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观察者模式(上)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观察者模式会对应不同的代码实现方式
- 有同步阻塞的实现方式,也有异步非阻塞的实现方式
- 有进程内的实现方式,也有跨进程的实现方式
1、原理及应用场景剖析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Design Pattern)也被称为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Design Pattern),在 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它的定义是这样的
Define a one-to-many dependency between objects so that when one object changes state, all its dependents are notified and updated automatically.
翻译成中文就是:在对象之间定义一个一对多的依赖,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的时候,所有依赖的对象都会自动收到通知
一般情况下,被依赖的对象叫作被观察者(Observable),依赖的对象叫作观察者(Observer)
不过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这两种对象的称呼是比较灵活的,有各种不同的叫法
比如:Subject-Observer、Publisher-Subscriber、Producer-Consumer、EventEmitter-EventListener、Dispatcher-Listener
不管怎么称呼,只要应用场景符合刚刚给出的定义,都可以看作观察者模式
1.1、模版代码
观察者模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有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待会我们会详细地讲到
现在我们先来看其中最经典的一种实现方式,这也是在讲到这种模式的时候,很多书籍或资料给出的最常见的实现方式
// 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update(Message message);
}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One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Message message) {
// TODO: 获取消息通知, 执行自己的逻辑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ObserverOne is notified.");
}
}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Two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Message message) {
// TODO: 获取消息通知, 执行自己的逻辑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ObserverTwo is notified.");
}
}
// 被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void notifyObservers(Message message);
}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Observer>(); // 观察者集合
@Override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Message message)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message);
}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subject.register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One());
subject.register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Two())
subject.notifyObservers(new Message());
}
}
上面的代码算是观察者模式的 "模板代码",只能反映大体的设计思路,在真实的软件开发中,并不需要照搬上面的模板代码
观察者模式的实现方法各式各样,函数、类的命名等会根据业务场景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比如 register 函数还可以叫作 attach,remove 函数还可以叫作 detach 等等
1.2、示例
假设我们在开发一个 P2P 投资理财系统,用户注册成功之后,我们会给用户发放投资体验金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依赖注入
private PromotionService promotionService; // 依赖注入, promotion 推广
public Long register(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 省略输入参数的校验代码
// 省略 userService.register() 异常的 try-catch 代码
long userId = userService.register(telephone, password);
promotionService.issueNewUserExperienceCash(userId);
return userId;
}
}
虽然注册接口做了两件事情,注册和发放体验金,违反单一职责原则,但是如果没有扩展和修改的需求,现在的代码实现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非得用观察者模式,就需要引入更多的类和更加复杂的代码结构,反倒是一种过度设计
1.3、重构
如果需求频繁变动,比如用户注册成功之后,不再发放体验金,而是改为发放优惠券,并且还要给用户发送一封 "欢迎注册成功" 的站内信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频繁地修改 register() 函数中的代码,违反开闭原则
而且如果注册成功之后需要执行的后续操作越来越多,那 register() 函数的逻辑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就影响到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这个时候,观察者模式就能派上用场了,利用观察者模式,我对上面的代码进行了重构,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
* 注册观察者
*/
public interface RegObserver {
// 处理注册成功
void handleRegSuccess(long userId);
}
/**
* 注册观察者(促销活动)
*/
public class RegPromotionObserver implements RegObserver {
private PromotionService promotionService; // 依赖注入, promotion 推广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gSuccess(long userId) {
