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TCP/IP和网络编程
第13章 TCP/IP和网络编程
13.1 TCP/IP协议
- IPv4 32位地址
- IPv6 128位地址
TCP/IP的哥哥层级以及每一层及的代表性组件及其功能
顶层是使用TCP/IP的应用程序,用于登录到远程主机的ssh,用于交换电子邮件的mail、用于Web页面的http等应用程序需要可靠的数据传输。通常,这类应用程序在传输层使用TCP。另一方面,有些应用程序,例如用于查询其他主机的ping命令,则不需要可靠性。这类应用程序可以在传输层使用UDP来提高效率。
13.2 网络和主机字节序
计算机可以使用打断字节序,也可以使用小段字节序。在互联网上,数据是中按网络序排列,这是大端。在小端机器上,可在主机序和网络序之间转换数据。
13.3 TCP/IP网络中的数据流
应用层—>传输层—>IP网络层—>网络链路层
13.4 网络编程
服务器 — 客户机计算模型
在服务器 — 客户机计算模型中,我们首先在服务器主机上运行服务器进程。然后,我们从客户主机运行客户及。在UDP中,服务器等待来自客户机的户籍包,处理数据包并生成对客户及的相应。在TCP中,服务器等待客户机连接。客户机首先连接到服务器,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电路。
1、套接字地址
![image-20211122192647827]
-
TCP/IP网络的sin_family始终设置位AF_INET
-
sin_port包含网络字节顺序排列的端口号。
-
sin_addr是按网络字节顺序排列的主机IP地址
2、套接字API
socket() //船舰一个套接字并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
- int udp_sock = 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创建一个用于发送/接收UDP数据报的套接字
- int tcp_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一个用于发送/接收数据流的面向连接的TCP套接字
int bind(int scokfd,struct sockaddr *addr,socklen_t addrlen)
bind()系统调用讲addr指定的地址分配给文件毛舒服用引用的套接字
UDP套接字使用sendto()/recvfrom()来发送/接收数据报
sendto()将缓冲区章的len字节数据发送到由dest_addr标识的目标主机。该目标主机包含目标主机IP和端口号。recvfrom()从客户机主机接收数据。除了数据之外,他还用客户机的IP和端口号填充src_addr,从而允许服务器将应答发送回客户机。
TCP服务器使用listen()和accept()来接收来自客户机的连接
int listen(int sockfd,int backlog);
int accept(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addr,socklen_t *addrlen)
int connect(int sockfd,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socklen_t addrlen)
建立连接后,两个TCP主机都可以使用send()/write()发送数据,并使用recv()/read()接收数据,他们唯一的区别是send()和recv()中的flag参数不同,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设置位0.
13.4 主机名和IP地址
如果打算在不同的主机上运行服务器和客户机,服务器端口号由操作系统内核分配,则需要 知道服务器的主机名或IP地址及其端口号。如果某台计算机运行TCP/IP,他的主机名通常记录在/etc/hosts/文件中。库函数
gethostname(char *name,sizeof(name))
在name数组中返回计算机的主机名字符串。但是他可能不是用点记法表示的完整正式名称,也不是其IP地址。库函数
struct hostent *gethostbyname(void addr,socklen_t len,int typo) //用来获取计算机全名及其IP地址。
h_addr 被定义位一个char *
openeuler实践
代码
代码链接:https://gitee.com/lhp6666/linux/tree/master/
运行截图
遇到的问题
问题:对于套接字地址中AF_INET不太了解
解决办法:通过命令
grep -nr AF_INET /usr/include
grep -nr PF_INET /usr/include
查找到
其代表的是IP协议族
问题:TCP套接字为什么不能像UDP一样直接直接在创建套接字后直接发送消息而要在使用listen()accept()connect()函数
解决方法: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通信之前需要3此握手建立连接,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因此不需要建立链接。更详细的解释见博客