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几个经常犯错误汇总
2012-11-20 15:38 埋头前进的码农 阅读(207)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在我们平常编程中,时间久了有时候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固有的编程风格,但是有些地方是需要斟酌的,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错误也可能会导致昂贵的代价,要学会善于总结,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尽量不再犯同样错误,注重编程之美,代码的优雅,总结几个平常经常犯的错误。
1、在C#编程中,字符型类型是最容易处理出错的地方,代价是非常昂贵,在.Net Framwork中,字符串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引用类型,string本省就是一个不可继承的密封类,但是它具有了值类型所应用的特点,但是它在CLR中内存还是保存于托管堆之上,也就是说,当我们每次定义一个字符串类型的时候,就在堆内存中开辟一端内存,而当我们字符串被修改之后,它会创建一个新的内存,注意这里的内存是不连续的,而是通过修改栈内地址引用而拼凑字符串,不会改变源字符串在内存中的地址,所以有些程序员总是喜欢使用这样的方法格式化字符串:
string SelectText="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UserName='"+Name+"'";
上述代码,使用了字符串拼凑的方法,因为使用了多重串联,因此会在内存中创建两个不必要的字符串垃圾副本。
其实在C#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StringBuilder和String.Fromat来解决此问题,虽然他们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但是他们有质的变化,StringBuilder在内存中开辟的是一段连续内存,当增加新字符串时候,它会在栈中指向的同一个堆内存中连续存放字符,这就形成了性能的提升。所以我们将上面代码改成:
string SelectText=string.Format("select * from {0} where UserName={1}",TableName,Name);
2、大多数开发人员都不知道内置的验证数据类型的方法,如System.Int32,因此很多人都是自己实现的,其实这是不妥的,因为这些基本类型中都存在自己固有的类型验证方法,下面这个就是自己实现验证的一个字符串是否是数值的代码:
public bool CheckIfNumeric(string value) { bool IsNumeric=true; try { int i=Convert.ToInt32(value); } catch(FormatException excepiton) { IsNumeric=false; } return IsNumeric; }
虽然使用了try catch语句,这不是最佳的做法,更好的方法是下面使用Int.TryParse;
int output=0; bool IsNumeric=int.TryParse(value,out output);
int.TryParse是更快、更简洁的方法。
3、自己利用IDisposable接口手动释放内存
在.NET Framework中,对象的处理和使用一样重要,理想的方法是在使用完对象的时候,在类中实现IDisposable接口中的dispose方法进行内存的释放,当然在.Net本身提供的垃圾回收机制(GC)中就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在我们实例化类对象时,在类本身的析构函数中会调用dispose方法,GC在各级内存堆满的情况下,自动检查对象使用情况,去相应的释放内存,但是运行在非托管平台上的方法,需要我们自己手动释放内存,比如我们常见的SqlConnection对象,也就有了下面的创建、使用和处理方法:
public void DALOneMethod() {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null; try { connection =new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Open(); //sqlcommand。。run } catch(Exception exception) { // manager exception } finally { connection.Close(); connection.Disopse(); } }
上述代码是大部分程序员会出现的代码,乍看没啥问题,连接处理在最后一个代码中被明确调用,但是如果发生了一个异常,catch代码块就被执行,然后再执行最后一个代码块处理连接,因此在最后一个代码块执行之前,连接将一直留在内存中,大部分我们会在此处记录错误,一般涉及到IO操作,如果延时时间比较长的话,这个连接将在内存时间长时间停留。我们一个原则就是当对象不再使用的时候我们里面释放资源。
我们采用程序逻辑域来处理这个问题会更好:
public void DALOneMethod() { using(SqlConnction connection=new SqlConnection("。。。。。。。")) { connction.Open(); // do SUAD } }
当使用using代码快时,对象上的dispose()方法将在执行推出逻辑域的时候调用,这样就保证了SqlConnection的资源处理被尽早释放,当然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实现IDisposable接口的类,当时个人不推荐这样做,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手动释放,但是没把握还是叫给.net系统释放,因为本身类的析构函数就实现这个方法,当我们自己重写后,反而会导致系统误以为你自己定义了方法,而推迟释放资源,有兴趣可以研究下GC运行本质,假如能在第一代被释放的内存,如果我们重写dispose方法反而推迟到第二代内存堆中释放,显然是不可取的。
4、学会合理的管理公共变量,我们在系统中经常会滥用公共变量,没有做到合适的封装好。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Account account=new MyAccount(); //这地方不能随便的调用account里面的字段进行更改,但是缺改了 account.AccountNumber="ddddddddd"; Console.ReadKey(); } public class MyAccount { public string AccountNumber; public MyAcctount() { AccountNumber="ssssssssssssss"; } }
在上面的MyAccount类中生命了一个AccountNumber公共变量,理想情况下,AccountNumber应该是只读的,不能让外界修改,但是这里MyAccount类却没有对它做任何控制。
声明公共做法应该是使用属性,如:
public class MyAccount { private stirng _accountNumber; public string AccountNumber { get { return _accountNumber; } } public MyAccount() { _accountNumber="dddddddd"; } }
这里我们封装了AccountNumber公共变量,它变成了只读,不能由调用者类进行修改。
5、嵌套的异常处理,有的开发人员喜欢在方法末尾加上处理的嵌套方法,如
public class NestedExceptionHandling { public void MainMethod() { try { //some implementation ChildMethod1(); } catch (Exception exception) { //Handle exception } } private void ChildMethod1() { try { //some implementation ChildMethod2(); } catch (Exception exception) { //Handle exception throw; } } private void ChildMethod2() { try { //some implementation } catch (Exception exception) { //Handle exception throw; } } }
如果相同的异常被处理多次,性能开销将会增加。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让异常处理方法独立开来,如:
public class NestedExceptionHandling { public void MainMethod() { try { //some implementation ChildMethod1(); } catch(Exception exception) { //Handle exception } } private void ChildMethod1() { //some implementation ChildMethod2(); } private void ChildMethod2() { //some implementation } }
6、大数据量上使用Dataset和DataReader混用,当单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使用DataSet是一种很不明智的选择,应为DataSet是以DataTable内存形式存放数据量,一次性将数据拖入内存,当数据很大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很吃内存的,相比DataSer,DataReader就显得优雅很多,它是每次读取一条数据,然后轮询调用机制,但是也有它的弊端,就是相对长连接,但是对内存消耗而言这是有利的,当然DataSet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下也是有自己的优点,充分解耦、一次性操作、领域模型操作等方面,两者分情况分场景而用,这里只是稍微提提,根据场景分析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