promotionService.issueNewUserExperienceCash(userId);
}
// 异步
public void handleRegSuccessAsync(long userI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promotionService.issueNewUserExperienceCash(userId);
}
}).start();
}
}
/**
* 注册观察者(通知)
*/
public class RegNotificationObserver implements RegObserver {
private NotificationService notificationService; // 依赖注入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gSuccess(long userId) {
notificationService.sendInboxMessage(userId, "Welcome...");
}
// 异步
public void handleRegSuccessAsync(long userI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notificationService.sendInboxMessage(userId, "Welcome...");
}
}).start();
}
}
/**
* 被观察者
*/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依赖注入
private List<RegObserver> regObservers = new ArrayList<>(); // 观察者集合
// 一次性设置好, 之后也不可能动态的修改
public void setRegObservers(List<RegObserver> observers) {
regObservers.addAll(observers);
}
public Long register(String telephone, String password) {
// 省略输入参数的校验代码
// 省略 userService.register() 异常的 try-catch 代码
long userId = userService.register(telephone, password);
for (RegObserver observer : regObservers) {
observer.handleRegSuccess(userId);
}
return userId;
}
}
当我们需要添加新的观察者的时候,比如用户注册成功之后,推送用户注册信息给大数据征信系统,基于观察者模式的代码实现
- UserController 类的 register() 函数完全不需要修改
- 只需要再添加一个实现了 RegObserver 接口的类,并且通过 setRegObservers() 函数将它注册到 UserController 类中即可
当我们把发送体验金替换为发送优惠券的时候,需要修改 RegPromotionObserver 类中 handleRegSuccess() 函数的代码,这还是违反开闭原则呀
你说得没错,不过相对于 register() 函数来说,handleRegSuccess() 函数的逻辑要简单很多,修改更不容易出错,引入 bug 的风险更低
2、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实现方式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小到代码层面的解耦,大到架构层面的系统解耦,再或者一些产品的设计思路,都有这种模式的影子
比如:邮件订阅、RSS Feeds,本质上都是观察者模式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下,这个模式也有截然不同的实现方式,开篇的时候我们也提到
- 有同步阻塞的实现方式,也有异步非阻塞的实现方式
- 有进程内的实现方式,也有跨进程的实现方式
2.1、同步阻塞
之前讲到的实现方式,从刚刚的分类方式上来看,它是一种同步阻塞的实现方式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代码在同一个线程内执行,被观察者一直阻塞,直到所有的观察者代码都执行完成之后,才执行后续的代码
对照上面讲到的用户注册的例子,register() 函数依次调用执行每个观察者的 handleRegSuccess() 函数,等到都执行完成之后,才会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2.2、异步非阻塞
如果注册接口是一个调用比较频繁的接口,对性能非常敏感,希望接口的响应时间尽可能短,那我们可以将同步阻塞的实现方式改为异步非阻塞的实现方式,以此来减少响应时间
- 简单一点的做法是,在每个 handleRegSuccess() 函数中,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执行代码
具体来讲,当 userService.register() 函数执行完成之后,我们启动一个新的线程来执行观察者的 handleRegSuccess() 函数
这样 userController.register() 函数就不需要等到所有的 handleRegSuccess() 函数都执行完成之后才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userController.register() 函数从执行 3 个 SQL 语句才返回,减少到只需要执行 1 个 SQL 语句就返回,响应时间粗略来讲减少为原来的 1/3 - 不过我们还有更加优雅的实现方式,那就是基于 EventBus 来实现
在下一讲中,我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借鉴 Google Guava EventBus 框架的设计思想,手把手带你开发一个支持异步非阻塞的 EventBus 框架
它可以复用在任何需要异步非阻塞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中
2.3、跨进程观察者
刚刚讲到的两个场景,不管是同步阻塞实现方式还是异步非阻塞实现方式,都是进程内的实现方式
如果用户注册成功之后,我们需要发送用户信息给大数据征信系统,而大数据征信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跟它之间的交互是跨不同进程的,那如何实现一个跨进程的观察者模式呢
- 如果大数据征信系统提供了发送用户注册信息的 RPC 接口,我们仍然可以沿用之前的实现思路,在 handleRegSuccess() 函数中调用 RPC 接口来发送数据
观察者需要注册到被观察者中,被观察者需要依次遍历观察者来发送消息 - 但是我们还有更加优雅、更加常用的一种实现方式:基于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比如 ActiveMQ)来实现
弊端: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系统(消息队列),增加了维护成本,不过它的好处也非常明显
被观察者和观察者解耦更加彻底,两部分的耦合更小,被观察者完全不感知观察者,观察者也完全不感知被观察者
被观察者只管发送消息到消息队列,观察者只管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来执行相应的逻辑
3、图示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lidongdongdong~,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lidong422339/p/1752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