几所国立大学和有关部门,进行当前及21世纪几项重点项目的共同研究,在这场“重点会战”中,东京大学无疑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TheUniversityofChicago)成立于1890年,校区位于美国伊利诺州重镇芝加哥(Chicago)南部的米歇根湖畔,是全美最有名的10大私立学校之一。在创校之初,由于获得美
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的经济援助,让校园内部的软硬体规格在短短10年内便赶上了美国其他传统大学,再加上校园的地理位置就在美国的金融大镇—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在创校后就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名校之一。 芝加哥大学本来是以成人教育起家,学校草创初期主要承办在职人事的回流教育与进修课程;然而,随着学校的名气大增,芝加哥大学的教育体系也随之逐步完整。现在的芝加哥大学,在大学部与研究所有4个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应用科学学院与社会科学院;在专业学校方面有6个学院,分别为:神学院、商学研究生院、哈里斯公共政策研究所、法学院、普利兹克医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学院。目前,在校生高达13,400名。教员2,160位。 芝加哥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75位诺贝尔奖得主来自芝加哥大学,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其它院校无法比拟的。乔治·比德尔,芝加哥大学第6任校长,校名誉董事、荣誉退休教授,遗传学家、生化遗传学的先驱,1958年因其确定了酶的结构并发现基因对遗传影响而与塔特姆和莱德伯格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查尔斯·哈金斯博士(本·梅实验所教授)1966年因其证实注射合成雌性激素能使雄性个体的前列腺肿瘤消失并证明了使用化学药物控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而与佩顿·鲁斯共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清华大学
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满清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
“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和“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最早都是从清华开始的,清华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41年清华大学在昆明庆祝清华建校30周年时,美国大学曾致函称誉清华“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惊叹清华用三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大学千年的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模式进行全国范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系等院系划归其他学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高等工业学校。这一做法对清华大学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清华先后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大师,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赵元任、李济、陈岱孙、闻一多、曹禺、梁实秋、李健吾、夏鼐、杨绛、金岳霖、潘光旦、费孝通、徐仲舒、高亨、王力、姜亮夫、谢国桢、季羡林、吴晗、钱钟书、张荫麟、何炳棣、杨联升、李学勤、许国璋、王铁崖、英若诚、端木蕻良、胡乔木、乔冠华、于光远等等。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济济多士,他们中有竺可桢、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熊庆来、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周光召、高士 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梁思成、杨廷宝、吴仲华、林宗棠、张光斗等等。
除此之外,清华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治国之才等等。
历史证明着清华的辉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后的中国科学学院士中,“清华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 ---
--- --- 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那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