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0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路。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连通和共享。
1.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概念:网络(network)是由若干个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能够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
网络和网络是通过路由器连接;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
1.3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将其分为下面两大快:
(1)边缘部分:由全部的链接在因特网上的的主机组成;
作用: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音频,视频)和资源共享。
边缘部分的端系统和执行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分为两大类:
C/S (Client/Server):
这样的方式最常见也是传统的方法。客户是服务请求方,server是服务提供方;双方都要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各有其特点和作用。
对等连接(p to p或者p2p):
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server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仅仅要他们都安装了p2p软件就能够进行对等通信。
(2)核心部分:由大量的网络和谅解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作用: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网络的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由于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的边缘的大量主机提供连接通信,使边缘部分的不论什么一个主机都可以向其它主机通信。
在网络的核心部分是一些起特殊作用的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不是主机);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的核心部分的最重要的功能;
核心部分路由的交换方式: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持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拥有实际的线路(如固定电话),具有线路独占的特点。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线传送到相邻结点,所有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以后查找专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拆开发送。分成数据块。
我们主要使用的就是分组交换的方式,它就有下面长处:
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提高带宽利用率;
灵活:分组传送单位和查找。时延小。灵活行强。
迅速:不必建立连接
可靠:非常多网络协议的保证
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
首先排队时会有一定的时延;其次每块首部的信息会造成一定的开销。
1.4 计算机网络的链接类型:
(1)星型(最常见);
(2)总线型;
(3)环型(常见于核心设备);
(4)还有复合型。就是综合上面的几种类型的集合类型。
1.5 几种不同类型的网络: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如跨国的网络;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作用距离5~10KM。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如校园网。企业网;
个人局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如无线个人区域网。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2)带宽;
(3)吞吐量;(前三个说的事实上是一样的仅仅是单位名称不一样而已)
(4)时延:包含发送,传播,处理和排队中的时延;我门通常说的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事实上仅仅是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利用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延时就会剧烈的添加。所以信道的利用率达到%50以上时就应该考虑扩容。增大线路带宽了。
1.7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应用层:整个体系的最高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进程提供服务;DNS,RTP,SMTP,HTTP
(2)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TCP,UDP。SCTP
(3)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提供通信服务;
(4)数据链路层:简称链路层。
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
(5)物理层:单位(比特bit)。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1.8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訪问点:
当研究开放系统中的信息交换时,往往使用实体这一较为抽象的名词表示不论什么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可以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须要使用以下一层提供的服务。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信息交换)的地方。通常称为服务訪问点。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图片来源于网络,略显逊色,在此推荐一篇大神的总结:http://www.cnblogs.com/kzang/articles/2581199.html#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