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略(和其他高项的书内容一样)
1.1.2 系统及相关理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相似性,相关性,环节适应性
1.1.3 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霍尔:三维结构方法体系
逻辑维:问题确定、目标确定、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选择、评价决策、实施计划
- 问题确定:通过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弄清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目标确定:提出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制定评价方案的标准和指标,以便对方案进行评价
- 系统综合:按照问题的性质和预期目标,形成一组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
- 系统分析:对可能入选的方案进一步说明其性质和特点,以及对整个系统的相互关系。为了对众多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往往要通过构造模型,将这些方案与系统的评价联系起来
- 方案选择/系统优化: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或确定方案的优劣顺序
- 评价决策:由决策者根据全面要求,最后确定一个或几个方案来试行
- 实施计划:将最后选择方案付诸实施
时间维:对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从系统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可分为规划阶段、制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知识维:专业科学知识
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特点是强调明确目标,认为对任何系统的分析都必须满足其目标的需求。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最优化。霍尔认为,现实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工程问题,从而可以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求得最优的系统方案。
在20世纪60年代,系统工程主要用来寻求各种战术问题的最优策略,或用来组织与管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这类项目最适合应用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因为工程项目的任务一般比较明确,问题的结构一般是清楚的,属于结构化问题。这时可以充分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有的项目甚至可以进行试验。属于这类性质的问题,都可以应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用优化方法求出模型的最优解。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工程面临的问题与人的因素越来越密切,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等因素纠缠在一起。这些因素多而且复杂,属于非结构化问题。这类问题本身的定义并不清楚,难以用逻辑严谨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因此,不少系统工程学者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提出了修正意见,其中,切克兰德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受到了系统工程学界的重视。
切克兰德将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称为硬系统方法论,他认为,完全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题和软科学问题,将遇到很多困难,至于什么是“最优”,由于人们的立场、利益各异,判断价值观不同,很难简单地取得一致的看法;因此,“可行”和“满意”的概念逐渐代替了“最优”的概念。还有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概念模型或意识模型的讨论和分析后,才使得人们对问题的实质有进一步的认识,经过不断磋商,再经过不断的反馈,逐步弄清问题,得出满意的可行解。切克兰德根据以上思路提出他的方法论并称它为软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方法论主要按照以下5个步骤来分析问题:
- 问题现状说明。说明现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现状,弄清问题本身的基本定义。
- 理清问题的关联因素。搞清楚与改善有关的各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建立概念模型。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思想描述系统活动的现状,可用结构模型或流程图来表达。
- 比较。根据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改进所建的概念模型,然后将概念模型和现状进行比较,逐步得出满意的可行解
- 实施。对改善问题予以实施。
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进行比较,强调找出可行、满意的结果。
1.1.4 信息系统工程
生命周期:规划、分析、设计、实现、运行与评价
原则:
- 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介入:直接参加,决策,引导,经济和人事等方面的支持)
- 用户参与开发原则
- 用户有确定的范围
- 用户(特别是核心客户)参与全程开发
- 用户(特别是核心客户)深度参与系统开发
- 自顶向下原则
- 工程化原则
- 创新、整体性、发展性、经济性、先进性原则....
1.2 系统分析师
1.2.1 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定位
1.角色
- IT专家
- 管理业务专家
- IT人员和非IT人员的沟通者
- 对外谈判者
- 信息系统运行的指导者
- 做好系统的运行管理(技术、业务和人员)、评价和维护,以及系统升级、功能扩展和再工程,以及制度与规范建设等方面
-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2.素质要求
- 深入观察问题的能力、逻辑能力和归纳能力
- 丰富的开发实践经验
- 学习能力
- 谈判和协商能力
- 组织和管理能力
- 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 一定的远见和前瞻能力
1.2.2 系统分析师的任务(略)
1.2.3 系统分析师的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